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基礎知識(一)

癌度 發佈 2020-01-07T16:21:32+00:00

男人四十之後,是俗稱的「一枝花」,是家裡的頂樑柱,是各種疾病好發的年齡,也是身體最不能跨的階段,每年的全套體檢不能少!平時雖說沒什麼身體不適,但體檢項目卻是逐年增多,什麼糞便隱血試驗,結腸鏡檢查,以為被坑被騙過度消費,但檢查結果卻亮起了紅燈,查出了結直腸癌!



男人四十之後,是俗稱的「一枝花」,是家裡的頂樑柱,是各種疾病好發的年齡,也是身體最不能跨的階段,每年的全套體檢不能少!平時雖說沒什麼身體不適,但體檢項目卻是逐年增多,什麼糞便隱血試驗,結腸鏡檢查,以為被坑被騙過度消費,但檢查結果卻亮起了紅燈,查出了結直腸癌!


「咯噔」,平時沒什麼症狀,怎麼突然就得癌了?為什麼是我?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


先別急!咱們慢慢說~


作為開篇,小編將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總結下是有關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高危人群、疾病症狀,以及篩查確診檢查相關內容的知識點,便於讀者直觀清晰地對結直腸癌有個大致的了解。



No.1

結直腸是用來做什麼的?


結直腸,是我們人體消化道對營養物質做最後一次吸收的地方,是人體把食物殘渣變成糞便,排除體外的器官。其中,結腸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四個部分,然後連著直腸和肛門,滿滿當當地裝在人體的腹腔里,總長度有140cm左右,對比一下自己的身高,結直腸的長度確實不短。



No.2

結直腸癌可以發生在哪個部位?


如果結直腸發生了癌變,它可能會在結腸或直腸的任何一個節點上。研究發現,以橫結腸的脾曲為界,將結腸劃分為左、右半結腸,兩者的生物學行為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右半結腸包括盲腸、升結腸和近端2/3的橫結腸,左半結腸包括遠端1/3的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據統計,約有2/3的結直腸癌發生於左半結腸,另外1/3則發生於右半結腸[1]。



No.3

結直腸癌的前身是什麼?


大多數結直腸癌是由息肉引起,起始於異常的腺窩,後逐漸演變成息肉,最終發展為結腸直腸癌,整個過程可長達5 - 15年。其中乳頭狀腺瘤最易惡變,高達40%。也有部分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會並髮結腸癌。除此之外,血吸蟲病並髮結腸癌的病例也並不少見。因此,如果之前有過這方面的疾病,就應該加強每年結直腸癌方面的篩查。


No.4

患結直腸癌普遍嗎?


據統計,全球每年約90萬人死於結直腸癌,是第四大致命癌症[2]。在中國,2015年結直腸癌結髮病率還位居第五位,新發病例37.6萬,死亡病例19.1萬。到了2018年,僅三年的時間,結直腸癌就上升兩位,成為僅次於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發癌症,新發病例超過52.1萬,死亡病例約24.8萬[3]。



No.5

哪些人容易患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的風險程度可分為三檔,一般風險、高風險,以及遺傳高風險。


高風險是指:患有腺瘤、無蒂鋸齒狀息肉、結腸癌病史,或有炎性腸病 (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病史、腹部腫瘤或盆腔放射史;結直腸癌或息肉的重要家族史;遺傳性綜合徵 (占所有結腸癌的5%~ 10%),例如家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Lynch 相關綜合徵等。



據統計,50歲以下人群結直腸癌發病率從2000年到2013 年,由之前的1.6%上升至 22%;從 2000 年到 2014 年,結直腸癌死亡率在 50 歲以上的人群下降了 34%,年齡小於50歲的人群增加了13%[4]。原本結直腸癌最常見於65~79歲之間,現在則調整到40~70歲。據估計,到2030年,每10個結腸癌患者中將至少有1個年齡小於50歲,每4個直腸癌患者中將有1個年齡小於50歲[5]。另外,各年齡層男性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於女性,男女發病比例呈現2:1,但男女終身患結腸癌的風險卻基本相近。


如果年齡超過50歲,但沒有上述高風險因素,則被視為一般風險人群。應該注意從50歲之後開始定期接受結直腸癌的篩查;如果有上述高風險因素,則被視為高風險人群。建議從40歲開始定期接受結直腸癌的篩查;如果是結直腸癌家族史陽性,那麼篩查還應該更早更頻繁。


除風險因素外,近年來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如高熱量、高脂肪飲食,低纖維素攝入,久坐一族,缺乏鍛鍊,是現代人的寫照,也是結直腸癌年輕化,發病率升高的影響因素。


No.6

常見的結直腸癌篩查手段有哪些?


