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蜀漢只損兵幾萬,為何後期國力銳減,這幾個原因讓人深思

夭夭歷史課堂 發佈 2020-01-21T23:31:42+00:00

夷陵之戰蜀漢只損兵幾萬,為何後期國力銳減,這幾個原因讓人深思眾所周知,夷陵之戰在三國中,是劉備由盛轉衰的一個關鍵點。劉備先後占有荊州,益州和漢中等地,盤踞中原大地,進可攻退可守,劉備一時間風光無量。然而,盛極必衰,先是關羽丟了荊州,劉備痛失關羽,發兵北伐,還沒出征,張飛又亡。

夷陵之戰蜀漢只損兵幾萬,為何後期國力銳減,這幾個原因讓人深思

眾所周知,夷陵之戰在三國中,是劉備由盛轉衰的一個關鍵點。劉備先後占有荊州,益州和漢中等地,盤踞中原大地,進可攻退可守,劉備一時間風光無量。然而,盛極必衰,先是關羽丟了荊州,劉備痛失關羽,發兵北伐,還沒出征,張飛又亡。先後失去兩位義弟,劉備更是痛心不已,決定北伐。



夷陵之戰中,由於劉備的剛愎自用,輕敵,讓原本很有勝算的蜀軍大敗而歸,蜀漢的力量也由此變弱。只是夷陵之戰中,劉備雖然出兵幾十萬,但是諸葛亮早早安排了退路,讓蜀軍的力量得以保全。只是,在三國之中,蜀漢的道路卻越走越難,國力銳減,以至於後期諸葛亮北伐,後方之憂讓諸葛亮不安。

細究之下,夷陵之戰損失的兵力不過幾萬,為何對後蜀的影響如此之深呢?在筆者看來,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領土被占,成為北伐最大的阻礙。

夷陵之戰雖然有劉備的私心在作祟,但是最關鍵的原因關羽被殺,荊州作為天下之腹的戰略要地被奪,即使劉備先占有益州,但是荊州之失,等於痛失幾十萬大軍。



而不巧的是,在荊州丟失之後,緊隨其後的是馬超病逝,漢中被奪。從軍事圖可以看出,漢中雖然沒有像荊州一般的戰略要地,但是,漢中作為蜀漢的軍備大營,其重要性也絕不是一般郡縣可比的。

而從後來諸葛亮北伐進軍的路線來看,失了天下之腹的荊州,蜀漢的民生成為了大問題,以至於在諸葛亮北伐前期,因為和李成的意見不合,內部矛盾一觸即發。而當時諸葛亮的大軍卻只是停滯不前,生生錯過了一次北伐的大好時機。

而關中的丟失,諸葛亮的後備糧倉不足,只能繞路祁山,走蜀道,千里運糧草,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北伐的功敗垂成。

二、文臣武將凋零

劉備拿下漢中之後,冊封五虎上將,文臣上更有諸葛亮,李成,法正等人,兵馬更是空前強大,雖然沒有曹操的兵強馬壯,但是相對比劉備前期的兵不過一千,武將只有關張趙的落魄之景,如今的劉備可以俯瞰中原,有和曹操決一死戰的力量。

然而好景不長,在此之後,關羽,張飛先後被殺,馬超和黃忠相繼因病而亡,五虎上將一下子僅剩趙子龍一人。



再看看文臣方面,在夷陵之戰之前,法正也因病而亡,李成和諸葛亮面和心不合,以至於諸葛亮在面臨夷陵之戰時,也不禁哀嘆:「若是法正在,定能規勸陛下。」可見,法正的死對蜀漢的影響之深。

三、國君駕崩,軍心動搖

而這兩點都不是最致命的,劉備在夷陵之戰中,中了陸遜的火攻,逃往白帝城,隨後在白帝城託孤。而劉備的駕崩,和普通的國君不同,因為劉備剛剛兵敗,又遇上國君駕崩,雙重的打擊之下,軍中的軍心渙散不已,戰鬥力之弱可想而已。



再看看劉備走後,劉禪還只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胸無大志,事事都要依靠諸葛亮為他籌謀,如此新君,朝野上下焉有希望?

夷陵之戰中,從蜀漢來講,不僅丟了城池,文臣武將凋零,連劉備的命都搭了進去,如此嚴重的後果在整個三國中,無論是官渡之戰還是赤壁之戰,都不及他一分的慘烈,也難怪後來諸葛亮北伐時,事事受阻,究其根本還是夷陵之戰的所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