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修心之道

致虛守靜 發佈 2020-01-21T01:49:47+00:00

你我皆凡人,努力讓自己達到「恬惔」狀態,不管粗茶淡飯,還是山珍海味,都去細細品味,把每頓飯都當做享受。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上古聖人教導民眾,四時不正之氣(中醫稱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熱)會乘人體正氣虛弱之時偷襲使人致病(比如人在熟睡時正氣虛弱,如果開窗戶、開空調就容易受風寒侵襲)。所以應該在人體正氣虛弱時迴避四時不正之氣(如睡覺不開窗戶、空調,熱天不喝冷飲、大汗淋漓時不吹冷風)。讓自己心情平靜、淡泊名利、心無雜念、放下私慾,這樣就會降低內耗,讓真氣更加專注於的保護身體,讓精神飽滿、內守而不外馳,如果這樣做,病從哪裡來呢。

【註解】

《靈樞·刺節真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 人有先天元氣,稱真氣,是生命之氣的初始,來源於先天,決定生命的發生、發展過程。出生之後,會有谷氣,這兩股氣推動人的生命。

精神:精是神的物質基礎,當精氣過度外泄,就會神不守舍,精神恍惚,失魂落魄。如果一個人精神內守,那麼虛邪賊風輕易傷害不到。

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過去的得失、成敗都已過去,不要再去糾結或自滿,明天未到,不要思慮、憧憬好與壞,而應活在當下,這樣就會少欲而輕鬆,心神安定而內守健康,身體勞作但不疲倦,精神相互協調而通順,各自隨其正欲,凡事都順其所願。吃飯作為享受,穿衣只為舒適,樂於自己生活習慣,不因地位高下而忌慕,這樣的民風可謂自然純樸。

【註解】

志:對過去的記憶(日誌、縣誌),對未來願望(志向、志願)

服:指內衣,內衣貼身舒適,衣指外衣。

欲:本能的慾望,如溫飽、安危、男女。

願:精神層面的願望,如愛與被愛、幸福。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任何過分的慾望(六欲:眼、耳、鼻、舌、身、意,為生理需求)不能引起他們精神上注意,也就不會注目勞眼。任何過分的不正之氣不能讓動搖他們的心神,無論愚笨、聰明、賢良,都不過分追求外在物質,他們的心神也就不會被外在物質所牽絆,這樣就合於養生之道。所以能活過百歲,而且身體動作不衰退,因為他們注重德行修養,從而不會讓自己處於危險境地。

學習心得:

「恬惔虛無」人生四重境界:

恬態:當身體受傷時,不用恐慌,更不用乞求別人的憐憫,而是用舌頭舔一舔傷口,讓唾液為傷口滅菌,假以時日便會癒合;當心靈受傷時,不用焦慮,更不用找人訴說以求慰籍,而是靜靜聊以自慰,讓自己心情歸於平靜。做到恬態,就能對受到外界的傷害,自我療愈。

惔態:淡泊名利,不要過分追求外在的名利、也不過分追求過慾望滿足,更不想無法企及的奢望,而是保持平常心,凡事有度。做到惔態,我們就不會受外界的影響和傷害。

虛態:「虛其心,實其腹」,保持虛心狀態,心實則昏,昏則失智,心煩意亂;心虛則靈,靈則生慧,大徹大悟。做到虛態,就明白人生的真諦,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無態:人本生於無、最終歸於無,完全融於自然,順其自然,做到無態,就會「永生」。

你我皆凡人,努力讓自己達到「恬惔」狀態,不管粗茶淡飯,還是山珍海味,都去細細品味,把每頓飯都當做享受。衣服不追求品牌、時尚,讓自己穿的舒舒服服。入鄉隨俗,以俗為樂,寬厚包容。不要讓物質、慾望勞身、傷神。順應自然規律,按時作息,懂得養生之道,學習養生之法。這樣我們就能心平氣和的享受此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