直腸指診、糞便隱血試驗、基因檢測,以及結腸鏡檢查。


直腸指檢可以了解到直腸腫瘤大小、形狀、質地、範圍、腫瘤下緣距肛緣的距離、有無盆底種植等,同時觀察有否指套血染。


糞便隱血試驗對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有重要價值,可以檢查糞便中隱匿的紅細胞或血紅蛋白、轉鐵蛋白。也就是那些肉眼和顯微鏡下看不出的異常,可以通過糞便隱血試驗來顯現。它包括分化學法和免疫法,前者需要限制飲食,後者則不需要。當檢查前進食紅肉及蘿蔔等時,就可能出現化學法假陽性反應。對於檢測結直腸癌,一次性免疫法靈敏度為79%,特異度為94% 。糞便潛血試驗可在家中進行,具有簡便、經濟且無創的優點。



基因檢測可以通過組織、體液或細胞對個體遺傳信息進行檢測。由於結直腸癌經常表現出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因此,通過基因檢測技術篩查結直腸癌高危人群(突變基因攜帶人群),可以預測他(她)們的患癌風險,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對於結直腸癌患者而言,靶向治療因其具有靶點明確、特異性強、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點,成為晚期結直腸癌綜合治療的研究熱點,也是結直腸癌精準治療的典範。靶向藥物的選擇,需要在基因檢測分型的基礎上結合原發腫瘤部位考慮。RAS基因是腸癌最主要的驅動基因,其他還有BRAF,MSI等。NCCN、ASCO、ESMO和CSCO四大權威診療指南均一致推薦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在治療前進行RAS基因的檢測,並成為廣泛的共識[2]。其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 預測患者使用EGFR單抗的治療效果—如果RAS野生,應用EGFR單抗治療效果就會比較顯著;如果RAS突變,應用EGFR單抗不能獲益。


✨ 評估預後情況—如果RAS野生,預後就會很好;如果RAS突變,預後就比較差。


✨ 動態監測RAS基因狀態,及時為患者調整治療方案。


✨ 根據RAS基因狀態為患者量身定做治療方案,實現腫瘤全程管理。


總之,通過基因檢測將結直腸癌分型,再結合原發腫瘤部位,醫生就能對患者實施精準治療,獲得更好的康復。


結腸鏡檢查是高危人群篩查,結直腸癌確診的重要檢查。在下文第8節的結直腸癌的確診手段中小編做了詳細的說明。


No.7

結直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很多患者平時沒症狀,一查就已是中晚期。這是因為,結直腸癌發展到晚期之前,基本無明顯症狀表現。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便血、消瘦、腹痛、「里急後重」等,認為是痔瘡、便秘、腹瀉所導致,沒什麼大不了,很少會往結直腸癌這方面去想,耽誤了病情,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便血是結直腸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屬於下消化道出血,多表現為暗紅色的黏液血便,或鮮紅色的血液附於大便表面,晚期還會出現膿血便。



另外,腹部隱隱作痛、鈍痛、刀絞樣痛,或者在進食後感覺到腹部隱痛和發脹也應該引起重視。而「里急後重」則是一種排便的時候總有下墜感,有排便不盡的感覺。所以,當反覆、多次出現便血,或同時伴有腹痛、消瘦、大便習慣改變等其他症狀時,就應該敲響健康警鐘,及時到醫院就診。


No.8

結直腸癌的確診手段有哪些?


主要依靠腸鏡檢查及病理檢查。


結腸鏡檢查可以非常清晰地觀察到肛管、直腸、乙狀結腸、結腸、回盲部黏膜狀態,而且可以進行活體的病理學和細胞學檢查。通常在檢查前3天,少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推薦易消化的無渣或低渣飲食。檢查前4小時開始服用瀉藥,排空腸道,直至排出水樣清便。對於有嚴重心臟病、心肺功能不全、嚴重高血壓、急性腹瀉、嚴重潰瘍性結腸炎、結腸克羅恩病、腹膜炎、妊娠、精神病、腹部曾多次手術且有明顯腸粘連的患者,禁止做腸鏡檢查。



當確診是結直腸癌時,還會通過腹部超聲檢查,顯示瘤體大小、部位、內部血流情況,輔助對結直腸癌進行分期。另外,如果懷疑有癌症轉移,如肝腎等部位,還需要進行相關部位的增強CT掃描檢查。


好了,以上就是結直腸癌的一個基本介紹,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平時千萬不要小瞧腸道的各種不適,如果已經存在息肉,或有家族病史,就應該每年到醫院進行嚴格正規的結直腸癌篩查,做到早發現,才好早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癒效果。


——————

參考文獻:

[1] E. Van Cutsem, A. Cervantes, R. Adam,et,al. ESMO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 Annals of Oncology 27: 1386-1422, 2016. doi:10.1093/annonc/mdw235.

[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M]. Colon cancer V2.2017.

[3] 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中華腫瘤雜誌,2019年第41卷第1期.

[4] SIEGEL R L, MILLER K D, FEDEWA S A,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17[J]. CA Cancer J Clin, 2017, 67(3): 177-193.

[5] BAILEY C E, HU C, YOU Y N, et al. Increasing disparities in the age- related incidences of colon and rectal canc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5-2010[J]. JAMA Surg, 2015, 150(1): 17-2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