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時空錯覺

特里隊長 發佈 2020-01-22T02:56:41+00:00

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一下三國的時間軸,我們會發現,很多時間點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甚至會給人產生一些錯覺。

三國是一段亂世,混亂的程度不亞於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熟悉三國的人卻大有人在,很多都是得益於那部膾炙人口的小說《三國演義》。加上一度熱播的電視劇,更是加深了人們對那段歷史時期和歷史人物的認識。

不過,演義僅僅是小說,很多地方並不是真實歷史。所以,很多朋友都在忙著給很多三國人物平反。例如:赤壁之戰的首席功臣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至於什麼苦肉計,借東風等故事都是瞎扯;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孫權而不是諸葛亮;溫酒斬華雄的是孫堅而不是關羽等等。


這樣的文章已經很多,小編在此就不再贅述。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一下三國的時間軸,我們會發現,很多時間點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甚至會給人產生一些錯覺。今天,小編就跟大夥捋一捋,那些小說中給人產生的時空錯覺。


錯覺一:漢獻帝比諸葛亮年長很多,而且諸葛亮活的歲數要比漢獻帝長。

原因:漢獻帝在董卓之亂中早早的出道,後來在李郭之亂中顛沛流離,最後投靠曹操落得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悲慘下場。等漢獻帝的戲基本演完了,年輕的諸葛亮才被三顧茅廬出山輔佐劉備。後來曹丕篡漢,漢獻帝就隱居種田去了,影視劇中永遠都是個年輕人的形象。而諸葛亮六出祁山之際,電視劇中儼然就是一個老者。所以,人們的直覺是諸葛亮活的歲數更大一些。


真實情況:《三國演義》第一回,劉關張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最後哥仨既沒同生也沒同死。可是,諸葛亮和漢獻帝劉協卻是真的同生共死。兩個人都出生於公元181年,死於公元234年。只不過,漢獻帝出道很早,八歲當皇帝開始折騰,折騰了快二十年諸葛亮才出山。公元220年,漢獻帝退位後歸隱山林,又活了十四年才去世,死的比曹丕還晚。而漢獻帝淡出歷史舞台後,諸葛亮的時代才在劉備去世後到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忙活了十幾年累死在工作崗位上。所以,兩個人年齡一樣大,活的時間也一樣久。


錯覺二:蜀漢基本就靠諸葛亮,諸葛亮死後沒多久,蜀漢就被滅了。

原因:看一下《三國演義》的目錄,第三十八回諸葛亮出山,第八十回蜀漢建國,第一百零三回諸葛亮去世,第一百一十八回蜀漢滅亡。諸葛亮去世到蜀漢滅亡一段時間,小說主要忙著講司馬懿奪權和淮南三叛,蜀漢的出場演員主要是個姜維,其他人實在沒啥戲份。這給人感覺就是,諸葛亮一死,姜維折騰了幾年,蜀漢就掛了。


真實情況:列一下時間軸就會發現,諸葛亮做了十三年丞相,去世於公元234年,蜀漢卻在公元263年才滅亡。兩者之間隔了將近三十年。之所以蜀漢這麼能扛,主要是因為諸葛亮死的時候,留下兩個好的繼承人:蔣琬和費禕。兩人先後輔佐劉禪十九年,他們當政時期,蜀漢休養生息,對內對外都相對安定。姜維倒是多次想要攻打魏國,但是費禕多次阻攔,避免很多戰事發生。後來費禕去世後,姜維才開始延續諸葛亮的策略,攻打魏國與鄧艾郭淮等人對峙,直到蜀漢滅亡。

錯覺三:孫權跟曹操劉備是一個年代的人,而司馬懿則是孫權等人的下一代。


原因: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統一北方,逃出個劉備奪取荊州益州,而江南則被孫策孫權兄弟先後經營。從出道時間來看,孫權的確跟曹操劉備是同一個舞台,三個人還共同上演了赤壁之戰這一部好戲。反觀司馬懿,曹操活著的時候基本沒他啥事,曹丕在的時候也沒他的戲份,直到諸葛亮把曹叡打的頂不住了,司馬懿才出山對抗諸葛亮。後來諸葛亮等人都死了,司馬懿奪取曹魏大權。因此,孫權和司馬懿給人的感覺是生活在不同時代。


真實情況:看一下兩個人的生卒時間就知道答案。孫權生於公元182年,死於公元252年。司馬懿生於公元179年,死於公元251年。由此看來,司馬懿不但比孫權年長,而且比孫權死得早。單從年齡上來講,他應該算是孫權的哥哥。造成這種錯覺的原因,還是兩個人的出道時間。孫權的父親和哥哥死的早,年輕的孫權不得不早早的肩負起父兄留下的江東基業。而孫權在忙著打拚事業的時候,士族階級出身的司馬懿卻在忙著罷工,在家裝病不上班,最後被曹操逼著出來幹活。加上曹魏文臣謀士眾多,司馬懿在頭幾年不顯山不露水,直到後期才逐漸露出主角的光環。此時年齡相仿的孫權卻早早的耗盡了年輕時的激情,陷入了東吳宮斗和奪嫡之爭,在小說中也逐漸失去了戲份。


錯覺四:三國時期在位最久的掌權者是曹操,其次是諸葛亮,儘管兩個人都沒有稱帝,但他們掌權時間最久。

原因:《三國演義》主要就是圍繞著正面人物諸葛亮和反面人物曹操來寫的。曹操從小說第一回開始亮相,一直活到第七十八回。諸葛亮則從第三十七回開始登台,直到第一百零三回才去世。所以,如果僅僅從小說內容上看,這兩個人的確是在《三國演義》這個舞台上唱戲最久的人。

