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看清親密關係里的勒索,擺脫以愛之名的控制

妖妖的微笑 發佈 2020-01-21T00:18:12+00:00

2020年初,演員明道的哥哥,「先勒死妻子和12歲兒子,然後上吊身亡」事件,讓人震驚。事後,警方在死者家中發現遺書,明道哥哥已經欠下幾百萬賭債,無力償還,遂帶妻兒奔赴黃泉。

2020年初,演員明道的哥哥,「先勒死妻子和12歲兒子,然後上吊身亡」事件,讓人震驚。事後,警方在死者家中發現遺書,明道哥哥已經欠下幾百萬賭債,無力償還,遂帶妻兒奔赴黃泉。



事件一出,就有人質問明道,「你那麼有錢,為什麼不幫哥哥還債?」「難道你一點責任都沒有嗎?」「你為什麼不多給他一點關心?」……



我想,這些讓人產生自責、內疚、罪惡感的話,哪怕在哥哥生前,明道也聽過、被質問過無數次,那時,為了填補這個無限深的窟窿,他已經為哥哥付出太多太多,深受其害很久了。

除了每個月定期給哥哥打錢,全額資助他結婚,明道還時不時幫還賭債,數額從幾十萬到幾百外不止。就這樣,明道哥哥還經常對外界說,「我還不起,但明道不會不管的,我是他親哥哥。」

債主找不到哥哥,就假扮粉絲找明道。2013年,明道東拼西湊,一共幫還了650萬。誰知2016年,哥哥再次欠下巨額賭債,這時,演藝生涯受挫、已經筋疲力竭的明道,也無能無力了。



最後,明道終於走出實質性一步,他對外發布聲明,與哥哥劃清界限,「我哥他畢竟是個成年人,即便是親人,我也沒有辦法替他負什麼責任。」後來,得知哥哥自殺身亡,明道悲痛卻也無可奈何,因為他還有年邁的雙親,他的當務之急,是安慰和照顧好兩位老人。

明道當然忘不了,小時候,哥哥為了讓他多學點知識,每天背他上學放學,因為明道從小患有肌肉無力症,總是無精打采的,那時候,哥哥對明道很好,明道也很尊敬哥哥,貧窮的家庭里,流淌出一份濃濃的兄弟情。



誰知,長大後,隨著明道演藝事業的紅火,哥哥卻染上賭博的惡習,他開始利用這份兄弟情,不斷勒索明道,增加情感勒索的籌碼,一次次變本加厲。

情感勒索,總是容易發生在那些親密關係之間,「我曾經對你那麼好,這點小忙都不幫,太無情、自私了!」他們很擅長利用這層親密關係,逼你讓步妥協,隨了他們的意,卻不管你的心情和死活。

我手上捧著的這本《情感勒索》,就是專門講親密關係中,情感勒索的百態,以及怎樣恰當應對情感勒索的書。



它的作者蘇珊·福沃德,有著豐富的心理諮詢經驗,是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在洛杉磯和南加州有多個自己的私人診所,幫助解決過形形色色的情感勒索問題。蘇珊紮實的實踐經驗,也是這本書里很多現實案例信手拈來、且真實吸引人的原因。

在《情感勒索》中,蘇珊對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並對勒索者和受害者的類型做了歸納,看到它的人,可以對號入座,找到適合自己的擺脫情感勒索的辦法。



《情感勒索》告訴我們,一段親密關係,之所以陷入勒索的陷阱,一定不是勒索者單方面的原因,受害者也有責任。受害者的弱點、言談、舉動,如果不加規範,就是在給勒索者引路,你每次都不能有效地質疑和反抗,以致逐漸被勒索者控制,最後,親密關係不再親密,而你,也將喪失自我。

一、情感勒索者之所以成功,因為他抓住了受害者的特質

在《情感勒索》中,蘇珊總結了4種勒索形態: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引誘者。

施暴者:「如果你執意娶她,我們就斷絕父子關係!」只要不順意,他們馬上就會怒髮衝冠、語帶威脅。

自虐者:「你敢離開我,我就自殺。」自虐者的基本特徵,是歇斯底里、充滿被害妄想的人格特質。

悲情者:「看看你對我做了什麼好事!」很多時候是沉默的暴君,暗示你如果不照做,他們將受苦,錯全在你。

引誘者:「我會幫助你,只要你……」他們用物質或情感報酬做獎賞,讓你對他們言聽計從,但你實際付出的代價要比表面多很多。

以上4種勒索形態,每一種都很有破壞性,但不管是哪種形態,最終,都是為了激發受害者的3種感覺:恐懼感、責任感、罪惡感。



恐懼感:

「害怕被排擠」,成為所有恐懼類型中最普遍、最嚴重也最容易觸發的一種。害怕他離我而去、害怕被孤立、被遺棄,這種恐懼感讓受害者舉手投降。

「害怕憤怒」,對很多人來說,憤怒是很危險、恐怖的,不但別人的憤怒令人害怕,自己的也是。一感覺到別人帶點憤怒,受害者就會害怕被拒絕、被反對或被拋棄,甚至聯想到暴力或傷害。

再有就是條件反射,因為受害者記憶中有難忘的恐懼象徵,致使對方一有相關動作,受害者就不由自主地產生恐懼,勒索者不但會利用這些恐懼記憶,還會施加壓力以達到目標。

責任感:

