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Meat即將登陸中國,中國人會買帳嗎?

fbif食品飲料創新 發佈 2020-01-21T21:35:17+00:00

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岩透露,BeyondMeat計劃在今年第一季度登陸中國市場,目前正在緊急走進口食品相關審批程序,線上銷售渠道預計會先於商超[1]。

作者:Momo(Wenky)

編輯:Bobo


據新京報報導,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最近正式加入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岩透露,Beyond Meat計劃在今年第一季度登陸中國市場,目前正在緊急走進口食品相關審批程序,線上銷售渠道預計會先於商超[1]。

2019年可謂「人造肉元年」。伴隨著Beyond Meat的成功上市,中國食品行業也開始關注起人造肉這個新品類。中國植物肉初創品牌「珍肉」上市首款植物肉月餅;奈雪的茶聯合人造肉品牌Starfield星期零推出植物肉漢堡;Starfield星期零推出不添加化學香精的人造肉2.0版本;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在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誕生;天貓開售來自香港的植物肉OmiPork。還有最近百草味發售首款人造肉零食「新肉時代」。

而此次Beyond Meat計劃即將登陸中國市場,中國植物肉市場將變得更加熱鬧了。進入中國,Beyond Meat將會面臨哪些問題?中國消費者會買帳嗎?


01、Beyond Meat野心不小,要在中國實現成功,還要實現當地生產

2019年5月,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上市當天股價就暴漲了163%。對於Beyond Meat來說,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19年三季度,Beyond Meat首次實現盈利,三季度營業收入9200萬美元,環比增長37%,同比增長250%。其中零售占比52%,餐飲業務占比48%[2]。

2020年的Beyond Meat野心更大,Beyond Meat的執行董事長Seth Goldman表示,「Beyond Meat真正的目標是在各大陸獲得成功,在當地種植作物並生產產品。」



1月8日,麥當勞宣布與Beyond Meat擴大合作,將加拿大人造肉漢堡的試點門店從28家擴大至52家,並將試點周期繼續延長三個月。1月15日,Beyond Meat宣布與植物成分供應商羅蓋特簽署豌豆蛋白供應協議。「隨著全球對我們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與羅蓋特的最新合作反映了Beyond Meat對進一步擴大植物蛋白供應鏈的承諾,」 Beyond Meat創始人兼CEO Ethan Brown說。

對於Beyond Meat進入中國,據聯盟秘書長薛岩透露,Beyond Meat計劃今年第一季度正式登陸中國市場,目前正在緊急走進口食品相關審批程序。「Beyond Meat在華暫未設置辦公機構,目前與該公司的聯繫是與美國總部直接對接的,Beyond Meat將以進口食品的方式進駐中國市場,線上銷售渠道預計會先於商超。」薛岩表示[1]。

據了解,Beyond Meat在與中國公司合作方面也有所進展。1月15日,Beyond Meat考察團來到豌豆蛋白原料供應商雙塔食品洽談合作,並實地參觀考察雙塔食品的科技研發、生產、質量管理等[1]。

Beyond Meat為何選擇中國市場?它的中國之旅會像其在北美一樣順利嗎?


02、中國消費全球28%的肉製品,產生的碳排放量問題怎麼辦?

據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除了龐大的人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已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肉製品消費國家。根據Wild Aid的調研,過去40年,中國人均肉類消費已經上漲了六倍,達到人均63公斤/年,預計到2030年還將增至人均90公斤/年。中國消費了全球28%的肉製品[3]。

隨著有著如此大的消費體量,但畜牧業的碳排放問題不容忽視。根據Wild Aid的報告顯示,伴隨著中國肉類品消費的增加,預計每年將增加大氣中2.33億噸溫室氣體的排放[3]。

相比動物肉,植物蛋白肉在環保上明顯更勝一籌。植物蛋白肉可以模擬動物肉的口味口感,但無論是種植還是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都遠遠低於動物肉。

就像Impossible Foods的CEO Pat Brown曾說:「每當中國有人吃一塊肉時,亞馬遜就會冒一點菸。所以對於我們來說,中國是絕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小編表示中國人不背這個鍋~)[4]和Impossible Foods一樣,Beyond Meat看中中國市場,一方面和中國有著龐大的食肉人群離不開關係,另一方面也正是由於肉製品消費量大,所以環保問題是促使其進入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03、想在中國賣「西式」植物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說起「人造肉」、「植物肉」,可能不少消費者還有些陌生,但「素肉」對中國人來說已經非常熟悉了。素雞、素鴨等植物蛋白做成的素肉很是常見,甚至現在年輕人喜歡吃的辣條也可以說是一種素肉。

