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告訴她》真的是一部爛片嗎?

pingwest品玩 發佈 2020-01-21T17:44:03+00:00

奧卡菲娜是一名華裔,或者更準確地說她是一個美籍中韓混血兒,從小在紐約長大,父親是華裔美國人,母親移民自韓國。

華裔女主角拿下今年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成績,最終還是沒能給它在國內帶來很好的票房——上映一周後,《別告訴她》在各影院的排片量已經被擠壓得所剩無幾。有相當一部分觀眾質疑這部華裔導演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改編的電影,說它有迎合西方人刻板印象的傾向,是爛片。

這某種程度上是這些觀眾對電影女主角奧卡菲娜的恨屋及烏。早在2019年下半年傳出內地要引進這部全部由亞洲演員主演的美國電影時,國內網際網路就曾上演過非常魔幻的一幕,輿論聚焦在奧卡菲娜並不出眾、甚至是低於大眾普遍審美的外表上,並認為她高顴骨、眯縫眼、塌鼻樑的面部特徵是典型存在於西方人審美中的亞裔標誌,少不了惡言相加。

那麼,《別告訴她》真的是一部爛片嗎?是否存在迎合西方觀眾的審美?

要說清楚選角是否存在迎合,我們可能需要搞清楚一個問題:華裔不等於華僑。一般來說,華僑是在中國出生,後取得他國居留權長期移居他國,但仍保留中國國籍的人;華裔則多指華人華僑出生在國外的後代,有中國血統,但無中國國籍。所以可見,華僑普遍比華裔受中國文化傳統影響更深。

奧卡菲娜是一名華裔,或者更準確地說她是一個美籍中韓混血兒,從小在紐約長大,父親是華裔美國人,母親移民自韓國。因此奧卡菲娜所接受的絕大部分教育和思維方式都是美國式的,不論選擇什麼樣的妝容和服飾,都是她在潛移默化中融入當地文化的表現,這甚至不是她自己能夠選擇的,更不用提長相。

儘管導演王子逸並未提及,是否因為和自己外貌相似才選擇奧卡菲娜出演《別告訴她》的女主角,她在一次採訪中確實提到了奧卡菲娜本人和電影女主角比莉經歷的相似之處,「奧卡菲娜告訴我她是被華裔奶奶帶大的,劇本和故事讓她很有共鳴。」

由此可見,選角奧卡菲娜並非是在迎合西方人的審美。

不僅在演員的選擇上不存在迎合,劇情內容上更不是。

《別告訴她》是一部美國電影,但不是一部典型好萊塢電影。它並不像2018年上映的《摘金奇緣》那樣,雖然也是亞裔班底拍攝,大部分取景地選在華人文化濃重的新加坡,但不論是劇作還是傳遞的價值觀,《摘金奇緣》本質仍是非常美式的、好萊塢式的,同樣很難說它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實情感。《別告訴她》則屬於獨立製作,在立意、製片方式和鏡頭語言等等方面都區別於好萊塢工業體系,它嶄露頭角的地方在聖丹斯電影節,發行方則是A24,兩者也都是獨立電影界耳熟能詳的名字。

《摘金奇緣》這類好萊塢電影為的是滿足絕大多數主流觀眾的需要,而《別告訴她》不是,起碼它從一開始就選了一個難以引起國外觀眾共鳴的故事——女主角比莉的奶奶罹患晚期肺癌,全家人為了不讓她憂心選擇隱瞞病情,還以操辦婚禮為藉口從世界各地趕回中國見她最後一面——這當中暗含的情感本身就不是一個外國人所能輕易理解的。

導演王子逸的這種姿態一度使得電影早期的籌劃並不那麼順利,儘管她自信這樣痛苦和荒誕交織的故事能夠成就一部好電影。在美國找買家時,她曾被告知全亞裔的演員陣容對於美國市場來說太過中國化,有人希望她可以改改劇本,比如讓女主變成是要結婚的一方,這樣更有戲劇張力,但最後都被她拒絕了。

所以,《別告訴她》是王子逸堅持自我判斷的結果。事實證明,這種堅持是有成效的,電影目前在國外評分網站爛番茄的新鮮度高達98%,Metacritic的平均分也達到了89/100。

王子逸用她冷靜的鏡頭和娓娓道來的方式,成功讓一個烙印鮮明的中國故事觸達了國外觀眾,這當然不是迎合的結果。反而是那些差評,印證了某種隔閡的存在:

@Raquel A:太驚訝了,這樣的電影也能評98%的新鮮度?我還準備看奶奶在生命快要走到盡頭之際做一些瘋狂的事,不然就來一場讓人印象深刻的感情戲,可最後就這麼結束啦?我還以為我在看一部真人秀!

