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里養成一個小習慣,鼠年打造一堵胃癌防火牆

河源長安醫院 發佈 2020-01-21T18:03:19+00:00

1、有無症狀,感染以後都是病,且是傳染病話說,幽門螺桿菌的實力不容小窺,它生存力極強,是人類胃部唯一的一種細菌,主要分布在胃黏膜組織中,能避免胃酸環境的影響,也不易隨著食物被排出體外。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親朋好友聚餐的機會越來越多了,團團圓圓吃大餐時,更要小心提防幽門螺桿菌。要知道,想要遠離胃癌風險,也許就只差這一雙公筷的距離!

不久前,39歲的魏先生參加公司體檢,做了「呼氣試驗」,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呈陽性。魏先生聽說這個幽門螺桿菌與胃癌有瓜葛,嚇得他帶著全家人都去「呼氣」,結果出來一看——全家都感!染!了!

說起這個討人厭的幽門螺桿菌,特別喜歡在一家人中竄來竄去,它常常藏在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全家圍桌共食、相互夾菜,就是它最大的可乘之機,而混用筷子就是它最愛的「中轉站」。

這件事反過來說,如果能在餐桌上加一雙公筷,這個小小的習慣改變,無異於打造了一個防火牆,將幽門螺桿菌隔絕在外,大大降低了傳染的風險。

圖片來源於網絡

顧名思義:公筷是公用的筷子,專門用來夾菜,大家共用,但不能放入口裡;私筷則是大家各自使用的筷子。

公筷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小桌吃飯,可以放一雙共用公筷;轉盤「圓台面」吃飯,可以每個菜放一雙公筷,也可以每人配一雙公筷。

那麼,問題來啦!幽門螺桿菌是怎麼作祟的?與胃癌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扒皮幽門螺桿菌,且聽專家一一詳解。

1、有無症狀,感染以後都是病,且是傳染病

話說,幽門螺桿菌的實力不容小窺,它生存力極強,是人類胃部唯一的一種細菌,主要分布在胃黏膜組織中,能避免胃酸環境的影響,也不易隨著食物被排出體外。人類感染後一般難以自發清除,而且會導致終身感染,除非進行根除治療。

不過,有一點讓前文提及的魏先生頗為不解,自己平時注意飲食,胃部並無任何不適症狀,醫生怎麼就說是患病了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事實上,約70%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既無消化不良症狀,也無嚴重病變。也正因此,讓幽門螺桿菌能夠悄悄地潛伏在人群中。有一個數據頗為驚人,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仍達約50%,2個人中就有1個感染者!

但是,即使沒有任何不適症狀,也不論有無消化性潰瘍、胃癌等併發症,只要幽門螺桿菌感染,都是病,這種疾病的名字叫做——幽門螺桿菌胃炎,且是一種傳染病。


幽門螺桿菌是如何傳染的呢?

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里。兒童和成人均為易感人群。


其傳染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

口口傳播:共餐、經常在外就餐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幽門螺桿菌可能藏身在混用的餐具中。這其中還包括母嬰傳播。主要至不清潔的哺乳,口對口餵食,咀嚼後餵食,親吻嬰兒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餵食。

另外一個重要途徑是接吻。胃部的幽門螺桿菌在唾液中也會有所殘留,而接吻是交換唾液最直接的方式。幽門螺桿菌可在牙菌斑和齲齒上生長繁殖,所以要認真刷牙,家人之間不要共用牙刷。

糞口傳播:這個不是吃屎傳播,而是糞便中存活的幽門螺桿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可令飲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門螺桿菌。


2、陽性?根除——預防胃癌的一級措施

說幽門螺桿菌與胃癌密切相關是有「實錘」的。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已將幽門螺桿菌列為誘發胃癌的第一類致癌原。

大量研究證據顯示,大多數胃癌的發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環境因素在胃癌發生中的總體作用次於幽門螺桿菌感染。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劃重點:幽門螺桿菌感染是目前預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險因素,根除幽門螺桿菌應成為胃癌的一級預防措施。

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在較大程度上預防胃癌發生。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始終具有傳染性,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減少傳染源,也就是能大大減少家人感染的風險。

像魏先生一家一樣,全員「陽性」後,最佳「後續」莫過於全體接受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根除就是最好的預防。「根除」的過程,一般採用三聯療法(制酸藥+兩種抗生素)或四聯療法(制酸藥+兩種抗生素+鉍劑)進行10-14天治療,療程結束後1個月再進行複查即可。

雖然多數幽門螺桿菌胃炎患者既無消化不良症狀,最終也不發生嚴重疾病,但究竟誰最終會在幽門螺桿菌胃炎的基礎上發生嚴重疾病難以預測。而且早期胃癌症狀隱匿,發現時多已屬中、晚期,為時晚矣,追悔莫及。


3、耐藥太強,殺不掉怎麼辦?莫焦慮

幽門螺桿菌致病,其實沒那麼犀利,實話說吧,幽門螺桿菌有些「勢利眼」,專挑軟柿子!比如,素有胃病、做過胃部手術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這部分人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後,罹患胃癌的可能性相對高那麼一些。

而醫生們所說的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其實是分「強烈推薦」和「一般推薦」的。

「強推」人群榜:有胃癌家族史、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嚴重病變(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殘胃、胃MALT淋巴瘤、長期消化不良、長期服用抑酸藥及非甾體類抗生素的人。

不過,幽門螺桿菌也相當「雞賊」。隨著耐藥率的上升,標準三聯、四聯療法的根除率已顯著下降。

如果一時「殺」不掉,而且平日幽門螺桿菌也沒讓你吃啥苦頭,切莫過於憂慮,建議定期做胃鏡檢查,持續觀察就OK。

要知道,胃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有幽門螺桿菌在作祟,還有——免疫力弱、遺傳因素、長期精神壓抑、喜歡吃醃製食品、抽菸嗜酒……少去招惹「同案犯」,讓幽門螺桿菌找不到其他「不法分子」協同作案,也可以躲胃癌遠遠的。


4、特別注意:孩子和成人大有不同

很多家長一聽說幽門螺桿菌的危害,急急忙忙就想給孩子做檢查,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誤區。


面對幽門螺桿菌,孩子和成人大有不同。

與成人相比,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發生嚴重疾病包括消化性潰瘍、萎縮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風險低;但根除治療不利因素較多,包括抗菌素選擇餘地小(僅推薦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和甲硝唑)和對藥物不良反應耐受性低。此外,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有一定自發清除率,根除後再感染率也可能高於成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重點又來啦!並不推薦對14歲以下兒童採取更成人一樣的常規幽門螺桿菌「檢測-治療」策略。兒童幽門螺桿菌檢測的目的是尋找病因,而非單純的為了檢查而檢查。


揪出「敵菌」,要做啥檢查?

侵入式檢查-胃鏡活檢:

胃鏡除了可以看到胃部的情況,還可以「順手」取一些組織做活檢,在做活檢時可以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檢測。


非侵入式檢查:

① 碳13、碳14呼氣試驗

碳13和碳14檢查方式也很簡單,吹口氣就能完成。具有無痛苦、靈敏度高、檢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來很受歡迎的一種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方法。

② 抗體測定法

抽血檢查血液中是否有抗體。

但不能代表是否正在感染,因為即使根除了,抗體依然還是陽性。

③ 抗原測定法

檢查糞便中是否有Hp抗原。

幽門螺桿菌的事說得不少了,回到最開端:謹防菌從口入,遠離胃癌風險,不妨從「吃飯放置公筷」這一個小小的習慣開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