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期最易缺鈣

骨科醫家肖勁夫 發佈 2020-01-22T05:43:42+00:00

醫學研究顯示,人體的總鈣量有一個由少到多、逐漸積累的過程,初出娘胎為20~30克,20~25歲增加到1200克,35歲時達到高峰,以後開始滑坡,骨中的鈣逐漸丟失,40 歲後骨中鈣的交換速率明顯減慢,呈現「出多進少」的不平衡狀態,女性則自絕經期始,雌激素分泌減少,導致骨中的鈣丟失速

就人一生而言,除了孩提時代,就數中老年期最容易缺鈣了。醫學研究顯示,人體的總鈣量有一個由少到多、逐漸積累的過程,初出娘胎為20~30克,20~25歲增加到1200 克(平均每天增加鈣量0.13~0.16克),35歲時達到高峰,以後開始滑坡,骨中的鈣逐漸丟失,40 歲後骨中鈣的交換速率明顯減慢,呈現「出多進少」的不平衡狀態(即沉積於骨中的鈣減少,從骨中釋放到骨外的鈣增多),女性則自絕經期始,雌激素分泌減少,導致骨中的鈣丟失速度加快。滿花甲(60 歲)後的男性,平均每10 年鈣儲備減少4%,女性則高達10%。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與中老年期鈣的代謝變化有關。如中老年人常擔心「三高」臨身而偏於吃素,但素食類的鈣含量不高,且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 也少,還受到含量較多的草酸、植酸等成分干擾,造成鈣吸收率大大降低;加上消化功能衰退,鈣的吸收能力下降(吸收率一般僅為20%左右),明顯低於中、青年時期,且鈣的利用和儲存能力也變差,所以缺鈣現象較為普遍。這便是絕大多數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的癥結所在,較重者還會出現失眠、多夢、盜汗、易怒、手足麻木、腰酸、腰痛、腿軟、牙齒易鬆動或脫落等症狀,甚至發展成骨質疏鬆症。

缺鈣有何危害?首當其衝的是骨骼,直接後果是引起骨質疏鬆,增加骨折風險。臂骨、椎骨(尤其是腰椎)、股骨頸和股骨粗隆等骨質本來就較薄弱的部位風險最大,這一點你很可能想到。但你想不到的還有神經、肌肉症狀,如失眠,小腿及其他部位的肌肉痙攣、抽搐,禍起於缺鈣所致的神經和肌肉的過度興奮。另外,缺鈣還可能與關節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積水、骨質增生)、糖尿病(禍起於鈣的代謝障礙與內分泌功能失調)、心腦血管病(禍起於體內鈣分布紊亂,引起血管壁鈣含量升高,導致血管彈性降低,引發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及某些癌症(如直腸癌、結腸癌)的發生與發展相關聯,將你置於「病夫」的窘境中。

我是@骨科醫家肖勁夫更多健康問題點擊下面諮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