勒索者不斷強調自己犧牲了多少,為受害者做了什麼,受害者應該如何回報他們。「你要順從你的父親」、「孝順的女兒就應該多陪陪母親」……

稍不隨意,勒索者就對受害者的人格和動機大加貶斥。這時候,受害者如果把事事都攬在身上,最終會被一堆感情債和怨恨壓得喘不過氣來,進入情感勒索陷阱。

罪惡感:

簡單來說,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要勒索者心情沮喪,不管那是不是受害者造成的,勒索者都會施以挑唆,全權怪罪到受害者身上,加上受害者本身的良知、負責感,受害者就會被迫順從勒索者心愿。


以上3種感覺,都是情感勒索者要控制受害者時,激發受害者產生的情緒,只要讓他們抓住把柄,他們就不會放過任何一件引發你恐懼感、責任感、罪惡感的事,讓你妥協。



這時候,受害者如果不能正確質疑和反抗,那麼,這種勒索就會無休止地進行下去,迫害和屈服也會無休止地下去。因為情感勒索者掌握了受害者的某種特質,他們能準確地實現對受害者的壓力,進而激發相應的情緒。

那麼,受害者到底有哪些特質呢?

追逐認可:這種人的安全感,建立在別人的認可上。如果得不到認可,就意味著人生的失敗。他們的格言是「一定是我哪裡不好,別人才會不認可我」。為了追逐認可,他們一再陷入勒索者的圈套。

和平主義:這種人害怕跟別人發生爭執,害怕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於是一再退讓,委曲求全,被勒索者逐漸控制。

自責:愛自責的人,總是善於把別人的不高興,歸結於自己。覺得只有一切順從對方,才能解決問題。於是,他們輕易就被勒索者控制,「你說的對,是我的錯,我應該補償你。」

聖母心:聖母心多了,就會成為爛好人。有同情心可以,但是變成毫無底線的憐憫,總是為了別人放棄自己的利益,那就很容易被勒索者的需求控制住。

自我懷疑:這種人總是過分自貶,相信對方比自己聰明,做的比自己對。這樣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沼,任勒索者擺布。


以上幾種特質,受害者如果不加改正,就是在給勒索者提供機會,不斷告訴他們,這是我最脆弱的部分,這些手段對我有用,就是這些壓力讓我不得不妥協。

二、受害者如果不斷妥協,就會喪失自我完整性

自我完整性,是一個人非常珍貴的資產,它反映了一個人獨立的人格,包括他的立場、辨別是非的能力、誠實的品質,他願意做什麼,有什麼原則。

為什麼要維護自我完整性?

當受害者掉入不斷妥協的模式,在勒索者的壓力下,還會繼續做出這種妥協,最終,會損害自我認知,違反自己的原則,人生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其實,明道為哥哥所做的犧牲,遠不止幾百萬賭債這麼簡單,更嚴重的是,多年喘息不止的工作,讓他傾向以金錢為目的,沒時間琢磨演技提升,陷入「套路化」演繹困局,這就是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上,導演陳凱歌對明道的評價:演繹僵化、沒有感情。



但是實際上,出道這麼多年的明道,如果沒有還債的壓力,本能好好鑽研角色、提升表演水平,而這些能力,才是他最大的資本,是他自我完整性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哥哥,也許,明道現在已經是一名卓有成就的演員。

擁有了自我完整性,才能有效地應對情感勒索,大幅改善與勒索者的關係,讓這段關係趨向健康。

但是,尊重和維護自我完整性,並不容易。情感勒索者會用混亂和吵鬧的手段,用以上講過的各種方式,讓受害者顧不上自己內心的原則,無法看清自己的真正需求。

三、受害者如何改變自我,才能有效應對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的第二部分,作者蘇珊結合實際案例,重點講述了應對方法。她提供了一個SOS策略:停下來(stop)、冷靜觀察(observe)和制定策略(strategize)。

乍一看上去,這明顯是想把情感勒索的溝通經過,在角色上進行交換,讓受害者變被動為主動,幫助受害者不要一味地順從勒索者。

受害者可以先

停下來(S)--什麼都別做,不立刻回應,找藉口拖延。

冷靜觀察(O)--花點時間,想想自己對勒索者要求的反應,真正將自己的行為和原則、感受聯繫起來。

制定策略(S)--蘇珊提供了4個溝通策略,都非常有意思。

非防禦性溝通:面對壓力時,先不要著急為自己做辯護。先認可他人的看法,讓氣氛緩和。比如,「你絕對沒錯(即使你並不這樣認為)」。

化敵為友:把對峙改為向對方請求幫助和建議,適當地示弱是個好辦法。人們往往樂於幫助人解決問題。

條件交換:沒人喜歡自己單方面退讓,但條件交換能雙贏,容易被雙方接受。沒有付出就沒有獲得,沒有人會是輸家。

運用幽默:幽默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默契,使用幽默來和情感勒索者溝通可以讓雙方感覺放鬆,能預防發生激烈的衝突。


請注意,對情感勒索的擺脫,不論成功與否,最後都沒有贏家,只有傷痛。

你要先做好思想準備:一段關係,最糟糕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是分崩離析。但是,如果你不改變自己、擺脫情感勒索,分崩離析的會是你自己。再反過來想一下,如果你通過不斷妥協地維護一段關係,而對方不希望看到你變得更堅強、更健康、自信,那這段關係中,到底有什麼,值得你付出自己的幸福來換取?

綜上,當你用策略,勇敢地維護自己無價的自我完整,不管結果如何,至少,你會成為一個更健康、更強韌的人


文 | 妖妖的微笑,喝最烈的酒,解最長的情,寫有趣的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