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的暴力化傾向培育出了一代暴力化的孩子

勞月夜聊 發佈 2020-01-21T03:17:48+00:00

所以,奧斯卡點評的第二篇理應就得是《好萊塢往事》。3年前,昆汀·塔倫蒂諾宣稱,拍完10部電影後絕對不再做導演。


在今年的奧斯卡提名名單上,昆汀·塔倫蒂諾編劇導演的《好萊塢往事》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等10項提名,僅次於獲得11項提名的《小丑》。所以,奧斯卡點評的第二篇理應就得是《好萊塢往事》。

3年前,昆汀·塔倫蒂諾宣稱,拍完10部電影後絕對不再做導演。在去年5月的坎城電影節上,昆汀帶來了自己導演的第9部電影《好萊塢往事》,一時成為焦點。媒體和影迷們直接稱為「昆汀的倒數第二部電影」。接著,因為影片中對李小龍的描述,《好萊塢往事》在中國市場突然撤檔,再次成為熱門話題。至今3個月過去,仍無上映的消息。到底怎麼來看待這部《好萊塢往事》呢?

動盪與變革時代的記憶

《好萊塢往事》講述的是好萊塢過氣明星里克·達爾頓和他的特技替身兼司機、助理克里夫·布斯的故事。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大變革中,曾經的西部片大明星里克·達爾頓慘遭淘汰,只能在一些電視劇里飾演反派角色,不斷地被影視新星們飾演的主角打死。而克里夫·布斯連特技替身都做不上,只能給里克·達爾頓開車。只有義大利才給里克·達爾頓上大銀幕的機會,但一回到美國,他就不得不辭退克里夫·布斯以節省開支。

上個世紀60年代,是美國社會政治動盪與反叛文化興起的時代。越南戰爭,甘迺迪總統和馬丁·路德·金遇刺,是那個十年的最大標誌性事件。電視業蓬勃發展,舊電影制度和觀念瓦解,歐洲新電影興起,好萊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描寫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一對過氣的電影明星搭檔,就顯得極富懷舊情感。

於是,在這個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懷舊故事之上,昆汀·塔倫蒂諾堆砌上了他對好萊塢歷史的所有痴迷。我們可以看到,影片中出現了很多致敬好萊塢經典名片的彩蛋:比如那部火焰噴射器燒死納粹的電影源自1961年的《納瓦隆大炮》和1968年的《血染雪山堡》,里克到義大利拍片的橋段映射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攝「義大利通心粉西部片」《鏢客三部曲》的經歷,克里夫載上那個嬉皮女孩時車裡播放的是電影《畢業生》的插曲,里克看到鄰居波蘭斯基之後,居然感嘆道:「這是拍了《羅斯瑪麗的嬰兒》的那個波蘭斯基!」

有意思的是,在本屆奧斯卡的提名名單上,還有一部懷舊的電影,那就是馬丁·斯科塞斯導演的《愛爾蘭人》。一個是致敬逝去的好萊塢黃金時代,一個則是追憶曾經風雲一時的美國黑幫。在這個網際網路世紀,不約而同地懷舊,無非說明了一條,昆汀·塔倫蒂諾和馬丁·斯科塞斯都已經老了。只有老人才懷舊,因為他們適應不了新的時代。

嬉皮文化與暴力美學

《好萊塢往事》里有兩條重要的情節線不可忽視,一是嬉皮文化,二是暴力美學。

除了里克·達爾頓和克里夫·布斯之外,推動劇情前進的還有一群嬉皮青年。嬉皮士是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的文化運動。嬉皮士提倡非傳統的宗教文化,批評西方國家中產階級的價值觀,用公社式流浪的生活方式來表示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

影片中,克里夫路遇嬉皮女孩,給她帶到了他們群居的一個曾經拍攝過電影的農場,那是典型的嬉皮士群居公社。幸好克里夫身手矯健,才能脫身。影片最後,還是這些嬉皮士男女,襲擊了里克的鄰居波蘭斯基的住宅,又靠克里夫的身手,才再次幸免於難。而真實的歷史故事是,羅曼斯基的妻子莎朗·塔特和她肚裡的孩子以及邀請來的4位朋友都在自己家慘遭殺害。

在衝進羅曼斯基住宅之前,這群嗑藥的嬉皮男女在車裡有一段發人深省的對話:「當我們在嗨的時候,我一直在腦子裡想這個絕妙的點子。仔細聽好,我們都是看電視長大的,你懂我的意思吧?如果你是看電視長大的,表示你是看著謀殺長大的。電視上每個節目都跟謀殺有關,除了《我愛露西》。所以,我的點子是,我們去殺教我們殺人的人。我是說,我們他媽的在哪兒呢?是他媽的好萊塢!整個時代的人們都是看著住在這裡的演員殺人長大的,而他們該死的吃香的喝辣的。所以,去他們的,把他們的雞巴割下來逼他們吃下去!」

太深刻了,尤其是這段話由昆汀·塔倫蒂諾寫出來拍出來,更有諷刺和反省意味。現代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暴力美學越來越流行。痴迷於謀殺,醉心於刺激,成為一種趨勢。昆汀·塔倫蒂諾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的作品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暴力美學。成噸的血漿,橫飛的肉塊,粗俗的語言,幾乎成了昆汀·塔倫蒂諾的標誌。如今,在他的電影中,居然出現了這樣的對話,值得我們思考。昆汀·塔倫蒂諾這是在嘲諷呢還是在懺悔?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這段話說出了很多人不願意說的一個事實:好萊塢電影的暴力化傾向培育出了一代暴力化的孩子。

昆汀風格的吹捧與歧視

和昆汀·塔倫蒂諾的其他作品不同,這部《好萊塢往事》中講到了不少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其中最主要的有兩位:羅曼·波蘭斯基和李小龍。影片如何對待這些真實的人物,大有蹊蹺。

羅曼·波蘭斯基是法籍波蘭裔導演,曾經拍攝過《鋼琴師》《苔絲》《唐人街》以及本片中提到的《羅斯瑪麗的嬰兒》等諸多經典名片。他的妻子莎朗·塔特是好萊塢著名演員,後來被殺死在自己家中。《好萊塢往事》中不僅有波蘭斯基夫婦出場,而且還有多處莎朗·塔特的場景,尤其是莎朗·塔特在電影院觀看自己主演的電影《勇破迷魂陣》時受到觀眾歡呼的場景,說明昆汀·塔倫蒂諾對羅曼斯基夫婦崇仰備至,幾近吹捧。

相反,對李小龍,卻顯然是一副嘲弄的態度。影片中講到,克里夫·布斯來到《青蜂俠》拍攝現場,正好遇到飾演加藤的李小龍在吹牛皮,如與阿里打鬥,會把阿里打到殘廢。於是克里夫嘲笑他人小嘴大吹牛皮。被嘲笑的李小龍惱羞成怒,與克里夫比試。克里夫小試身手,就把李小龍打趴下,並撞壞了製片人的車。看這段電影,就像我們看喜劇小品一樣,李小龍被塑造成一個狂妄自大的小丑。姑且不論李小龍是不是打得過阿里,是不是打得過白人替身演員,但這樣醜化一位享譽世界的功夫巨星,無論如何是很過分的。

把影片中的波蘭斯基和李小龍對比起來看,我們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昆汀·塔倫蒂諾的價值取向。一個捧到天上,一個貶到地下,實在太愛憎分明了。


相關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