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畫家,應該如何發家致富?看看揚州畫派就知道了

書畫客棧 發佈 2020-01-21T17:06:37+00:00

揚州畫派在中國古代畫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揚州八怪"這一畫家群體為代表,呈現出新的審美趣味和藝術風格。

中國古代畫家是如何經營自己,繼而達到賺錢的目的的呢?恐怕,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了。

揚州畫派在中國古代畫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揚州八怪"這一畫家群體為代表,呈現出新的審美趣味和藝術風格。他們聚集在揚州,與各路的商人交好,擁有著大量社會財富的商人群體,對當時活躍在以揚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的畫家們產生了重要影響。

揚州地區的各路商人們,對於當地的畫家們進行了多種形式的經濟援助,涵蓋了文學、戲曲、書法、繪畫、出版等各方面,尤其,鹽商們對此援助活動特別上心。在這種頻繁的互動關係之下,促成了揚州地區繁榮而成熟的書畫市場。

01、揚州畫派:中國十八世紀盛世繁榮之下的商業畫壇

所謂的"揚州畫派"畫家,多是一群仕途多外的失意官員或功名不成的文人,憑藉繪畫抒發胸臆,藉以謀生。他們寓居於揚州地區,積極地創作書畫藝術。當時的揚州,是一座在中國經濟史和藝術史上都舉足輕重的城市,歷經數代王朝的更迭變換,經過幾番起伏興衰,到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最末一代,揚州依然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當時的古人是這樣形容揚州的: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揚州憶,奇巧出名都。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揚州畫派"盛行於十八世紀的清中期,這時候正值"康乾盛世",國力強盛,商品業經濟發展。在經濟上已完成了建朝初期的生產恢復,進入了全面發展繁榮的時期,經濟總量和社會財富達到了中國封建時代的鼎盛。這為當時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經濟基礎。而商業的繁榮將農業、工商業、運輸業、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捲入到商品經濟中,這一方面促使了藝術品也進入到商品市場中進行交易,另一方面也使得藝術家在創作時需要考量市場的需求和審美取向,呈現出作品的世俗化傾向。

伴隨著經濟的繁榮發展,當時的揚州孕育出了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比如,崑曲、揚州評話、花會、燈會、玩古董等,所有這些都促使揚州的風尚趨於新潮,代表著新興市民階層喜尚新奇的審美取向,也給十八世紀的揚州文化,抹上了濃重消費性和寄生性的色彩,在為揚州畫派提供廣闊藝術市場空間,同時也提供了刺激他們藝術新變思潮的動因。揚州寬鬆的社會環境催生了其中的兩個"異端"現象,一個是文學方面的《儒林外史》,而另一個則是繪畫方面的"揚州八怪",可以說它們共同順應了時代的人文精神。《揚州畫舫錄》中有所描述當時的情景。

初,揚州鹽務,競尚奢麗。一婚嫁喪葬,堂室飲食,衣服輿馬,動輒費數十萬。有某姓者,每食,危人備席十數矣。臨食時,夫婦並坐堂上,侍者抬席置於前,自茶麵葷素等色,凡不食,搖其頤,侍者審色更易它類……有好大者,以銅為溺器,高五、六尺,夜欲溺,起就之。一時爭奇鬥異,不可勝記。

這時候的揚州地區,經濟富庶,商人云集,文化娛樂活動形式多樣。揚州畫派正是趕上了這麼一個好時機,得到了商人們,尤其是徽商們的贊助,從而實現了中國畫壇上的一段繁盛圖景。


02、揚州徽商重金購買書畫,渴望實現從"商人"到"文人"的身份轉化

江南地區的鹽業,歷史發展悠久,尤其在明清時期更是成為了封建王朝的一項重要經濟支柱。鹽商從全國各地蜂擁而至,聚集揚州,他們主要是來自安徽、山西和陝西,徽商占據一大部分。在明代中葉之後,徽商漸漸戰勝了其他商幫,在財力、人數上都更勝一籌。憑藉著自身的智慧靈活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艱苦創業,徽商們在商業活動中不斷積累資本,他們的經營範圍十分廣闊,並且不斷幵拓新的領域。著名的文學家胡適,就是徽州茶商的後代,他也曾經這樣說過:

一般徽州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刻苦耐勞,累積點基金,逐漸努力發展。有的就變成富商大賈了。

伴隨著徽商群體財富的累積,有很大部分徽商開始投身於書畫收藏。可以說,雄厚的資金儲備,是他們購藏藝術品最有力的保證。徽商階層雖然以經商為生,但是他們大部分人還是"賈而好儒",希望自己的家族後輩中能夠有飽讀詩書、出仕為官的人才。文人書畫作為當時最具有時代潮流的儒好之物,恰恰滿足了徽商們"空虛"的內心。

