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的魚兒可不一定喜歡漁具店裡賣的餌,得看水裡有啥

悅釣釣魚 發佈 2020-01-07T04:22:26+00:00

好用的魚餌不只存在於漁具店的櫃檯里。我的經驗是,水裡的哪種小型水生物多,就應該嘗試用它作釣餌。我安徽的朋友曾告訴我,在他們當地,用泛濫成災的白魚作釣餌能釣到個體非常大的鯉魚,鯉魚吃白鰷,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但那就是事實。

好用的魚餌不只存在於漁具店的櫃檯里。我的經驗是,水裡的哪種小型水生物多,就應該嘗試用它作釣餌。我安徽的朋友曾告訴我,在他們當地,用泛濫成災的白魚作釣餌能釣到個體非常大的鯉魚,鯉魚吃白鰷,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但那就是事實。

剛接了個電話,一個朋友喜氣洋洋地告訴我去轉山湖釣到了一條大島子,有七八兩重。我知道,他說的其實是那種叫做翹嘴的魚,我們吉林四平地區有的是另一種小個頭的翹嘴,長不大,大多數只有豆角大小,所以這條被外地人稱作"島片子"的翹嘴在我們眼裡儼然就是龐然大物了。

我知道,轉山湖引進過這個品種,通過時間推算,最大的那批應該有2斤對多重了。聽我這麼一說,電話那頭的傢伙立刻興奮起來:"真的呀?我這條是用青玉米粒釣上來的,再去我是不是應該帶個玉米罐頭啊,那玩意甜,應該更好使,這麼大的島子(翹嘴)能釣五條,80塊錢釣魚費就不白花。"

我告訴他,啥都不用,帶個蝦籠子就成,撈些小魚直接掛鈎比啥都強,那些翹嘴們就是吃著水庫中的小魚長起來的。經濟方便又極其實用,在野釣中,我喜歡這樣用餌,也善於這樣用。

開啟了這個話題後,我一回憶,似乎可為我所用的不僅僅是小魚,稀奇古怪的東西還有很多,而且用法和所針對的對象魚也不盡相同。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介紹,或許有助於開拓大家的用餌思路。

就地取材用餌經

我見過很多新手,他們在不咬鉤的時候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去更換餌料,有的人甚至把火腿腸都掛鈎上了。

我小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不過我倒沒掛火腿腸,我把草葉、蝴蝶、蜻蜓……總之是在水邊能捉到的、摘到的東西都用了個遍,最後用螞蚱還真釣到草魚了。

這個發現可不得了,不僅讓我發現了螞蚱的這一功效,還使我形成一種習慣——在水邊就地取材尋找釣餌的習慣。

我找了半輩子,也用了半輩子,有了一些心得,比如說螞蚱和蛐蛐長得很像,但是似乎螞蚱吃草更多,蛐蛐則吃植物的根部多一些,所以螞蚱更具有青草的氣息。正因為這一特性,螞蚱釣草魚的效果要比蛐蛐好,因為草魚就是吃草的,螞蚱不但有濃郁的青草氣息,本身還富含高蛋白,草魚沒理由不喜歡。這正是投其所好的關鍵一點。

帶著這一發現,我用螞蚱釣過很多水庫,都好用,在魚塘釣養殖的草魚也管用。

我的這一用餌習慣還使我發現了其他魚餌,比如田螺。我用田螺在某個水庫釣到過鯉魚,於是沾沾自喜起來,認定鯉魚是喜歡吃田螺的,進而帶著田螺滿世界找鯉魚過招,結果在很多地方"空軍"。

我就納悶了,同樣是田螺,為啥在這個水庫好使,在別的水庫就失效了呢?後來,我每次打探到有陌生水庫魚情好時,都會問裡面田螺多不多,別人好奇我問這幹啥,我謊稱自己愛吃,其實我的目的是保守秘密,如果這地方田螺多,我可以就地取材,如果田螺少,我就自己帶過去。

我尤其愛去田螺少的地方,我在想,那裡的鯉魚沒口福,很少吃到田螺,一旦遇到田螺肉還不瘋搶?結果,用田螺釣這樣的水庫效果往往不好。

為什麼呢?我苦尋答案好多年,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個魚被釣敗了,但河蝦卻很多的水庫,用河蝦釣到了以吃素著稱的草魚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魚和人對待食物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用人的喜好去衡量魚。

人,總是惦記著想嘗嘗沒吃過的東西,魚則相反,它們喜歡吃吃慣了的東西。

其實,我在水邊就地取材尋找魚餌並沒有錯,但是找到後就開始迷信它的效力是錯的。一方水土養一方魚,生長在不同水庫的同一魚種,它們的食性是有差異的。

發現這一現象後,我就地取材就會少走很多彎路。我的總結是:在水邊尋找好用的魚餌,不僅僅是要知道某種魚愛吃該水域附近的什麼東西,還要知道它們為什麼愛吃,這對用餌思路的影響很大,能夠使用餌更科學,哪怕用商品餌也是一種指導。

以上是我用水中生物作魚餌的一點粗淺經驗,其實這類東西還有,比如常見的河蚌、螞蟥。如果你就地野餐燉條魚的話,那麼魚的腸子就是釣獲鯰魚、嘎魚、翹嘴、馬口等肉食性魚類的最佳餌料。我曾試過,效果很好。