@Meg F:讓人失望。電影節奏太慢了,演員看起來都很茫然和不安,一切都是死氣沉沉、沒有活力的,就這還居然得了金球獎?

@Marin S:衝著評分去看的,但是沒啥特別的。奧卡菲娜從頭到尾都是一副喪氣的表情,這個基於真實故事的電影本來可以更豐富,但卻沒這麼拍。

所有這些評價其實都反映了一個問題,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中國人在面對病痛和死亡時,會採取隱瞞這種在他們看來非常痛苦和消極的方式,自然也不會覺得電影好看。但這種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去彼此相處和自處,又恰恰是這部電影想要討論的。

女主角比莉的飾演者奧卡菲娜幾乎也是和角色共同成長的。隱瞞的處理方式同樣曾讓她覺得困惑,「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我的感覺是,我無法向我的家人隱藏她的病情。」但這在中國卻是慣例,直到來到中國、深入挖掘劇本之後,她才慢慢開始理解,「這都是因為你不想他們獨自承擔這種壓力,你想要和他們一起或者替他們承擔。」

奧卡菲娜有做喜劇演員的背景,但這部電影迫使她不得不轉變表演方法。她在生活中習慣用搞笑來紓解壓力和緊張,但在電影里她就只能面無表情地杵在那裡,不能用講笑話逃避不舒服的感覺,這種對自我本性的壓抑恰好把主角陰鬱、緊繃和喪的情緒表達得非常到位,同時又帶著一絲滑稽,構成了電影的喜劇元素——儘管這被一些觀眾認為是消極的。

歸根到底,《別告訴她》只是導演王子逸對自己生活經驗的展現。這個故事就取自她個人的真實經歷,這一經歷所包含的兩種文化的矛盾幾乎貫穿了她的成長。她出生於北京,也曾在長春與奶奶一起生活,6歲舉家搬到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我作為一個移民,發覺自己時常在兩個文化之間協調。」她曾在採訪中說,「美國文化看待死亡有不同的解釋,所以我被卡在兩者之間摩擦,總是糾結著哪一方是對的、更好的。」

拍電影的方法就是觀察世界的方法,是什麼樣的人就拍什麼樣的電影,這是最基本的道理。同樣地,並非所有外國觀眾都願意去看那些所謂迎合了他們口味的電影。

就像導演說,「對我而言,《別告訴她》的重點不是瞞著奶奶病情,也不是這個善意謊言的後果,最主要是比莉經過的心路歷程,也是我的個人經歷。」

現在可以回答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問題了:《別告訴她》不僅不是一部爛片,甚至還充滿了讓人回味的地方。

就比如在電影中反覆出現的一個意象麻雀。它最開始出現在比莉在美國租的公寓里,但實際上麻雀是更多分布在亞歐大陸的生物,所以它就像是一個隱喻,象徵遠在中國的親人對她的召喚——在發現麻雀不久後,比莉就得知了和她最親近的奶奶患上癌症的消息。

當然,也並不是說國外電影里不存在對亞裔群體的刻板印象,就連我們自己很多時候都無法避免地對他人、乃至自己心存偏見。導演在電影籌拍時也曾找過中國製片人,但他們的反應是,「這有什麼戲劇性?在中國人人都這麼做。」

如果你是一個對自己的生活缺乏審視的人,大機率也不會覺得這部電影好看。但就像賈樟柯說的,如果我們能從自己的狹小世界裡走出來去觀望別人的生活,很多事就能夠理解。華語世界電影中關於家庭題材的電影本就少之又少,能有《別告訴她》這樣一部來幫助我們反思自己,不好嗎?

(除截圖外,劇照均源豆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