徽商們利用重金購買來的這些書畫,來裝飾自己的屋堂,寄託自己對於後輩子孫的殷切希冀。所以說,他們願意投機、收藏當時揚州畫派的書畫作品,把眼光和熱情投放到了藝術市場上面。明末清初的吳其貞就記載過,他曾經在徽商程季白及兒子程囊吉的府上見過荊浩的山水立軸,以及趙孟頫、王維的捲軸畫,金農、鄭變等"揚州八怪"的名家畫作也常常見到。正如吳其貞在《書畫記》中說到的那樣,這是毫不誇張的。

四方貨玩者,聞風奔至,行商於外者,搜尋而歸。

除此之外,徽商們在搜集購置了這些書畫作品之後,他們會大方的組織書畫雅集活動,供朋友或文人,們進行鑑賞。揚州自古就有著雅集盛名,北宋時期歐陽修就在平山堂興辦了雅集,而清代的揚州經濟更是一派繁榮光景,市民生活娛樂也日益豐富,風雅早己不再是文人專屬的標籤,揚州徽商的文人化逐漸普遍和升華,這些徽商大賈們也開始在自家的園林官邸中廣開壇站,舉辦雅集活動,即是遊園賞景、消遣閒暇、切礎研討、探討畫理,也是為了書畫交流、聯絡感情,拉攏文人志士,更使得徽商儒士擠身封建文人士大夫之列,獲得"賈而好儒"的讚譽,這也是揚州八怪諸人在與徽商交往過程中,受益頗豐的重要方式之一。清初文人孔尚任作的一首詩,描述了當時揚州地區進行雅集的場景。

雅會名流盡折巾,江南江北聚芳鄰。催得淅瀝來山雨,剪燭蕭條獻水藥。

痛恨須教肝膽露,堅留只有性情真。滿囊珠玉輕帆去,從此而關話一新。

至此,揚州畫派的文人們進行書畫創作,得益於徽商們的大力資金支持,具備了較為穩定的書畫收入,有一部分高產的畫家也開始走向了"發家致富"的道路。不過,其中也不乏有些投機倒把之人,利用這一契機,通過書畫作偽來賺取豐厚的利潤,致使社會作偽風氣盛行,書畫市場上變得"魚龍混雜"。

03、商人與畫家"互助關係"背後:衍生出作偽的社會風氣弊端

在商業利益的誘惑之下,書畫作品的真實性會受到市場需求的騷擾,社會上不免會出現作偽的贗品,"代筆"之作也會大量出現。這一現象,在明清之際的揚州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甚至愈演愈烈,書畫作偽風氣盛行。不過,書畫作偽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示出權貴富商階層對於書畫收藏的一種熱愛。在清代乾隆時期,一位叫作陸時化的收藏家在《作偽日奇論》中有相關記載,從中可見作偽手段十分高超。

書畫作偽自昔有之,往往以真跡置前,千臨百摹,以冀惑人,今則不用舊本臨摹,不假十分著名之人作者而稍涉冷落,一以杜撰出之,反有自然之致,且無從以真跡刊本校對,題詠不一,雜以真草隸篆,使不觸目,或糾合數人為之,故示其異。……作偽者不得而見,收買者亦未之見,且五花八門為之,惟冀觀於著錄而核其尺寸絲毫不爽耳。

位居"揚州八怪"之列的金農,在晚年相當出名,名聲極大。不少人是慕其名而來,畫作只要註上金農名便不脛而走,書畫價格猛漲。鄭板橋也是如此,由於前來購買書畫的人太多了,只好請人來代筆,不然自己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總結來說,由於商業利益的誘惑,部分畫家儼然已經失去了部分文人操守,逐漸變得世故而圓滑,混淆擾亂了藝術市場,庸俗的書畫風氣逐漸流行。

04、總結:畫中具有"商業"因素,畫家與贊助商人之間的互動

儘管商業利益對於書畫市場具有了強大的衝擊與干擾,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這一畫家與贊助商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的背後,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正是因為贊助環境中有著喜新尚奇的社會風尚,且贊助人極力推崇作品的個性,這些憑藉繪畫來抒發胸臆的畫家只能按照藝術市場的需求來進行創作,從而引導了一場繪畫領域的藝術革命,無論是創作觀念、題材還是形式語言,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歷史終究已經發生,如今的畫家應當引以為戒,適當參考。揚州畫派所開創的那種貼近現實世俗的書畫作品,也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時代潮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