水庫周邊環境對魚類食性的影響

水庫邊最多的是農作物,在東北幾乎全是玉米,用玉米作餌在東北也最為常見,在此不做贅述,我想說的是地瓜及地瓜葉。

有一年立秋前後,正是雨季,各個水庫都在漲水、放水,是魚情最不穩定的季節。我和同伴騎著摩托車去轉山湖,一處一處地尋找釣位,幾乎圍著水庫轉了一圈,最後找到一處看起來還算不錯的地方,周圍是一片地瓜地。

修整釣位的時候,我發現水下有七零八落的地瓜秧,清一色沒了葉子。

這對我啟發可不小,地瓜葉哪去了?肯定是被魚吃了,而且極有可能是大草魚,看來今晚有戲。看到這裡,讀者肯定猜到了,我的釣餌就是地瓜葉。

我當時用的是雙鉤線組,短子線掛玉米粒,完全躺底;在長子線中間位置加了個太空豆,在太空豆的後面纏了一點點鉛皮,因為地瓜葉是有浮力的,會帶著魚鉤上浮,和主線纏在一起,耽誤中魚,那個小鉛皮的作用就是壓著它,讓鉤餌既能離底又不至於和主線纏繞。當晚天黑透後,我幾乎每隔一個小時左右就會遭遇一口草魚,一直到天亮前。

東北有著大片的玉米田,漲水後也會有大片的玉米被淹在水下,即使大白天也能聽到玉米地深處草魚嘬食的聲音和撕扯玉米葉的水花聲,於是玉米的嫩葉也成為我使用最多的草魚餌之一,從春天一直用到秋天。

後來,我專門用各種葉子釣草魚時,一般用單鉤,將子線加長到40~50厘米,這樣漂浮著的魚鉤會和主線保持一個能夠使魚放鬆警惕的距離,小鉛墜到魚鉤的距離等於魚鉤離底的高度,這個高度有10~20厘米即可。

既然地瓜葉能作魚餌,那麼地瓜也肯定可以。用地瓜作釣餌,我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煮至六七分熟後切成合適大小的小塊直接掛鈎(生地瓜太硬,刺魚的時候魚鉤很難刺穿);另一種是把地瓜煮熟,去皮加入乾粉,狀態合適即可。地瓜能釣魚,那麼土豆也可以。

總結了這一用餌經驗後,當有朋友釣魚後和我說某某水庫還有倖存的大草魚,他看見在稻田地邊上,成幫結夥的大草魚都跳出來吃稻穗和稻子葉時,我不假思索地說:你幹嗎不用稻穗或者稻葉作釣餌試試呢?這個朋友恍然大悟,後悔得直拍大腿。

換成我,我肯定不會出現這樣的疏忽。儘管我沒親臨現場,但我在場的話肯定會試一試,就把鉤子拋到稻田的邊上。

另一種環境對魚的食性也會產生影響。在鄉下,很多小水庫毗鄰著養殖場。我有個朋友就是一邊養豬一邊養魚的,將沖刷豬圈的廢水直接淌到水庫里。儘管水庫里的魚密度不小,可是大家都說他家的魚難釣,只有在豬圈排水口附近能釣到,可是那環境讓人難以接受。

我倒是靈光一閃,似乎找到了打開魚嘴的鑰匙。為什麼排水口附近是好釣位?因為沖刷豬圈一定會帶出豬的糞便,豬沒消化完的殘渣物質就會被魚再次吸收。

有人問我:難不成要用豬糞作釣餌,這他們早想到了,可無論如何都下不去手。我告訴他們,直接用豬飼料就行了。豬的糞便就是它們沒消化徹底的飼料,那些魚吃慣了這口,肯定沒問題。實踐證明,用豬飼料作餌,即便不在排水口附近也能釣得很好。

此外,八面城有個小水庫,水質極肥,野生鯽魚極多,可釣起來就難了,我去了幾次,收穫也不理想。當時,我和大夥一樣,總是想著怎麼破解肥水帶來的難題。

可有那麼一天,百無聊賴的我拎著一支竿子順著水庫的岸邊走走釣釣尋找新釣位,走著走著看到一排大房子,貌似還有排水口。

通常來說,這樣的排水口都是和水庫的魚情有著緊密聯繫的,必須一探究竟。我過去一看,茅塞頓開,那是一個屠宰場,專門生產白條雞,雞血之類的廢棄物直接排進水庫,難怪水這麼肥。這個發現就是答案,我去廠里要了兩塊雞肝,然後就開啟了爆連模式。就這麼簡單。

以上這些只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個案例而已,我是想通過這樣的案例開拓釣友們的用餌思路,讓他們明白,好用的魚餌不只存在於漁具店的櫃檯里。

我的經驗是,水裡的哪種小型水生物多,就應該嘗試用它作釣餌。

我安徽的朋友曾告訴我,在他們當地,用泛濫成災的白魚作釣餌能釣到個體非常大的鯉魚,鯉魚吃白鰷,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但那就是事實。

一方水土養一方魚,很多事都是不試不知道,試後有驚喜。現在我補充一句:水邊哪種植物多,就可以試試它們的枝葉或者果實,甚至水邊的養殖場也和魚的食性有著巨大的關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