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還原恐龍世界:當我們看恐龍時,我們在看什麼?

科學隊長 發佈 2020-01-21T02:36:20+00:00

此前,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古生物學家——徐星,帶觀眾通過恐龍感受科學的魅力。

科學隊長主講人又解鎖新成就啦!


此前,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古生物學家——徐星,帶觀眾通過恐龍感受科學的魅力。


徐星,目前世界上發現並命名恐龍最多(達70餘種)的科學家。


▲ 在2005年,徐星及其團隊於內蒙古挖掘發現的二連巨盜龍(圖中左側較大的)是迄今發現的最大體型的長羽毛恐龍,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07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作為一名「60後」,接到北京大學古生物專業錄取通知書時,徐星連「恐龍」這個名詞都沒聽說過。隨著他了解到越來越多的恐龍,觸摸到那些來自億萬年前的化石,對專業的熱愛也漸漸在心底紮根。


▲ 徐星與撒貝寧互動


徐星教授告誡我們:「追逐理想是永不停歇的,要抓緊時間做更多的嘗試。一旦發現自己熱愛的,就要牢牢抓住。


你對恐龍又有怎樣的情結呢?據說,很多人小時候都曾喜歡過恐龍哦。


科學隊長的小姐姐說,她念小學時,同學們會收集方便麵里的恐龍卡片,一到課間就各種比拼:



經典的《哆啦A夢》里,大雄也和小夥伴們頻繁到恐龍世界探險:



一線城市的小朋友們還有機會看到各種炫酷的恐龍化石展:



上個月,有人散步時發現了恐龍蛋化石,引來全網驚羨的目光。



美國人將孩子對恐龍的迷戀命名為「恐龍期」,心理學家說,因為恐龍很兇猛又已經滅絕了,刺激、神秘又安全的感覺,就像恐怖片一樣吸引人。


你有沒有幻想過,有一天能像徐星教授一樣,發現恐龍留在地球上的痕跡?研究恐龍,一定是個浪漫又偉大的工作吧?


▲ 徐星在恐龍化石發現地


徐星教授將尋找和發現恐龍當成畢生使命,同時也致力於面向少兒的恐龍科普。


Luca很榮幸地宣布,目前徐星教授最全面最系統的為小朋友講解恐龍知識的課程——《古生物學家給孩子的恐龍故事》,就在科學隊長。



對於恐龍、對於科學、對於想給孩子科學教育的家長和充滿求知慾的小朋友們,徐星教授還有許多見解。


科學教育對孩子意義重大


一個完整的人不僅需要人文情懷、藝術素養,還需要其他方面的訓練。現代社會中,科學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尤為突出。


文學素養、藝術薰陶更多的是一種人文的東西,不見得需要很嚴格的邏輯,不見得需要一步步的推理。但是,科學需要人具有非常嚴格的邏輯思維,需要證據,並在證據的基礎上進行推理,得出結論,再進行一系列驗證。



而整套科學的思維方式,包括思維的習慣,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比較少見。所以,我國的孩子在這方面尤其需要加強培養。


但科學教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


爸爸媽媽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他們進行一些教育,比如背唐詩、認漢字,教1+1=2這種簡單的算術。但複雜的、與科學相關的內容,並不容易教給孩子。


兒童科普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孩子們的知識體系還沒有建立,對整個世界的認知,還達不到複雜和抽象的高度。


恐龍是很好的科普入口


那麼,恐龍研究與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有什麼關係呢?


當我們向喜歡恐龍的孩子提問,他會說出很多恐龍的名字,也會描述自己喜歡的恐龍是什麼樣子的。與物理、化學等學科相比,古生物學,尤其恐龍研究的特點有很強的形象性



國外一些有名的科學家曾經分享過類似觀點。有位科學家曾表示,在那個年齡看到暴龍等巨大的古代生物,給小孩子在心理上帶來的震撼非常強烈,激發了他對自然的好奇,進而促使他後來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


另外,我們也可以在各種畫冊、電影、視頻資料等多處看到很多恐龍的形象。這種形象性是做科普非常重要的條件,可以幫助孩子比較容易地理解這個世界。


此外,選擇恐龍做科普其實還在於它的神秘性。


恐龍的形象跟我們熟悉的動物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說一些恐龍體型巨大,還有些恐龍的體重高達一百噸重。這種差別性與神秘性,也是非常好的引導孩子對科學感興趣、對自然感興趣的因素。


讓孩子在科學教育中體會到樂趣,他們可能就會從中找到值得自己奮鬥一生的事業。即使以後不做科學,慢慢培養出的科學思維,也對他們非常有好處。


恐龍科普帶來能力培養


我希望孩子喜歡恐龍,一方面是希望他們學點知識、養成興趣,當然僅僅打發時間也很不錯。至於最高的目標,在我看來,是建立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實際上是探索自然,然後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揭示出自然的奧秘,然後為社會、為人類服務。而通過對恐龍的科普,我們可以培養這種科學思維。


▲ 切齒龍:可通過牙齒看出從食肉到食草的進化過程


比如,有的時候我會告訴孩子:「恐龍會長100噸,相當於十幾個大象或者二三十個大象那麼重。」之後,孩子們會繼續發問:「你怎麼知道它會長得這麼大?」


我會解釋:「所有的科學都是建立在證據的基礎上。我們想知道一個恐龍到底長得有多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找化石,通過觀察研究得出結論。使用一些科學方法,科學家可以通過一個化石的骨架,推斷出某個恐龍的體重有多重。」


經過如此長期、反覆的科學教育過程,就能讓孩子建立起「得出結論一定需要證據」的意識。這正是科學的重要特點之一。做科學其實就是在做兩大類事情,一類是做「是什麼」的事情,另一類是做「為什麼」的事情。上面講到的例子,實際上是在通過簡單的化石教給孩子求證的過程。



當然,科學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進行推理。科學家都是通過觀察自然中的一些現象,然後提出自己的假說,然後推理、驗證,最終總結出理論。


比如很多孩子熟悉的一種恐龍,叫棘背龍,它背上長著很長的棘,是體積非常大的食肉恐龍。雖然它不像鴨子,也不像金魚,但它是生活在水裡的。


▲ 棘背龍


科學家主要通過嘴巴骨骼的形狀像鱷魚來推理它的生活環境,並通過研究骨骼里保存的一些化學元素,分析出它很可能生活在水裡。


▲ 棘背龍化石


如此一來,孩子就可以通過喜歡的一種動物建立起知識鏈條,經過推理過程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這就是恐龍幫助科普,幫助孩子建立科學思維的重要體現了。


由頂級科學家出馬,在電波中為孩子們講科學,《科學隊長》想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如果你相信徐星教授、相信科學隊長,請點擊「閱讀原文」,把這份恐龍課送給孩子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