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給孩子報補習班還是隨心所欲的玩耍?聰明父母這樣做

叮麻育兒 發佈 2020-01-22T02:51:02+00:00

有的家長主張快樂教育,認為孩子應該有個快樂童年,對於小學生而言,這個假期當然應該以玩為主,沒必要上什麼補習班,才藝班;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教育應該從小抓起,雖然小學的壓力比較小,但是仍需要抓緊時間學習,孩子們不是在上補習班,就是在上補習班的路上,每天忙個不停,比上學的時候還要累。

馬上就要過年了,一年一度的寒假早已經開始,在這近一個月的寒假假期里,孩子應該怎麼度過呢?有的家長主張快樂教育,認為孩子應該有個快樂童年,對於小學生而言,這個假期當然應該以玩為主,沒必要上什麼補習班,才藝班;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教育應該從小抓起,雖然小學的壓力比較小,但是仍需要抓緊時間學習,孩子們不是在上補習班,就是在上補習班的路上,每天忙個不停,比上學的時候還要累。

那麼,這兩種方式到底哪一種更適合呢?

對於快樂教育,我第一次聽說是前幾年的一個假期,當時跟朋友逛街,遇到幾個剛放假的小學生,他們背著大大的書包,往學習班走去。當時朋友說,我以後有了孩子,一定要對他們實施快樂教育,堅決不會讓他們這麼累。出於好奇,我特地查了一下快樂教育的問題,才知道快樂教育是由英國著名教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提出來的,本意是引導孩子在快樂中接受教育,可惜被很多家長誤會,以為快樂教育的重點是快樂,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本能,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快樂的生活,把教育丟在了背後。

事實上,這種被錯誤的快樂教育,並不適合孩子,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影響。

之前有一位清華教授針對這一現象發出憤慨,他認為: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其中快樂教育就是這位教授提出的騙局之一!

很多家長對快樂教育的誤解比較深,在他們看來孩子讀書好不好無所謂,重要是快樂,以後的生活能夠平平淡淡,順風順水就可以了。但是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正在間接的告訴孩子「讀書無用」,他們從小牴觸學習,學習成績不好,考不上好學校,學歷也不會太高。但是要知道,現在社會學歷是非常重要的,雖然不是檢驗一個人的標準,但是能夠踏實學習的人會更自律,更穩重,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輕鬆應對,讓領導看重,有好的發展。還有很多崗位對學歷的要求也非常高,比如「事業編」和「公務員」,學歷不達標,連報名的機會都沒有。所以說,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作為父母應該選擇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崇尚不正確的快樂教育。

01什麼是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是由英國著名教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提出來的斯賓塞通過對孩子天性的透徹分析和妥善駕馭,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孩子的教育應當遵循孩子的心理規律,符合孩子心智發展的自然順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培養孩子的興趣與求知慾,引導孩子在快樂中主動學習。

注意,這裡的教育是一個名詞,快樂是一個形容詞,教育處於首要地位,意思是快樂的教育,而不是不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從事的任何活動,人們追求的任何目標和價值,大家都希望能夠從中獲得快樂。心理學家馬斯洛也指出,永無休止地需求越來越大的快樂是人的天性。從這裡可以看出,人們追求快樂的願望是非常強烈的,如果孩子能夠在教育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接受教育,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過,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對快樂教育存在一些誤區,他們把快樂放在首位,為了讓孩子快樂忽視了重要的教育,出現不教育的情況!

02快樂教育最大的誤區就是「放養」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是一張白紙,這張紙會變成什麼樣子,全看父母怎麼繪製色彩。在繪製過程中,他們不僅要汲取大量的知識充實自己,還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然後讓自己成長為一個快樂、幸福、有知識有能力的人。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完全「放養」,讓孩子隨心所欲的生活,他們很難獲得足夠的知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以後的生活中,很可能面臨很多困難,事業也會一無所成。

就拿小學生應不應該報補習班來說,學校年年要求減負,小學生每天下午4點多就放學回家,父母大多都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監督孩子,而孩子的自制力又比較差,很難主動學習,如果不報補習班、學習班的話,孩子回家後大多都在玩手機,看電視,每天都沉浸在網絡里,根本無法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升到三年級、四年級或者初中高中以後,很難適應快速的學習節奏,到時再後悔就晚了。

1.放養的孩子沒有敬畏意識

很多父母總以孩子還小為藉口,認為小孩子小的時候不聽話、調皮搗蛋是他們的天性,立規矩反而會約束和限制孩子的天性,不利於孩子的快樂成長,等孩子大一些就好了。但是小時候不約束,大了以後真的會好嗎?

