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胃癌找上年輕人 不良飲食習慣離胃癌近一步

信網 發佈 2020-01-21T17:29:46+00:00

常見不良飲食習慣,多做一個,離胃癌更近一步!1、胃印戒細胞癌概述胃癌是胃粘膜上皮惡性腫瘤的統稱,包括不同的病理類型,如:腺癌、腺鱗癌、鱗癌等,就像水有井水、河水、溪水、海水之分一樣。

原標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胃癌找上年輕人?常見不良飲食習慣,多做一個,離胃癌更近一步!

2019年11月份,頗有人氣的網絡歌手,不到35歲的「吾恩」發博表示,自己不幸被確診為兇險的胃印戒細胞癌、皮革胃,引起廣泛關注。

案例

據吾恩自述,他3年前患有淺表性胃炎,8月開始,左下肋隱隱作痛,以胃炎治療後時好時壞。由於偶爾便秘外無任何症狀,故未引起多大注意。到11月時,胃再次隱痛,經胃鏡及病理活檢後確診罹患癌症、皮革胃。

幸運的是,癌症沒有發生轉移,經全胃手術切除後,吾恩已順利出院,並將接受後續治療。癌症離每個人都並不遙遠,尤其在癌症年輕化趨勢明顯的今天,更不能掉以輕心。但吾恩所患的胃印戒細胞癌究竟是什麼?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患胃癌?面對致命威脅,我們又該如何防範?

什麼是胃印戒細胞癌、皮革胃?

我國是胃癌大國,每年新發病例約有67.9萬,占全世界的47%左右!據近年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瀰漫型胃癌,尤其是胃印戒細胞癌的發病率顯著升高。那麼,這個胃印戒細胞癌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胃癌?與我們熟知的胃癌有什麼不同?

1、胃印戒細胞癌概述

胃癌是胃粘膜上皮惡性腫瘤的統稱,包括不同的病理類型,如:腺癌、腺鱗癌、鱗癌等,就像水有井水、河水、溪水、海水之分一樣。但胃癌中又以腺癌最為常見,占90%左右,胃印戒細胞癌就是其中一種,因其癌細胞形似戒指而得名。約占胃癌的9.9%,多發於中青年。

2、病程進展快,又難發現,惡性程度高

胃印戒細胞癌屬於低分化癌,即癌細胞分化程度低,明顯異於正常細胞。其惡性程度高,生長快,轉移率高。如果能在早期發現,癌細胞多局限於粘膜層,很少有淋巴結轉移,生存率較高,預後較好。但這類胃癌不同於普通腫瘤突起的球狀,而是在胃壁里瀰漫分布,在黏膜下層悄悄地浸潤,可能表面一點點的糜爛,底下已經晚期了,有時候連胃鏡都難發現。加上這類病症主要表現為納差、早飽,也不易受到重視。所以,大部分印戒細胞癌發現時均屬進展期,預後差。

3、胃印戒細胞癌可致皮革胃

胃印戒細胞癌能使黏膜皺襞消失,胃腔縮小,胃壁全層增厚、變硬,蠕動減弱或消失,甚至無法收縮,就像皮革一樣,因此稱其為「皮革胃」。

皮革胃型胃癌,病程進展極快,癌組織的浸潤深度更廣,且可伴有淋巴結和腹膜轉移,預後較差。有數據統計,約41%的患者確診時腫瘤已無法切除;對於腫瘤已切除的患者,98%的腫瘤已穿透胃壁,95%的腫瘤有淋巴結轉移!

這些常見生活習慣是誘發胃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印戒細胞癌,是胃癌中預後很不好的一種癌症,中青年、特別是有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注意篩查。與此同時,對於其他類型胃癌的防範也不能鬆懈,生活中應積極避免不良習慣。

1、共餐制:易感染幽門螺桿菌

早在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幽門螺桿菌定為1級致癌物。一旦感染,會使胃癌風險增加4~6倍。而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使胃癌發病率降低39%。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58%~64%,即有近8億人感染!它能通過口-口、糞-口傳播,除了不注意衛生等,共餐制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一重要原因。生活中應積極進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特別是已有成員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家庭。此外,口腔牙周部位也可能存在幽門螺旋桿菌,一定要注意口腔清潔,包括使用牙線等。

2、醃製食物:高鹽

醃製食物是國人餐桌上的「常客」,其特點就是高鹽。而高鹽會對胃粘膜造成直接傷害,增加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同時,受損的胃粘膜在不斷修復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基因突變,增加胃癌風險。建議嚴格控制攝鹽量,每人每天不宜超過5g鹽,包括其他食品中的「隱形鹽」。另外,可巧用蔥姜蒜、八角、花椒、胡椒、醋等調料,輔助調味,減少用鹽量。

