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門地鐵站老壁畫重現古風

北青網 發佈 2020-01-22T04:34:35+00:00

建國門站袁運甫先生的《中國天文史》壁畫經過修繕重新亮相文保北京市民對於地鐵2號線西直門、建國門、東四十條站三站的老壁畫並不陌生。

建國門站袁運甫先生的《中國天文史》壁畫經過修繕重新亮相

文保

北京市民對於地鐵2號線西直門、建國門、東四十條站三站的老壁畫並不陌生。西直門站張仃先生的《大江東去》、東四十條站嚴尚德先生的《華夏雄風》、建國門站袁運甫先生的《中國天文史》……這些壁畫大多由我國書畫界名人所作,已有30餘年歷史,也是中國公共壁畫史上不可繞過的一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地鐵壁畫也從最初的金碧輝煌到逐漸破損脫落。

2019年北京地鐵公司啟動地鐵2號線壁畫修復項目並進行施工。如今,地鐵建國門站兩幅壁畫已經修繕完畢,配合著新加的燈光全新亮相。今年年底,西直門、東四十條兩站地鐵壁畫也將完成修復。

北京地鐵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採用納米等新技術,北京地鐵對壁畫進行了修復,後期還將以壁畫等歷史文化內容為契機,增加展覽窗口,打造北京地下博物館,讓市民獲得更好的出行體驗。昨日,在地鐵建國門站,經過兩個多月修復的嚴東先生的《四大發明》、袁運甫先生的《中國天文史》全新亮相。不僅壁畫修舊如故,21日起北京地鐵還使用屏蔽門的燈柱從底部對壁畫進行打光展示。袁運甫先生的《中國天文史》,講述了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故事,概括地表現了我國長達5000年的天文學發展史,它與建國門旁的北京古觀象台上下呼應,融為一體。《四大發明》則通過司南、羅盤等展示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2015年,北青報記者曾在西直門、建國門、東四十條站三個地鐵站探訪發現,地鐵壁畫破舊、損壞的問題十分嚴重,主要有脫落、空鼓和裂紋三種破損問題,整體形象看起來也很差。比如,西直門站的《燕山長城圖》壁畫整體已呈現出暗黃色的色調,畫磚上的裂紋顯而易見。建國門站的《四大發明》共有23塊畫磚脫落,指南針的上部缺失,大海上的帆船也失去了一部分船底。在壁畫後半部分的中間位置,原本是一頁講述造紙術的古書丟失了近十個字,而印著這十個字的畫磚都已脫落不見。

當時,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地鐵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公司特別想修複壁畫,但因為當時的壁畫製作模具已經丟失,修復起來非常困難。直到2018年,地鐵公司才啟動壁畫修復計劃,在研究院的幫助下於2018年10月正式形成壁畫修複方案。

北京地鐵運營三分公司副經理雷鳴介紹,修復最主要的亮點為使用了納米技術,由於地鐵常年運營的影響,壁畫上面灰塵粉塵較多,施工單位對壁畫採用了納米清洗液進行了清洗,然後通過逐一比對,新制顯舊的磚進行「補位」,達到修舊如故的效果。在修復後,還要增加一層納米保護膜對壁畫進行保護,減少地鐵粉塵對壁畫的影響。

目前,地鐵2號線建國門站壁畫已經基本修復完畢,春節後地鐵公司將陸續對西直門站、建國門站壁畫進行修復,爭取在今年年底完成所有壁畫的修復工作。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細節

尋找《孝經》木刻出版物 確定缺失文字

施工公司代表告訴北青報記者,建國門地鐵壁畫施工主要為壁畫修復,並對缺失、損壞部分進行燒制,修復部分壁畫圖形及色澤要保證與原有部分渾然一體,這就需要壁畫的燒制工藝、圖形理解、現場與陶瓷工藝美術師配合緊密。

由於壁畫原稿已經無從查找,施工方輾轉找到原壁畫創作團隊的清華美術學院教授曲欣,多次與之探討,並多方查找文字、圖像資料確定丟失的壁畫內容。曲欣助理魏先生介紹,在壁畫創作的八十年代,曲欣還是《中國天文史》作者袁運甫先生的學生,參與了一些基礎工作。雙方共同參與了壁畫修復工作。

即使如此,因為年代久遠,一些缺失的內容也很難找到。「在施工進行到四大發明活字印刷的部分時,由於該部分缺失瓷片嚴重,創作時的原稿也不甚詳盡,我們只能根據現有的部分,去比對尋找缺失部分的內容,後來發現文章出自中國歷史文學中《孝經》的一篇。通過多方尋找找到了孝經的木刻板出版物,最終確定了缺失的文字。」

而在確定壁畫內容後,修繕方案也很艱難,施工方聯繫了景德鎮的瓷窯廠定製畫磚。由於需要確保出廠的磚與周圍的磚協調一致,磚的返廠率達到了70%至80%左右,經過反覆確認,燒好的磚才會空運回北京進行安裝。

本組文/本報記者 劉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