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在盛世和亂世都割地,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張美volg 發佈 2020-01-21T23:11:15+00:00

鴉片戰爭期間,清軍表現的不堪一擊,加上道光帝昏庸的指揮和懦弱無能,朝廷也沒有膽量繼續打下去,簽下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了事。

大清在盛世和亂世都割地,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鴉片戰爭期間,清軍表現的不堪一擊,加上道光帝昏庸的指揮和懦弱無能,朝廷也沒有膽量繼續打下去,簽下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了事。但是我們要知道,清朝前期是非常的強盛的,那時候的清政府是強大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康熙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仍然做出了巨大讓步。沒過多久,雍正又一次簽訂了條約,將原屬於中國的貝加爾湖割讓給了俄國。

那麼大清在盛世和亂世都割地,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大航海運動以來,西方人開始在世界上殖民擴張。他們憑藉著船堅炮利耀武揚威。特別是工業化以來,清政府這樣停留在農業文明的王朝,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兒。

大清維護自己統治的八旗軍已經不堪大用,沒有了戰鬥力,朝廷貪污腐化,各地更是不逞多讓。全國還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靠天吃飯。這樣一個國家根本不可能打敗西方列強,割地求和似乎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

畢竟在清朝統治者眼裡自己的統治地位比什麼都重要,國家權益、民族、百姓在他們眼中一文不值。

而清政府也知道滿族人非常少,二百多年中,很多政策並不讓老百姓滿意,反清復明幾乎時刻貫穿清朝統治,能夠維持長期的統治實屬不易。

朝廷自己不爭氣,到了晚期,導致國運式微,民心不穩,各地起義絡繹不絕。朝廷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見,如果清朝再舉國之力與列強作戰,肯定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所以說不定會被起義推翻,這也是清政府最害怕的事。

當然了,割地賠款也不是清政府的專利,從世界範圍內看,大航海運動以來,面對西方人的洋槍洋炮,很多地方包括走向衰落的王朝幾乎無能為力,只有被欺負的份兒。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簽訂了數不清的不平等條約,不過畢竟打不過,還算是情有可原。極盛時期的清政府可以說是非常強大的,當然這個時間差不多也就一百多年,被稱為康乾盛世,也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時期。

雖然從世界範圍看,大航海運動早已開始,其實清朝已經整體上落後於西方。只不過還沒有大動干戈的挑戰大清而已。

不過巔峰時期的清朝雖然欺負別人力不從心,但不被欺負還是能夠做到的。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讓中國失去貝加爾湖的恰恰是在這個時間段。所涉及到的條約其實就是康熙年間的《尼布楚條約》以及雍正時期簽訂的《布連斯奇條約》與《恰克圖條約》。

康熙、雍正父子拱手割讓的可是國家之土,其實這裡面原因也不少。這裡主要從內憂和外患的角度分析一下。

表面上康熙平定了三番,收回了台灣,國內局勢趨於穩定。但其實國內牽涉的事情太多,也正因為前邊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導致康熙不得不將重點放在國內。畢竟反清復明的聲音還時有發生。雖然康熙騰出手來解決俄國問題,但是又遇到了西北的內亂。這讓康熙不得不做出讓步。

而雍正剛繼位不久,帝位還非常的不穩定,與他競爭失敗的諸多兄弟仍然對皇位虎視眈眈,而且雍正正在進行改革,需要穩固的環境。西北雖然被康熙打得狼狽不堪,但不僅沒有消滅,反而又一次崛起。

當然,外患肯定就是俄國了,俄國對清朝的蠶食早已開始,康熙時期已經來到了黑龍江流域,更別提正北方向了。

所以在這時,康熙和雍正為了減少與俄國在邊界上的摩擦,不讓准格爾汗國與沙俄聯合進攻清朝,就與俄國簽訂了邊界條約,還做出了巨大讓步。

在任何時候都是開疆拓土風光,割地賠款丟人,但實際上這兩者都可實力有關係。如果你太弱,根本沒有任何話語權,能夠保住自己的統治已屬萬幸。

不過客觀的說,康熙和雍正時期簽訂的條約並不是不平等條約。看待一個條約的平等與否,並不能從內容上看哪一方吃虧,表面上看尼布楚條約丟失了太多領土,但雅克薩戰爭可是清朝勝利了,勝利者主動讓步,這個並不能叫不平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