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歐盟貿易委員霍根上任後首次訪美,美歐戰略競爭或更趨激烈

文匯網 發佈 2020-01-21T19:57:53+00:00

但是,白宮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網對霍根的到訪幾乎隻字未提,而歐委會貿易總司官網也語焉不詳,表明雙方談得並不愉快。

新一屆歐盟貿易委員菲爾·霍根。|資料圖片

1月14日,新一屆歐盟貿易委員菲爾·霍根首訪美國就面臨著嚴峻挑戰。圍繞歐盟數字稅、美國對歐關稅、空客與波音公司關於政府補貼的訴訟、美歐貿易談判等問題,新一屆歐盟領導層與美國決策層展開激烈的交鋒。

據悉,霍根在華盛頓分別會晤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和商務部長羅斯,力求緩和美方貿易施壓,避免新的貿易「炮火」。

但是,白宮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網對霍根的到訪幾乎隻字未提,而歐委會貿易總司官網也語焉不詳,表明雙方談得並不愉快。

美歐間的口水仗成了歐盟外交新年開局的標誌之一,可謂意味深長。

美歐戰略競爭不斷加劇

肇端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猶如打開了「潘多拉魔匣」,使美歐關係中的矛盾與競爭變得愈加突出。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的舉行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表明冷戰結束以來的全球化浪潮在西方內部積累的矛盾進入了集中爆發的階段,美歐關係也因此迅速冷卻,漸趨動盪。

在尖端技術與產業領域,歐盟感到歐洲已被遠遠甩在後面。從2017年初至今出台了32份政策文件,無不將中美兩國、尤其是美國視為趕超對象。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資料圖片

在貿易與投資領域,美國川普政府的經濟民族主義、國家重商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體系,與歐盟一貫尊崇的以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為目標的自由主義理念發生碰撞,雙方為了爭奪關於世界經濟的新一代規則體系的主導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在戰略與安全領域,川普政府從傳統權力政治的角度進行研判,開展行動,而歐盟強調構建「以清晰的規則為基礎的國際法秩序」,雙方在伊朗核問題等中東非洲的地區爭端中各執一端,嚴重對立。

在全球治理的領域,美國意圖拆解以世貿組織為代表的國際多邊貿易體系,另起爐灶建立自己主導的體系,而歐盟堅持維護世貿組織等既有的架構,雙方觀念相異,矛盾迭生。

第三個十年,歐盟戰略焦慮有增無減

推動美歐競爭加劇的根源之一,是歐盟日漸強烈的戰略焦慮。本世紀的最初十年里,歐盟曾經藉助歐元區的整合帶來的經濟持續增長勢頭,自信滿滿地推動東擴,意氣風發地介入域外事務,自認為擁有強大的「軟實力」,意圖對外輸出價值觀以改變世界。

第二個十年開始後,主權債務、難民狂潮、恐怖襲擊、英國脫歐、民粹崛起等多重危機紛至沓來,中東北非亂局和俄烏衝突使歐洲的外部環境日益碎片化,歐盟陷入內外交困之中。與此同時,美國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新一輪升級的迅猛浪潮,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增長勢頭,與經濟持續低迷的歐洲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使歐盟在世界經濟與國際戰略的變局中趨於邊緣化。

歐盟的戰略自信悄然變成了戰略焦慮。歐盟不得不開始反思和修正曾引以為傲的左翼自由主義和文化多元主義的意識形態,並著手修改對外戰略和對自身的國際定位。

從2019年春末夏初獲得提名之時至今,馮德萊恩的團隊在各種場合密集使用兩個關鍵詞:「歐洲主權」和「地緣政治」。

「歐洲主權」的概念,意味著歐盟希望集中掌控更多的權力與資源,更加高效地貫徹執行最高層的政策意向,表明歐盟會更加自覺地整合和代表歐洲各國,以全體一致的姿態與美國展開各領域的戰略競爭。

另一方面,「地緣政治」源自於傳統的權力政治,重拾這一概念則預示著歐盟不再堅守「以軟實力影響世界」的初心,而更看重以某種形式的「硬」手段達到外交政策的目的,更重視與美國等世界大國的權力博弈。

1月16日,歐盟貿易委員霍根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說,明確指出:貿易已不再是單純的經濟行為,而是「成為技術、安全與地緣政治的媒介」。以此觀之,新一屆歐盟決策層傾向於將對外經濟問題政治化,未來很可能以更加堅定的「以牙還牙」的態度對抗美國政府的高關稅和WTO訴訟等貿易戰手段。

目前,馮德萊恩的團隊和布魯塞爾的一些智庫專家從「歐洲主權」的概念出發,正在陸續建構「技術主權」「戰略主權」和「經濟主權」等衍生概念,並且將大國博弈的「地緣經濟」理論作為「地緣政治」的延伸領域而加以闡發。新概念和新理論折射出歐盟有增無減的戰略焦慮,在其指引下,美歐戰略競爭可能更趨激烈。

2018年7月,時任歐委會主席的容克訪問華盛頓,與川普共同承諾要開啟「美歐關係的新階段」,然而,美歐自由貿易談判至今並未重啟,「新階段」依然只是鏡花水月。2020新年伊始的美歐交鋒拉開了新一屆歐盟領導層的外交序幕。

作者:忻華(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編輯:吳姝責任編輯:宋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