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印記丨彈藥將盡,他選擇撞向敵艦,最終自沉黃海,這位民族英雄來自廣州

金羊網 發佈 2020-01-21T20:53:25+00:00

在廣州市海珠區寶崗大道附近,從林立的高樓轉入古樸小巷中,就會看到一座青磚灰瓦的嶺南建築,門額上掛著刻有「鄧氏宗祠」的牌匾,大廳正中央掛著鄧世昌的大幅畫像。說起鄧世昌和他的愛國事跡,大家可能都略知一二,但鄧世昌是廣州人這一點,卻未必是人人都知曉。

在廣州市海珠區寶崗大道附近,從林立的高樓轉入古樸小巷中,就會看到一座青磚灰瓦的嶺南建築,門額上掛著刻有「鄧氏宗祠」的牌匾,大廳正中央掛著鄧世昌的大幅畫像。

說起鄧世昌和他的愛國事跡,大家可能都略知一二,但鄧世昌是廣州人這一點,卻未必是人人都知曉。

1849年,鄧世昌出生於廣東番禺龍導尾鄉龍珠里,也就是現今的廣州市海珠區龍涎里。11歲之前,鄧世昌一直生活在廣州。在11歲那年,他跟隨著父親遷到了上海,入讀教會學校,學習英語及算術。

鄧世昌紀念館負責人潘劍芬介紹說,受龔自珍、林則徐等人的進步思想影響,鄧世昌決心拋棄科舉仕途,寄興趣於經世致用之學。在上海居住時,鄧世昌經常漫步黃埔江邊,看到許多外國艦艇在江上橫行霸道、氣焰囂張,更萌發了投軍報國的遠大抱負。

正巧,在鄧世昌十八歲那年,福州船政學堂正式成立,主要招收福建本地的學生,其中在廣東招收10名學生。當時,鄧世昌從上海回廣州老家,在街上看到福州船政學堂「招考粵籍男生10名,以通英法文字者為先……」的告示,便奔赴福州趕考。由於精通英語,成績優異,他順利考上福州船政學堂。

福州船政學堂學員合影,第二排左五為鄧世昌。

在福州船政學堂學習期間,鄧世昌的各門功課均名列前茅,成為中國第一批接受近代軍事訓練的新式海軍。1871年,鄧世昌以優秀成績畢業。隨即到「建威」艦實習,他勤學苦練,駕駛技術迅速提高,被沈葆楨稱為「最伶俐的青年」,並受到嘉獎。此後,鄧世昌先後擔任「海東雲」「振威」「鎮南」「揚威」「致遠」等艦管帶,參與鎮守台灣、平定朝鮮叛亂等戰事,並兩次受清政府委派,前往國外接收清廷定購的戰艦。

致遠艦軍官合影,第二排左四為鄧世昌。

作為一名海軍將領,鄧世昌處處以身作則,訓練有方,愛民如子,在軍民中享有崇高威信。潘劍芬說,鄧世昌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他恪守海軍條例,算得上是住在自己的「致遠」艦上,真正做到以船為家。在中法戰爭期間,鄧世昌的祖父和父親相繼去世。然而,面臨著嚴峻的海防形勢,鄧世昌選擇了恪守公職,終未回家奔喪。

鄧世昌的詩作。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日本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等為由,派兵入朝,並突襲中國北洋艦隊,挑起中日甲午戰爭。當年9月16日,清政府抽調4000陸軍增援平壤,由丁汝昌統率、鄧世昌管帶的致遠艦等10艘戰艦護送。返航途中,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黃海相遇,黃海海戰爆發。

雙方激戰中,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瞭望台被擊毀,丁汝昌身受重傷,但他仍支撐著在甲板上繼續督戰,激勵將士奮力抗敵。由於「定遠」的信號裝置被敵艦摧毀,北洋艦隊無法統一指揮,遭到日艦前後夾擊。「定遠」艦艦首被敵方擊穿,船上起火,情勢危急。為保護旗艦,鄧世昌指揮「致遠」主動迎敵。

然而,此時的「致遠」已是彈藥將盡之際,為扭轉戰場局面,鄧世昌毅然指揮「致遠」撞向敵艦,不幸中途艦體爆裂沉沒。鄧世昌落海後,本有機會獲救,他卻斷然拒絕,誓與「致遠」艦共存亡,義不獨生,自沉於洶湧的海濤之中。船上兩百多名士兵,多數也以身殉國。

鄧世昌犧牲之後,其族人重修了鄧氏祠堂,至今有120多年歷史,即便是戰爭期間,也未曾遭到破壞。鄧世昌紀念館的主體建築就在祠堂內。在宗祠的後花園,有一棵相傳是鄧世昌親手種植的苹婆樹,樹幹雖不粗壯,但在這冬日裡依然枝葉繁茂,生機盎然。據潘劍芬介紹,原來的大樹曾被颱風刮斷,後來經過養護,老樹根上又長出了新芽。

新的枝芽漸漸長成如今的蒼翠樹木,就像鄧世昌的愛國精神一樣生生不息。潘劍芬說,鄧世昌在海戰中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在海戰最激烈最危險的時刻,他為保護旗艦,主動迎敵,表現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他為保家衛國而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