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大學生留漢」成效彰顯,湖北兩大TOP高校畢業生就業首選不再是「去廣東」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佈 2020-01-07T05:52:18+00:00

近日,湖北的兩大TOP高校——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發布了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一個值得注意的最新變化是,兩所學校畢業生選擇留在湖北本地就業的比例,已經超過了去廣東。一般而言,較發達省市的大學生,畢業後往往首選留在學校所在地,或者選擇去鄰近的發達省市。

近日,湖北的兩大TOP高校——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發布了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一個值得注意的最新變化是,兩所學校畢業生選擇留在湖北本地就業的比例,已經超過了去廣東。

一般而言,較發達省市的大學生,畢業後往往首選留在學校所在地,或者選擇去鄰近的發達省市。但身處新一線城市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卻幾乎是「特例」,從過往的數據來看,相比於留在湖北或是去長三角,兩所學校的學子更青睞去廣東。

在各城市爭奪大學生人才的背景之下,即便坐擁近百萬大學生,武漢卻苦於很多人留不下來。為此,2017年,武漢啟動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力爭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從兩所本地頂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地選擇趨勢來看,武漢的「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正在彰顯成效。

「去廣東」曾是首選

2018年,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就業人數最多的三個省市為廣東省(26.74%)、湖北省(25.56%)、上海市(10.05%)。

研究生的相關數據未具體披露,僅籠統指出,研究生的就業區域集中於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其中,東部地區以廣東省、上海市、北京市以及浙江省為主,中部地區則主要集中於湖北省。

在2019年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華中科技大學位列第7,湖北另一所高校武漢大學排名第12,畢業生同樣願意去廣東。2018年,武漢大學本科畢業生去廣東就業的比例為27.36%,留在湖北的比例為24.14%,前者比後者多出了3個多百分點。

從空間關係來看,武漢距離廣東珠三角核心城市的距離,甚至超過了長三角城市群。如何解釋武漢的頂級大學生們這種捨近求遠的現象?

這或許很大程度是因為,廣東企業熱衷於向武漢的大學生拋出橄欖枝。據武漢大學2019年就業質量報告披露,前來學校招聘的單位,來自湖北和廣東的比例分別為22.24%和15.95%。其中,武漢市共1055家參會單位,占該學年所有來校招聘單位的17.04%,廣州共316家,占比5.10%,深圳共438家,占比為7.07%。

武漢歷來是高教強市,擁有7所211高校。相比之下,整個廣東省僅有4所211高校。《經濟觀察報》曾在2017年評選了一份「中國最缺大學的十大城市」榜單,廣東的佛山、深圳和東莞這幾個明星城市均入選其中。

這也意味著,經濟實力領跑全國的廣東,卻很大程度是一塊「高教窪地」,這與武漢的百萬級大學生形成了供需對接。

武漢的吸引力增強

但2019年,「去廣東」已不再是湖北兩所TOP高校學子的首選。

華中科技大學簽訂協議就業的2058名本科畢業生中,就業人數最多的仍為廣東省,占比為28.28%,留在湖北省的占比為27.02%;但6501名就業的研究生中,留在湖北的達到了2439人,占比高達37.52%;去廣東的則為1366人,占比為21.01%。

據武漢大學披露,2019年參加就業的2195名本科畢業生中,留在湖北的占26.08%,超過了去廣東的25.06%,相比於2018年,留在湖北的對比去廣東的人數實現了反超;參加就業的6649名研究生中,留在湖北的占30.95%,同樣大幅超過了去廣東的21.44%。

(數據來源:兩所高校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雖然兩份就業質量報告均只披露了大學生去向省份的情況,並未細化到城市。但從兩所高校畢業生的重點就業單位來看,學生在湖北的主要去向集中在武漢。

這離不開武漢官方的「留才」誠意。2017年,武漢發布了《關於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從放寬落戶,到籌建人才公寓,從組建實習見習基地,到創業享1年免費工位,事無巨細。

其後,武漢在全國率先出台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大學專科生4萬元、大學本科生5萬元、碩士研究生6萬元、博士研究生8萬元。

2018年年初,武漢還曾宣布將於今後五年籌集56萬套大學畢業生租賃房,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將可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

據武漢本地媒體報導,截至2019年10月,大學生留漢人數已超100萬。這意味著武漢提前兩年完成了「百萬大學生留漢」目標。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