前段時間出了一起殺人拋屍案件,主人公是一位13歲的男孩,為什麼一位13歲的孩子會枉顧法律走向犯罪的道路呢?對此有專家提出,每個孩子心中都藏著一個惡魔,在沒有約束與管教的前提下,無條件的放養、釋放,只會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我們所處的社會有必須要遵守的規則,想要孩子更好的適應社會規則,不跟社會規則發生衝突,家長必須要對孩子立好規矩,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而不是一味的縱容孩子!

2.放養的孩子沒有自律意識

有一位很普通的媽媽,因為從小被父母管得特別嚴,感覺人生過得特別累,所以一直希望以後能夠尊求孩子的意願,讓孩子快樂生活,快樂的接受教育。於是她就對孩子進行了放養。每天幾點起床,幾天睡覺,媽媽從來不管,她認為孩子有自己的需求,不睡是因為不困,睏了自然就睡了,根本沒必要強求。

孩子喜歡畫畫,馬上報了美術班,可是畫了幾天就不願意學了,又要踢足球,同樣的不到一個月又放棄了…對此,媽媽沒有任何不滿,她總以為孩子的興趣是關鍵,不喜歡可以不學。

但是三年後,孩子變成了什麼樣子了呢?三年後,孩子花了報了很多班花了很多錢,但是什麼都沒有學會,學習成績在班級墊底,上學經常遲到,有時候還會逃學玩遊戲。這位媽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變成這個樣子?

只能說孩子的管理意識還比較差,如果家長對孩子完全放養,不對他們進行管理,只會讓他們的自律意識越來越糟糕,最後喪失基本的控制力,不僅不利於現在的學習成長,也不利於後期的發展,在社會上很可能會一事無成。

3.放養的孩子沒有規則意識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 ,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跟父母在飯店用餐,用餐時,孩子在走道里跑來跑去,給服務員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是他媽媽就在後面慢悠悠的跟著,既沒有責罵也沒有制止,估計在他們心目中,孩子活潑可愛很正常,根本沒必要管。

但是孩子跑在拐角的時候,正好撞上一個拐彎的服務員,服務員手裡端著一鍋烤魚,熱氣騰騰的,孩子瞬間就被打翻的烤魚燙傷了。

如果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告訴孩子在公共場所不能隨意跑動,是不是就不會有今天事情的發生呢?很可惜,在他父母心目中,孩子的天性高於一切,孩子天性就是活潑好動,即使在公共場所也會放縱孩子,讓孩子肆無忌憚的喧譁吵鬧。

總而言之,如果父母對孩子完全「放養」,只會讓孩子日後的人生苦不堪言,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03教育不快樂的根本原因

很多家長表示,孩子每天都有無數的作業,累的不得了,怎麼可能會快樂呢?其實只要父母和老師配合得當,快樂教育是很容易實現的。在實現前,我們需要先找一下教育不快樂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麼一個場景?同樣年齡的孩子,有的上學路上像小鳥一樣興高采烈,有的卻哭喪著臉,怎麼也不願意去;同班級的同學,有的聽講特別認真,遇到老師提問、踴躍發言,有的卻唯唯諾諾,不願意回答問題,也不願意認真聽課。為什麼孩子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記得小學的時候,我的語文成績非常好,經常得滿分,但是上了初中以後,語文成績直線下降,經常不及格,我媽以為我不認真聽講,挨了好多次揍,其實主要還是語文老師對我造成的陰影太大,讓我特別害怕語文,不願意學習這門課程。當時我剛從農村學校轉到市里,普通話說得比較差,4和10總是分不清楚,每次上語文課老師都會讓我站起來說幾分鐘4和10 的順口溜,說的時候,老師跟同學還會哄堂大笑,感覺糟糕極了。這種生活持續了一個多月,但是這短短的一個月讓我特別害怕語文課,語文成績也越來越差,直到上高中情況才有所好轉。

在《斯賓塞快樂教育法》中有這麼一個案例,有次赫伯特·斯賓塞受校長之託,教育三個10歲左右被學校開除了3次的孩子。通過相處,斯賓塞發現這三個孩子並不像校長說的那樣沒救了。他們都有不被父母和老師知道的原因!

