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目獲獎!南京考古再豐收!這四處遺蹟有何來頭?

南京日報 發佈 2020-01-21T01:19:44+00:00

該遺址區域地處市中心,「本次發掘出土遺物有陶瓷器、磚瓦類建築構件、石器等,以陶瓷器和磚瓦類遺物最多。陶瓷器主要出土於地層及灰坑遺蹟中,有六朝青瓷,宋代青白瓷、黑釉瓷,明清青花瓷等幾類。磚瓦類多出土於各地層中,以六朝遺物最多,有瓦當、筒瓦、板瓦、花紋磚等,其中尤以瓦當最多,分人面瓦

2019年度江蘇田野考古和遺產保護有哪些突出成績?近日江蘇省考古學會2019年度考古項目經專家評審,評出8個「田野考古獎」與8個「考古與遺產保護獎」。在全省近百個項目中,南京脫穎而出,兩項獲得「田野考古獎」、兩項獲得「考古與遺產保護獎」,成為省內獲獎最多的城市。

採訪中記者獲悉,今年的評選尤為激烈,在近百個項目中,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以「南京棲霞區明代窯業遺存2019年度發掘」「南京市碑亭巷六朝宮城遺址發掘與保護」獲得「考古與遺產保護獎」,「南京市西營村南唐窯業遺存與六朝建築基址發掘」獲得「田野考古獎」;南京大學賀雲翱教授帶領的南京大學歷史學院以「南京市清涼山石頭城北延遺址發掘」獲得「田野考古獎」。此外,南京博物院參與的「儀征市聯營漢墓發掘」「溧陽天目湖鎮古縣遺址勘探」同樣摘得兩項大獎。

「這些都是代表2019年度江蘇省重要的考古發現。」官窯山也就是「南京棲霞區明代窯業遺存2019年度發掘」的項目負責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馬濤告訴記者,該獎項含金量頗高。而官窯山遺址考古發掘項目今年更是入圍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候選項目。

馬濤介紹:「在2017年度官窯村明代窯場遺址發掘的基礎上,2018—2019年度,考古隊圍繞窯場的歷史傳承、整體布局、配套設施、運輸水系等問題做了初步探索。」自2018年底至今,在遺址西南側的大墓崗、小墓崗的低矮山坡上,發掘古窯址40餘座,墓葬近400餘座,時代從漢代延續至清代。「其中特別重要的是在小墓崗東南部發現的4座明代燒制城磚的官窯,其形制與官窯山已發掘的明代窯址基本相同。與此同時在窯址的東部及西北部還發現了相關建築基址、道路和晾坯場地等重要遺存,對進一步研究官窯山明代窯場的整體布局、運輸體系等問題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而同為窯業遺存,南京西營村南唐窯業遺存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鳳台南路以東,西營村路以南,寧蕪鐵路以西。該地塊屬南京城南石子崗範圍,在明清長江東岸西移之前屬於江邊崗地。「在地塊東側和北側,曾考古發掘出明代琉璃窯遺址和六朝遺存。」參與該項目的楊平平告訴記者,該地已清理髮掘主要遺蹟有南唐窯址7座及大面積的窯業作坊遺存,在年代上與官窯山有很大不同,「南唐窯業遺存根據遺蹟之間的打破、疊壓關係以及出土的磚、筒瓦和板瓦等遺物分析,窯場始燒於南唐,沿用至宋代,是南京地區迄今為止考古確認的唯一一處性質明確的燒制磚、瓦的南唐—宋代的官辦窯場,對研究南唐官窯的形制、製造與燒造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至於碑亭巷六朝宮城遺址,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得更加緊密。該遺址區域地處市中心,「本次發掘出土遺物有陶瓷器、磚瓦類建築構件、石器等,以陶瓷器和磚瓦類遺物最多。陶瓷器主要出土於地層及灰坑遺蹟中,有六朝青瓷,宋代青白瓷、黑釉瓷,明清青花瓷等幾類。磚瓦類多出土於各地層中,以六朝遺物最多,有瓦當、筒瓦、板瓦、花紋磚等,其中尤以瓦當最多,分人面瓦當、獸面瓦當、蓮花紋瓦當三種。」該項目負責人陳大海告訴記者,本次發掘地點位於六朝建康宮城核心區域,2017年、2019年先後經過兩次發掘,發現了多處重要遺蹟,是近年來六朝建康城遺址考古較為重要的收穫之一。「本次發掘是對第一階段工作的有效補充,廓清了南朝石構遺蹟的南側形制範圍,對遺蹟性質的判斷意義重大。」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