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的鐵炮威力究竟有多大揭秘

歷史工坊 發佈 2020-01-21T01:48:45+00:00

銅火銃適合水戰和攻城,是當時相當厲害的火器,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存有元朝至順三年的銅火銃實物,長0.533米,口徑0.105米,重6.94公斤,攜帶很方便。

說到日本戰國時期的鐵炮其實更多的時候和中國古代的鐵炮安情況來說應該算是差不多的,但是我們也不妨要問問看,那就是其實真正對比起來的話,日本戰國時期的鐵炮還是要厲害很多的,那麼日本戰國時的鐵炮威力究竟有多大呢?下面我們就著這個問題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感興趣的別錯過了!

日本擁有鐵炮,最早是緣於中國元朝時的兩次跨海東征,也就是日本鎌倉時代的文安(1274年)弘安(1281年)之役。

雖然忽必烈未能如願降伏黃金國,但是這兩次入侵卻給日本那些躲在小島成一統的大名們很長了一些見識,領教了蒙古複合弓的高效和元軍戰法的先進,當然也包括元朝銅火統的威力。

銅火銃適合水戰和攻城,是當時相當厲害的火器,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存有元朝至順三年(1332年)的銅火銃實物,長0.533米,口徑0.105米,重6.94公斤,攜帶很方便。由銃口、銃膛、藥室、尾銎組成,發射鐵制或石制彈丸。

五百步外可以傷敵,五百步內可以有效拒敵,一百步內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了,因為根本來不及點火。

日本人管元朝銅火銃叫原始火銃,武田家的戰爭備忘錄《甲陽軍鑒》里,也記載大永5年(1525年)中國火銃傳入武田家。但是因命中率和破壞力不夠,未得到大規模仿製。更早應仁之亂時,也把戰爭中出現的中國火銃稱之為火槍、飛炮。當然最好聽的稱呼,還得數「神機火槍」。

日本天文12年(1543年),種子島時堯以出嫁女兒給葡萄牙人為條件,向葡萄牙人換來一管當時最先進的火繩槍,交由工匠八板金兵衛於天文14年(1545年)仿製成功。隨後,不講信用的種子島時堯又將女兒從葡萄牙人那兒騙了回來,人槍兩得。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鐵炮傳來」事件,從此日本進入鐵炮時代。傳言有一個中國人為了促成此事,也在其中幫了不少忙,那個中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真正的海賊王王直。

日本鐵炮的有效射程有200米,精準射程40米,從前膛裝填鉛彈。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明顯高於日本和弓。便攜性也強於動不動就比人高的和弓。

日本是個很會山寨的國家,常常仿貨能做得比原裝還好。明朝萬曆年間中日壬辰戰爭(1592-1598年),即日本的文祿慶長之役,當時明軍繳獲了日本的鐵炮分析,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國產的鳥銃最多連發七銃就不敢再發,因為怕槍膛過熱炸膛,而日本的鐵炮卻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實際上那時日本的鐵炮從質量到裝備數量都比明朝鳥銃要強,那時明朝真正厲害的是佛朗機大炮和遼東鐵騎,畢竟日本戰國還沒有真正軍事意義上的騎兵。

安土桃山時代,日本鐵炮的全國保有量在50萬以上,全世界第一,所以到現在為止,還和當年明月一樣,認為日本古代戰爭就是村長和村長打架,其實是很想當然的。真是村長和村長打架,中日壬辰戰爭大明需要打得那麼辛苦嗎?

九州因為港口多,與外界交流多,所以是最早使用鐵炮的區域,像島津家、大友家都是這方面的專家。

配合適合的先進鐵炮戰法,鐵炮威力還可以提到有效提升。

比如立花道雪的「早合」,即提前把鉛彈和火藥分裝好,到了戰場就能迅速裝填射擊,可以有效讓射速倍增。

織田信長家的「三段擊」,可以讓鐵炮隊分隊連續射擊,武田家可以說就是在長筱之戰亡在三段擊上。

雜賀孫市的「釣瓶擊」,即進行鐵炮射擊分工,專人專崗,一人專門負責裝填火藥,一人專門負責裝填鉛彈,一人專門負責掛火繩,最後一人專門負責瞄準射擊。

還有獨眼龍政宗天下無雙的「騎鐵」,將鐵炮和騎兵結合使用,遠距離先放鐵炮,近距離再持冷兵器衝鋒,有效提高移動力。大坂之戰,伊達政宗出兵1萬人,也僅僅只有先鋒800騎鐵。遠遠形成不了規模,應該是不如遼東鐵騎的三眼神銃戰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