3、夜宵:吃太晚

無論在我國的哪個城市,夜宵店內常常都是座無虛席。但你知道嗎,晚上20點~24點被稱為「胃癌時間」。

這是因為胃排空的時間大約是3~4小時,而20~24點進食後,很快就會睡覺,此時胃腸蠕動會減慢,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胃中,容易損傷胃粘膜。

此外,如果夜宵屬於額外加餐,相當於增加了胃部負擔,長期如此,損傷、糜爛、潰瘍等容易找上門,甚至誘發胃癌。建議晚餐不宜過晚,與睡覺時間應至少間隔4小時以上,讓胃完全排空。

4、烤饅頭片:吃錯主食

在燒烤食品中,烤饅頭片十分常見,外脆內軟的口感受到很多人喜歡。但燒烤容易產生丙烯醯胺這種2A級致癌物,而且烤饅頭片更甚。

經檢測,烤雞翅中致癌物的含量為1.7微克/千克,而烤饅頭片中的致癌物含量為3.9微克/千克,是雞翅的兩倍多。這是因為燒烤時碳水化合物比動物脂肪碳化更完全,更易產生致癌物。長期食用,難免增加胃癌風險。

部分疾病也會增加胃癌風險

除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一些疾病也容易增加胃癌風險。比如:

1、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萎縮變薄,對胃的保護能力下降,還可伴有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是多種疾病的致病因素,也屬於胃癌的癌前病變。如果不積極治療,久而久之,很可能發展為胃癌。

2、高血糖

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與腫瘤關係非常密切,高血糖會通過損傷血管、降低機體免疫力等方式增加癌症風險,比如:胰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卵巢癌、胃癌、部分食管腺癌等多種癌症。

3、胃食管反流

食管環境偏鹼性(pH值約7.47),而胃的環境是酸性(pH值約1~3),經常發生胃食管反流,食道下端很容易損傷。而機體為了修復損傷,會在食管受損部位長出胃粘膜,以抵禦酸性環境。這種長出胃粘膜的食管,被稱為Brratt食管,屬於癌前病變。機體在修復損傷的過程中,也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導致食管與胃交界處形成癌症。

4、肥胖

肥胖人群胃部壓力較高,更易導致賁門口鬆弛,引起胃食管反流,增加近端胃癌風險。如果體重指數達到超重或肥胖,胃癌發病率提高百分之六十幾。目前,我國胃部其他部位的腫瘤發病率在下降,但賁門口處胃癌的發病率在升高,這與肥胖有非常大的關係。

降低胃癌發病率,預防、檢查雙管齊下

遠離胃癌,要從預防和篩查兩方面入手,遠離危險因素,及時發現、治療病變,都能大大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1、改善飲食結構

飲食上,要注意碳水化合物、抗氧化營養素、可溶性纖維素、脂肪酸比例四種營養素搭配合理,比如:可以用粗雜糧替換部分精米白面,多吃蔬菜水果,經常更換油的種類等。此外,還要保證食物種類儘可能的豐富,每周至少食用25種以上食物,營養更全面。

2、調節腸道菌群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人體70%的免疫力來自腸道,70%的免疫球蛋白IgA在腸道,不少學者認為腸道的健康程度與壽命息息相關。增加腸道有益菌的數量,調節好腸道菌群,就相當於增強抵抗力,對降低胃癌風險大有好處。平時可適當多吃酸奶、納豆、泡菜等發酵食品,也可直接購買益生菌製劑。

3、制酸護膜粉

【組成】烏賊骨200克、煅瓦愣子200克、珍珠粉10克、陳皮100克。

【用法】研成細末,每次6克,每日三次,有助於防止胃酸損傷胃粘膜,具體用法用量需遵醫囑。

4、做好定期體檢

最早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可達71%,最晚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4%,可見及時發現多麼重要。40歲以上人群,無論有無不適症狀,都應該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如果沒有胃病表現及不良飲食習慣,可3~4年檢查一次;如果有胃炎、胃潰瘍等基礎疾病,建議每年檢查一次。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飲食習慣不良者、有胃癌家族史者、有胃病病史者,都屬於胃癌高危人群,更應該做好一年一次的胃鏡檢查,甚至在40歲以前檢查。

[來源:BTV我是大醫生 編輯:可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