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華‖來年的龍(散文)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 發佈 2020-01-21T02:15:49+00:00

八個竹扎的長圓形籠子,再加一個同樣是竹扎的「龍頭",用9根刷了紅漆的木棍穿了,披上一塊畫有紅色龍鱗的黃色「龍被",一條「龍"便大功告成。有時,是一條龍單練,有時是雙龍搶珠。那真箇是花樣百出,遊刃有餘,龍龍生威。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期,家鄉就有一支由村民自己組織起來的舞龍隊,全是一

來源:中山日報

欄目:文棚

舞龍,是中國鄉村一年當中最為熱鬧的節目。特別是春節里,如果少了舞龍這一行當,那年味也便淡了許多。

中華尚龍,自古以來,龍都籠罩著一層神秘、神聖的光環。這一點從十二生肖就可以看出,十一種動物都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而只有龍是一種虛無並不存在的動物。傳說當年大禹治水時,曾有應龍(一種有翼的龍)以尾劃地,為禹指出疏導洪水的路線,於是才有後世江河的浩蕩。春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還將應龍幫助禹治水的事,寫進了自己的《天問》一詩之中,流傳千古。由此可見,在古代的中國,龍是多麼的深入人心。

在我的青少年時代,每年春節的舞龍當是必須的。舞龍,先得扎龍。八個竹扎的長圓形籠子,再加一個同樣是竹扎的「龍頭",用9根刷了紅漆的木棍穿了,披上一塊畫有紅色龍鱗的黃色「龍被",一條「龍"便大功告成。有時,是一條龍單練,有時是雙龍搶珠。那真箇是花樣百出,遊刃有餘,龍龍生威。

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期,家鄉就有一支由村民自己組織起來的舞龍隊,全是一群精壯小伙,他們從鄰鎮請來一位60多歲的矮小老頭,一進入閒冬臘月,便在村部大院空坪上練習。此老頭從小習武,身手了得,舞龍耍獅都是行家裡手。他先從扎馬步、翻筋斗、滾地躺、騰挪跳躍等最基礎的招式教起,甚至還要教拳擊、摔跤、散打等武術套路,然後再舞龍耍獅的技藝。到了晚上也不停息,幾盞大電燈泡將場地照得如同白晝,一群年輕小伙子在大院裡生龍活虎,「嘿嘿」大吼,練得不亦樂乎。受氣氛的感染,一些年輕妹子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吵著嚷著要加入進來。細想在那個年代,年輕人之所以熱衷舞龍耍獅,一是圖熱鬧,二就是能學點功夫,特別是女孩子功夫在身,那就是防「狼」有術。來看的人也是絡繹不絕,附近院子裡男女老幼頂著朔風冬嚴寒,圍了一層又一層,更是看得熱火朝天。

到了正月初一,龍隊的人穿了大紅舞龍服裝,先在大村部舞幾場開台龍。九個人穿著紅色的綢緞衣褲,扎著黃色的頭巾和腰帶,各擎一根木棍,在頂龍珠的人的指揮下,合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完成游、盤、翻、騰、穿、纏、戲等舞龍技巧動作。最為精彩的是雙龍搶珠,到得熱烈處,「呯呯呯……」的鼓點如暴雨般急驟,「鏗鏗鏘」的鑼鈸聲也跟著疾風般席捲而來,兩條龍踏著鼓點,馳徐有度,進退有序,時而翻滾騰挪,時而穿索倒轉,被舞成一條流線,卻絕不相互糾纏,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據說,這是最為考驗舞龍人本事的時候,如果技藝稍有生疏出了差池,便會亂套,「龍」也就無法再舞下去。所以,每到這關鍵時刻,眾舞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任何一個人跟不上節奏,就可能導致滿盤皆輸。這樣一場舞下來,縱是再身強體壯的小伙,也是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周圍有數圈圍觀的男女老少,隨著場中龍舞的精彩,發出一陣陣歡呼和喝彩聲,不時還對場上某個舞龍者進行現場點評。那份熱鬧,真有如錢塘潮漲,可謂撲天蓋地,經久不息,能點燃每一個人的熱情。

隨後便到村裡十八個院子去巡迴表演。龍舞一路,人們跟一路,歡快的鑼鼓也響徹一路。那份威勢,既熱鬧更帶震撼。

按照鄉里風俗,龍是不能隨便進院的,否則對方不知,沒有鞭炮迎接就是冷龍,這是大忌,所以必須先得向院裡遞交拜帖再行事宜。對方接帖後,就可舞龍進院。到了村口,便有人出來接龍,點燃的鞭炮,震天地響,炸出的煙霧瀰漫如雲似霧,將整個場面妝點得有如人間仙境。這時的龍,適時而出,恍若騰雲駕霧一般,還未正式表演,便有了驚人陣勢。入了院子的龍,先在公共堂屋前空地游龍戲珠,再龍入堂屋起伏遊走,最後才繞整個院子來個大龍圈,預示吉祥大圓滿。有些建了新房的人家,會特地來請龍去屋場單獨舞一場。他們一邊舞龍,一邊大聲喊些祝福吉祥的話語,主人樂呵得忙給龍和每一位舞龍的人送上一個紅包,至於瓜子花生那更是新年的見面禮,他們沒得空閒吃,就有人專事擔挑。

這樣的場面,一直鬧騰到正月十五散燈節。到了這一晚,村部大院裡那是燈火輝煌,人聲鼎沸,鑼鼓喧天。記得有一年的元宵夜,舞龍之外,居然還加了舞獅的節目。那一夜,龍獅對舞,相互交錯,最是蔚為壯觀。可想而知,這必是一個不眠之夜。因為,這一夜後,春節結束,村民們又得進入一年的春忙。有了豐盈的收成,來年的龍才會舞得更為熱鬧酣暢。

啊!鄉村舞龍,舞出了化不開的濃濃年味。

可惜的是,後來隨著年輕人的陸續外出打工,鄉村舞龍的行當也就日漸消停了下來。而今人到中年的我,已有二十餘年沒有品嘗這份熱鬧大餐。有機會再去看一場久違了的鄉村春節舞龍,當為一大樂事。期待這美好的一天,讓我也在那鏗鏘的鑼鼓聲中,盡情地吶喊,滿足自己那顆饑渴的心。

(請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個以散文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華人開放,供作者、讀者轉發推送。其「寫手」欄目向全國徵集好稿。凡當月閱讀量達6500次,編輯部打賞100元/篇。請一投一稿, 並註明文體。投稿郵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內。非簽約作家請註明真實姓名、聯繫方式及銀行帳戶全稱、帳號。)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編輯:徐向東

◆二審:張鵬

◆三審:魏禮軍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