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點音頻丨陪您過年:臘月二十八,跟家人一起「打糕蒸饃貼花花」

齊魯壹點 發佈 2020-01-22T05:48:37+00:00

按著老理兒說,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因為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不少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按照傳統習俗,需要「打糕蒸饃貼花花」。

先來說說打糕蒸饃。俗話說二十八,把面發,年前要開始準備主食了,也就是發麵。

在過去沒有速效發酵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擱, 發麵不愛壞, 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 ,準備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發出來了,二十八這天開始蒸紅棗花捲等帶餡料的主食。

按著老理兒說,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因為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不少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人們祈盼在新的一年裡家庭和和美美,順順利利,於是就刻意將那些聽起來諧音不和諧的事給一一避開。雖說這發麵蒸饅頭的事有點麻煩,但是還有不少人仍然願意堅守這老輩傳下來的年文化。

打糕蒸饃貼花花,打糕蒸饃說完了,再來說說貼花花呢?其實啊,貼花花就是貼對聯、福字、門神等等了。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

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

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今天,記得一起和家人蒸饅頭、貼春聯吧,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更能品出年的味道。

主播孔令茹

後期凌文秀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