警惕各種各樣的息肉,小心是腫瘤性的病變

青葉資訊 發佈 2020-01-07T15:37:24+00:00

息肉生長在人體皮膚及黏膜表面的贅生物。經常會有患者及朋友問道身體某個部位長了息肉有沒有問題?其實,長了息肉不必驚慌,但也需提高警惕,有時息肉不僅僅是簡單的息肉,也可能是腫瘤性的病變,有一定惡性潛能。什麼是息肉?

息肉

生長在人體皮膚及黏膜表面的贅生物。

經常會有患者及朋友問道身體某個部位長了息肉有沒有問題?其實,長了息肉不必驚慌,但也需提高警惕,有時息肉不僅僅是簡單的息肉,也可能是腫瘤性的病變,有一定惡性潛能

什麼是息肉?

息肉是一個形態學用語,為生長在人體皮膚及黏膜表面的贅生物,可發生在人體各個部位或有腔器官粘膜表面,其中消化系統的息肉狀病變在日常外檢中最為常見,大小直徑從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根部有較細長的蒂或寬大的基底。以腸息肉為例。

  • 息肉的分類

在病理學上,主要分為非腫瘤性及腫瘤性兩類,其中非腫瘤性息肉又分為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腫瘤性息肉可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絨毛狀管狀腺瘤

感染或其他致炎因子持續刺激局部粘膜增生,伴多少不等的炎細胞浸潤,或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引起炎性息肉

感染或非感染其他因素也可引起腸粘膜表面上皮過度成熟,成熟細胞脫落障礙或更新時間延長而使細胞及腺體數量增加,逐漸隆出粘膜,形成增生性息肉

  • 息肉的治療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病理科奚劍敏主任提醒大家:

一經發現,建議及時就診諮詢專科醫生炎性息肉為非腫瘤性病變,屬良性,無症狀者可定期隨診觀察,不適治療。增生性息肉也屬非腫瘤性病變,一般不會癌變,但是可能會帶來消化道症狀,建議大於0.5cm者予以切除定期複查

對於腺瘤性的息肉,如管狀腺瘤,為腫瘤性病變,其進展為癌的幾率明顯增高,故一經發現,應予以切除,並定期複查,以防復發。研究表明,息肉大小與癌變率呈正相關,即息肉越大,癌變率越高,故對於大於1cm的息肉,建議予以切除

此外,多發性息肉較單發息肉惡變率高無蒂息肉較有蒂息肉惡變率高,應以重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息肉因臨床意義不同,處理標準可能並不完全一致,建議諮詢專科醫生

息肉的病因

息肉發生的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認為與以下這些因素有關:遺傳感染(如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藥物吸菸飲酒喜食肉類(紅肉)、醃製食物油炸食物較少進食蔬菜類者高脂血症肥胖者,罹患消化道息肉的風險增加

此外,息肉的發生也與年齡和性別相關: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患息肉。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助於減少息肉的發生。

除此之外,身體各個部位還有如鼻息肉、聲帶息肉、宮頸息肉、子宮內膜息肉等息肉狀病變某些交界性或惡性腫瘤也可表現為息肉狀形態,臨床易誤認為良性,從而延誤治療時機。

因此,一旦發現身體某個部位發生了息肉狀病變,建議及時就診,視情況予以切除送病理檢查,以明確息肉性質,並定期複查,以防病變進展。


青葉資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病理科 文歡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關注@青葉資訊,聽醫學專業人士為科普發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