  • 勞倫斯說:「我感覺學校像個恐怖的城堡,老師刻薄諷刺我,一想到學校我就害怕,不敢去上學。」
  • 詹姆士說:「我以前學習成績挺好的,但是自從妹妹出生以後,媽媽就好像不喜歡我了,總是對我嘮叨個沒完,還挑我的毛病,為了好好地氣媽媽,我故意不好好學習。」
  • 傑克說:「我討厭自己管不住自己,我的大腦里總是想一些沒用的東西,數學老師上課的時候,我的心早就飛到河對岸的森林裡了。」

勞倫斯在學校遭到了不公平對待,老師的刻薄諷刺讓他自信心受挫,對學校產生恐懼,不敢再去學校;詹姆士自從有了妹妹,媽媽的注意力和耐心都轉移到了妹妹身上,對自己只有不耐煩和挑刺,這一些讓詹姆士感覺很難過,沒有安全感,為此他會通過一些叛逆的行為來引起媽媽的注意;至於傑克,他非常熱愛大自然,這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由於不正確的引導,讓孩子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

所以說,孩子不願意上學,不願意學習,都是有原因的,如果家長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這些秘密,能夠及時的引導他們,相信他們很會就會擺脫這種不快樂的教育了!

04如何才能讓孩子快樂教育呢?

其實赫伯特·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跟我們「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是非常相似的。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具有個體與差異的人,作為老師應該關愛學生,公平公正的對待每個學生,對孩子因材施教,實施素質教育!作為家長也是同樣的道理,明確孩子的心理,根據孩子的特徵,慢慢引導孩子,朝著快樂教育的方向前進!

1.學生是獨立意義的主體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認為,孩子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作為老師應該把孩子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注意孩子的主體需求,關注孩子的全面成長,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來開展教育工作,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不以教師的個人意志去支配學生。

作為家長也是同樣的道理,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確實是一張白紙,但是隨著他們的成長發育,他們也有自己的喜好與需求,比如選擇才藝班的時候,家長可以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是學美術還是音樂,按照孩子的喜好進行,但是需要注意,此時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差,可能會朝令夕改,家長一定要明確的告訴孩子,既然選擇了就得堅持下去,慢慢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千萬不要對孩子打罵訓斥,強迫孩子學習不喜歡的才藝,也不要讓孩子太隨心所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2. 學生是發展的人

學生髮展的規律性一般體現在身心發展上,不同年齡的學生,他們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徵。具體包括:順序性、階段性、不均衡性、互補性和個體差異性

①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階段性是指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這兩者可以放在一起來解釋。簡單來說,就是孩子有自己的發展順序,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應該按照孩子的需求與發展來進行不同的教育,千萬不要對孩子「揠苗助長」。比如孩子大動作的發展,他們一般遵循「三翻六坐七牙八爬」的規律,如果在孩子三個月剛學會翻身的時候,非得強迫孩子爬行或者行走,根本就不現實的,強行為之只會傷害孩子。

②不均衡性主要是指孩子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展速度,比如孩子的智力發育。研究表明,從出生到1歲是孩子智力發育的最快時期,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以每天1000毫克的速度增長,孩子1歲的時候,他們的大腦比剛出生時增長了175%多,可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智力發育的爆炸式增長期。除了智力發育還有很多方面,比如孩子的身高體重,孩子的語言發育等等。建議父母和老師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儘量抓住關鍵期或者最佳期,及時的對孩子實施教育。

③互補性主要是要求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因材施教。正所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孩子也不例外,有些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們有自己的特長,體育非常棒,畫畫的特別好,會多種樂器……總而言之,父母和老師應該對孩子實施素質教育,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促進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④個體差異性主要是指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差異。比如同樣6個月的孩子,有的孩子剛出牙,有的已經出了四顆牙,有的卻一顆都沒有,差別還是挺大的,不過實屬正常,家長不需要太擔心;再比如男孩跟女孩,他們的心理發育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女孩都比較「早熟」一些。對於這個問題,也需要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因材施教!

⑤孩子是發展的人,這句話意味著孩子不成熟,在生活和學習中很容易出現一些錯誤,作為父母和老師,應該理解孩子的不足,允許孩子犯錯誤,但是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應該及時指正,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3.孩子是具有個體和差異的人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還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成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能單單以分數論英雄,更應該注重孩子德智體美勞等全方面的發展。同時還應該因材施教,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而不是填鴨式的教學,作為父母和老師,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增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孩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發展孩子的主動精神,讓孩子愛上學習,願意學習!

所以說,面對孩子寒假是報補習班還是隨心所欲的玩耍,聰明的父母可以這麼做——適量的報個孩子最需要的補習班或者特長班,時間不要太久,給孩子留出玩耍的時間,勞逸結合,學習之餘帶孩子外出玩耍,看個電影,放鬆一些心情!

總而言之,快樂教育既不是不教育,也不是「揠苗助長」的超前教育,而是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教育!作為父母,一定要根據孩子的生長規律,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對孩子實施快樂教育!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