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別這麼大

80後寶媽芳芳 發佈 2020-01-07T15:44:26+00:00

#0-6歲育兒經#哈佛大學的研究學者曾經做過一個關於孩子做家務的調查,得出結論:做家務的孩子和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比率是15:1,而犯罪比率是1:10,而且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離婚率低,婚姻更幸福。

哈佛大學的研究學者曾經做過一個關於孩子做家務的調查,得出結論:做家務的孩子和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比率是15:1,而犯罪比率是1:10,而且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離婚率低,婚姻更幸福。

做不做家務竟然對孩子影響這麼大,而且有其他專家指出,做家務對孩子的人格培養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李玫瑾教授曾經提出過一個觀點:愛孩子就要適當「使用」他,捨不得用才是害了孩子。

做家務可培養孩子四大「成功力」

1、自我約束的能力

自我約束力是指一個人的自製、自控與自律能力,良好的自我約束力是成功者的共同特質,而自我約束力往往是從責任感中獲取,責任感越強的人,自我約束能力也越強,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就要提高孩子的責任感。

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是家庭中的成員,要負起相應的責任,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承擔一部分家務,無形中強化孩子的責任感與自我約束能力。

2、抵抗挫折的能力

在成長的路上,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逆境出人才」是經過前人的實踐而得出的真知,如果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遮擋住所有風雨,一旦沒有了父母的保護,對他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讓孩子自行處理部分生活事務的過程,增強了孩子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的事情都是不可預期的,同時也在鍛鍊孩子的應變能力。

3、獨立做事的能力

孩子終究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獨立是生存最基本的能力,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以讓孩子發現,即使沒有爸爸媽媽的幫助,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由父母「領著走」到「自己走」,這就是進步。

4、從容自信的力量

做家務也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一種方式,孩子在反覆做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也可以完成很多事,自己是有價值的,被需要的,這就是一個人自信的源泉,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去做家務,讓孩子將來能從容自信地做事。

教育家蒙特梭利說過:「如果我們要擬定一項育兒原則的話,第一個原則就是必須讓孩子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考上清華的神童魏永康被退學,原因是生活不能自理,媽媽承擔了他成長中的所有事情,除了學習,什麼都不用他做;美國豪門洛克菲勒家族,六代傳承從沒出過一個敗家子,就因為他們從小就讓孩子記帳做家務。

捨得用孩子,關係到孩子未來的人生,是孩子一輩子的財富。6歲之前一定要養成孩子分擔家務的意識,不同的年齡段可以分給孩子不同的任務:

  • 2歲之前:給孩子簡單的行動指令,比如仍一點小東西;
  • 2-3歲:讓孩子幫忙拿取東西,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和物品;
  • 3-4歲:讓孩子學會自己刷牙,用馬桶,飯後幫忙收拾碗筷;
  • 4-5歲:自己穿衣服,幫媽媽把乾淨的衣服疊好,飯前準備餐具等等;
  • 5-6歲:一定要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曾國藩說過:看一個家庭的興敗只看三個地方,第一看子孫睡到幾點,第二就是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第三要看子孫讀多少聖賢之書。

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芳芳建議:

《幼兒行為管理繪本》(全套共10冊)

從小養成好習慣,最適合親子共讀,主題鮮明,畫面生動有趣,適合0-3歲寶寶。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幼兒行為管理繪本》↓↓↓)

《爸媽不是我的用人》(全套共10冊)

注意:不要以為「用人」是錯別字!

適合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正能量讀本,一個個勵志感人故事,帶給孩子信心和力量,培養孩子自控能力,幫助孩子戰勝自我,教會孩子為人做事,讓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書籍。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爸媽不是我的用人》↓↓↓)

關注芳芳,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