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劇中,用濕棉被擋子彈的操作,是否靠譜呢?

吳姐姐說歷史 發佈 2020-01-21T23:19:39+00:00

不過如今出現的一種現象卻是,抗日電視劇是越拍越多,內容卻越來越不走心,也越加不尊重基本的歷史事實。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子彈在離開了槍膛之後,它是依靠原本的動能來造成殺傷的,也就是說如果能抵消子彈的動能,那麼就是保護身體不受到傷害。

雖說如今距離我國獲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已經七十多年的時間了,但是日本侵略者的侵略罪行是我們永遠無法遺忘的。每到一些固定日子的時候,紀念是我們緬懷革命先輩們的一種方式。此外,拍攝的一些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也提醒著大家不要忘記曾經的歷史。

不過如今出現的一種現象卻是,抗日電視劇是越拍越多,內容卻越來越不走心,也越加不尊重基本的歷史事實。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就是一部抗戰劇中的包子手雷。游擊隊員先是咬了一口包子,等到他把手中的包子丟到遠處的時候,包子和手雷一樣爆炸了。有的時候真的不佩服這些編劇的腦洞,不知道他自己是傻子還是把觀眾們當成了傻子了。

接下來小編要和大家討論的就是抗日劇中的一個類似神劇的操作,那就是在棉被上澆上水之後背在身上用來擋子彈,那麼這樣的一個做法是否靠譜呢?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子彈在離開了槍膛之後,它是依靠原本的動能來造成殺傷的,也就是說如果能抵消子彈的動能,那麼就是保護身體不受到傷害。

事實上,在厚重的棉被上澆上水之後要想達到防彈衣的效果也是要看子彈射擊距離的遠近的。要是在遠距離的情況下,子彈的飛行距離較遠,空氣中的阻力就已經消耗了一些動能,這個時候濕棉被是有用的。如果是在近距離使用穿透力很強的槍械的話,效果就沒有那麼好了。

總的來說,用濕棉被擋子彈還是有一定的依據的,至少它是靠譜的,完全不像包子手雷那樣的離奇。當然了,抗日戰爭期間我們的戰士想出濕棉被擋子彈也完全是因為資源匱乏的結果,這也體現出先輩們抗日過程的艱難。要是真的像抗戰劇中殺一個鬼子那麼容易的話,抗日戰爭也就不會打了十四年才獲得勝利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