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李光弼有多厲害?憑藉幾千人,拖垮了史思明的十萬大軍

談古論今說歷史 發佈 2020-01-07T15:37:37+00:00

唐朝是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之一,曾經的唐朝完整的控制了西域,並且在西域設置了都護府。唐朝能夠將西域控制,靠的無疑是唐朝的名將,在唐朝時期,最不缺少的就是名將。不可否認的是,唐朝時期出現了很多名將,這些人大部分都名留青史。


唐朝是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之一,曾經的唐朝完整的控制了西域,並且在西域設置了都護府。唐朝能夠將西域控制,靠的無疑是唐朝的名將,在唐朝時期,最不缺少的就是名將。不可否認的是,唐朝時期出現了很多名將,這些人大部分都名留青史。

唐朝在前期無疑是非常強大的,可是到了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就轉弱了,此後的唐朝對西域的控制權逐漸減弱。到了之後,西域就脫離了唐朝的控制。話說回來,安史之亂的爆發差一點讓唐朝滅亡,假如不是有能征善戰的武將,恐怕唐朝就滅亡了。


安史之亂的爆發中,太原之戰無疑是重要的轉折點。太原之戰也被稱為太原保衛戰,主要的指揮將領就是李光弼。作為唐朝的名將,李光弼雖然姓李,但是他是契丹人,祖上是契丹的一個酋長,也算是個大戶人家。由於出身在契丹,因此李光弼從小就能征善戰。


可以說是在馬背上成長的。作戰勇猛的李光弼經常以少勝多,因此立下了赫赫戰功。李光弼與同時的郭子儀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尤其是在治理軍政方面。郭子儀治理軍政憑藉的是「寬」,以德服人,總是令屬下非常感動。


相比較來說,李光弼憑藉的則是「嚴」,靠威嚴服人。安史之亂爆發後,史思明協調了蔡希德、高秀岩、牛廷介,共四路大軍,十萬人,浩浩蕩蕩殺向了太原。面對這浩浩蕩蕩的大軍,李光弼沒有被嚇倒。李光弼穩如泰山,立即下令部將修城牆。


此時的李光弼深知,假如不修建城牆,恐怕太原城中的士兵不能夠抵擋史思明大軍的進攻。以古代修建城牆的速度來看,短時期內想要修建完畢根本不現實,於是李光弼緊急徵發城內百姓,加上兵丁,趕緊前往城外深挖壕溝。


同時李光弼下令將壕溝中挖出的土運送到城中,這些土不是為別的,就是用來加高城牆的。壕溝與高牆的配合,使守城的把握迅速增加了很多。太原城中的士兵僅僅數千人,面對這樣的情況下,李光弼可以說毫無勝算。此時的李光弼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李光弼充分的發揮了情報作用。面對史思明的進攻,李光弼並不怕,因為他早已獲悉精準情報。史思明準備攻城之際,突然伏兵四起,三千胡兵無一逃脫,全部被殺。面對李光弼,史思明一時間想不到更好的辦法,於是史思明想到了圍困。


畢竟太原城中的士兵少,糧草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圍困成為了上策。圍困沒多久,李光弼看起來就已經坐不住了,於是派人出城,準備向史思明投降。只不過李光弼是詐降。到了約定的投降日期,城門打開,僅有一千多人和一位裨將。


史思明瞬間感到不對,突然之間,營地發出一聲悶響,愣是陷下去一個大坑,一千多人頓時被埋了進去。李光弼詐降,為的就是挖通地道,挖地道,然後用木棍將地道撐起,命令一發,只需要用繩子把木棍拉倒,地道也就坍塌了。

在這樣的時刻,史思明大軍徹底的亂了陣腳。現如今看來,正是李光弼的出現,改變了太原的局勢。在史思明沒有辦法的時候,另一個噩耗傳來,就是安祿山被兒子殺死了。此時的史思明明白過來,自己不能只顧得太原,還有其他地方要琢磨。

史思明就把蔡希德留下來盯著太原,自己率軍返回了范陽。李光弼知道了這個消息,立即率軍出擊,蔡希德再次潰不成軍,太原之圍解開。伴隨著安祿山的被殺,叛軍的情況更加糟糕,平定叛亂已經希望在即。此時的安史之亂已經走向了尾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