真實情況:三國時期當權最久的,毫無爭議當屬東吳大帝孫權。他從公元200年接管江東,到公元229年登基稱帝,最後到公元252年去世,先後幹了五十二年的江東一把手,其中還包括了二十二年的皇帝。三國時期做皇帝時間最久的,則是「樂不思蜀」的蜀漢後主劉禪。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後劉禪登基,到公元263年蜀漢亡國,劉禪幹了近三十年皇帝。至於曹操,即使從漢獻帝遷都許都開始算起,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過二十三年而已。諸葛亮從出山到去世,也才為劉氏父子效力了二十六年。


錯覺五:魏國在位最久的皇帝是曹叡,他父親曹丕在位時間很短就駕崩,而他的接班者們基本都成了吉祥物,沒幹幾年就被擼了下來。

原因:這種感覺可以說是曹叡沾了諸葛亮的光,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全讓曹叡趕上了。諸葛亮累死以後,曹叡還搞了很久土建工作(修宮殿),過上奢華的生活,並抽空滅了遼東公孫淵。曹丕在位期間,就當了一次吃瓜觀眾看了一場夷陵之戰,不久就掛了。曹芳就是給司馬懿準備的吉祥物,幹了沒多久就發生了高平陵之變。曹髦在位沒幾年被殺,曹奐在位沒多久就下了台。


真實情況:那個不起眼的曹芳,卻是曹魏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這也正說明了司馬懿的隱忍。曹芳於公元239年登基,到公元254年被廢,做了十五年曹魏皇帝。相比之下,曹叡從公元226年干到公元239年,才做了十三年皇帝,只是不巧趕上了諸葛亮伐魏而已,顯得工齡很長。曹叡去世後,曹爽很快掌握了朝政大權,司馬懿就開始忍,哪怕裝病曠工也在所不惜。這一忍就是十年,直到公元249年,司馬懿抓住時機發動高平陵之變,剷除曹爽,開始司馬氏掌權的時代。五年之後,看不慣司馬氏的曹芳開始蠢蠢欲動,而看不慣曹氏的司馬師就廢了曹芳,另立曹髦。


錯覺六:三個末代皇帝曹奐,劉禪,孫皓同時在做皇帝,孫皓眼睜睜的看著曹魏和蜀漢滅亡,卻視而不見。

原因:還是拜小說的章節所賜,《三國演義》最後三回,分別是蜀漢滅亡,曹魏滅亡,孫吳滅亡。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三個國家的滅亡是同一時期,三個末代皇帝互相看著其他兩個國家被一一攻滅,包括著名的暴君孫皓。


真實情況:按照小說家的思維方式,主角死光了,故事也就該結束了。魏蜀吳三國的滅亡時間分別為公元265年,公元263年,以及公元280年。曹奐和劉禪的確是同一時代的君主,但是蜀漢滅亡的時候,東吳的皇帝還不是孫皓,而是孫休。蜀漢滅亡時,孫休曾經派兵救援,只不過援兵未到劉禪就投降了。蜀漢滅亡第二年,孫休去世,暴君孫皓才做了東吳皇帝。孫皓幹了十六年東吳皇帝,雖然弄的東吳朝廷一團亂麻,但是東吳靠著陸遜的兒子陸抗,愣是多堅持了十幾年。直到公元279年,司馬炎才下定決心南下伐吳,並在第二年滅亡孫吳。

錯覺七:司馬氏對待曹魏皇帝殘暴不仁,三國亡國之君都沒有好下場。

原因: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對司馬氏專權忍無可忍的曹魏皇帝曹髦一衝動,自己帶著幾個人要去殺司馬昭,卻被司馬昭的部下成濟反殺。蜀漢滅亡後,後主劉禪在宴席上被司馬昭羞辱「樂不思蜀」。所以,司馬氏就給人一種對待亡國之君,尤其是曹魏皇帝比較殘忍的印象。加上古代亡國之君一般沒有什麼好下場,人們有這樣的感覺也就不奇怪了。


真實情況:曹髦的確是被司馬昭所殺,也是因為他一時衝動。但是,曹魏的其他皇帝以及三個亡國之君,卻都是善終。蜀漢的劉禪雖然沒心沒肺,卻一直生活到公元271年去世,因此很多人認為他「樂不思蜀」是為自己善終故意而為。東吳亡國之君孫皓,見到司馬炎還敢懟他說自己在建康也為他準備了囚徒的座位,即便如此,他也是到了公元284年才生病去世。至於曹魏的亡國之君曹奐,一直生活到公元302年,八王之亂時期才去世,晉朝還給他上了諡號「魏元帝」。就連那位經歷高平陵之變的曹芳,也是生活到了公元274年才去世。這幾位都是安度餘生並自然死亡,而不是被司馬氏害死的。從這個角度看來,劉禪也許沒必要裝傻賣呆,人家司馬氏對亡國之君還是比較優待的。


以上只是列舉了《三國演義》給人帶來錯覺和誤會的幾點,類似的地方還很多。當然,不同人讀完三國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咱們也沒必要上綱上線。我倒是不認為《三國演義》有篡改時間的行為(跟赤壁之戰的性質不一樣),只是很多故事的豐富程度會讓人產生一些時間上的錯覺。假如有朋友拿著小說當歷史,也不去深究這些歷史事件的實際時間的話,希望上述幾點能夠幫助大家弄清楚這些歷史情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