所以對中國消費者來說,接受植物肉可能不需要新的教育,或者說沒有一個明顯的門檻。

儘管中國飲食文化匯總素食蛋白的歷史悠久,但中國人在吃肉這件事上是有執念的。以前的年代吃不到肉,如今生活條件好了飯桌上自然少不了肉菜了。素食對於許多中國消費者來說是一種動物肉外的豐富、補足,一種補充植物蛋白的方式

但Beyond Meat和其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s開發植物肉的初衷,是吸引那些食肉人群,用植物肉取代動物肉。因此Beyond Meat對消費者的期望,可能在中國消費者身上實現起來有些難度。



還有一個是植物肉產品本身的問題。Beyond Meat所售產品包括人造肉製成的漢堡、香腸、絞細牛肉和肉碎,最主打的產品是人造肉漢堡。這些產品從口味、口感上來說都和中國人常吃的熟食的素肉產品有較大的不同。對於肉糜製品,中國更喜歡將其作為餃子、包子的餡料,而非直接煎著吃。


04、人造植物肉國標將出台,能否推Beyond Meat一把?

Impossible Foods去年率先在中國試水。去年11月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Impossible Foods首次亮相中國大陸,除人造肉漢堡外,還帶來了以植物肉為主要原料的獅子頭和燒賣,並且受到了觀展消費者的好評。



Impossible Foods表示計劃在中國建立永久性辦事處,將一名高級主管移至香港,並在中國大陸雇用員工。最近Impossible Foods將推出一種植物性豬肉產品,該產品的開發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吸引中國消費者。

顯然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都為進入中國做了大量的準備。而它們想順利進入中國,首先面臨的是市場監管問題。

Beyond Meat的CEO Ethan Brown在去年的一次採訪中稱,中國的監管程序「讓人望而卻步」[4]。但是今年就不會存在這個困擾了。

在「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的交流會上,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偉透露「人造植物肉」國標從2019年啟動,2020年將正式啟動

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在模仿動物肉製品的味道和口感上採取了不同的方法,這意味著它們在中國會面臨不同的監管。Beyond Meat使用的是豌豆蛋白,而Impossible Foods則依賴於一種來自轉基因大豆的血紅蛋白分子。目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將Beyond Meat的產品歸類為豌豆製品,將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歸類為大豆製品[4]。

但是目前任何植物性產品不符合現有標準的外國公司都必須向監管機構提出請願書,或者改變其配方以進入中國市場[4]。


05、中國本土植物肉公司崛起,誰與爭鋒?

在中國植物肉市場上,一方面是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相繼展開布局,另一方面中國本土的植物蛋白肉公司也在嶄露頭角,而且他們的優勢也體現在本土化上。

在齊善食品的天貓旗艦店中,我們看到素魚、素蝦仁、素排骨等獨具中國特色的植物蛋白肉產品。齊善食品的市場部經理周啟宇說,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面臨的主要障礙是「如何本土化的問題,他要理解他的消費者」[4]。

中國做肉的方法通常與美國的不同,因為許多人喜歡吃帶骨頭的肉。據悉國內植物肉初創品牌「珍肉」正在使用3D印表機來生產蛋白質替代品,包括骨頭、肌肉,以及中國消費者希望在肉中含有的其他結構成分。

此外在產品研發上,中國本土的植物肉公司也實力相當。如與杜邦牽手的金字火腿,自主開發不添加化學香精植物肉的Starfield星期零。

所以Beyond Meat此次登陸中國,不僅將接受中國消費者的考驗,還將參與到與中國本土植物肉公司的競爭中。中國的植物肉市場越來越熱鬧了,中國消費者對Beyond Meat會買帳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來源:

[1] 美國人造肉品牌Beyond Meat即將登陸中國市場,2020年1月19日,新京報

[2] 麥當勞進場,人造肉行情再漲一波,2020年1月17日,阿爾法工廠

[3] Will China’s Growing Appetite for Meat Undermine Its Efforts to Fight Climate Change?2018年7月30日,Smithsonian Magazine

[4] Impossible Dumplings and Beyond Buns: Will China Buy Fake Meat?2020年1月7日,The New York Times


提示:

*本文FBIF食品飲料創新(ID:FoodInnovation)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絡授權。

*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繫Bobo(微信:fbifmedia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