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上海首富哈同與妻子羅迦陵愛情傳奇:他視她為貴人並寵愛一生

記者李滿 發佈 2020-01-07T06:08:48+00:00

1931年6月19日,當時的上海灘首富、猶太裔人哈同在他位於上海的超級豪宅愛儷園(哈同花園)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1931年6月19日,當時的上海灘首富、猶太裔人哈同在他位於上海的超級豪宅愛儷園(哈同花園)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他辭世時共留下了土地460畝,房屋建築1300多幢,除哈同花園外,計有市房81幢,住房430幢,倉庫3幢,旅館飯店4幢,洋行一幢……

而哈同的這所有財產,全部被他事先立下了遺囑分配。這份遺囑被存放於「公證」律師處,他死後這份遺囑被打開後人們看到白紙黑字赫然寫著:「全部遺產歸吾妻羅迦陵繼承」。

也是自哈同離世這天起,年近70的羅迦陵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遠東第一富孀」。而更讓今人意外的是,這個巨額財產的唯一繼承人羅迦陵,是一個中國女子。終其一生,富可敵國的洋人哈同只有過她一個女人。

不可思議背後,往往是傳奇。哈同的不可思議背後,也有一段鮮為人所知的傳奇。

哈同生於1851年的巴格達,後加入英國籍。1873年,為了謀生,他隻身經香港來到了當時機會多多的上海,塌上上海這片土地這年,這個高鼻子、大眼睛的男人年僅22歲,當時的他窮得響叮噹。

哈同來上海並非盲目,他是來投奔父親朋友的,他要投奔的人在上海沙遜洋行,與他有著八竿子打得著的關係。按照熟識上海的朋友的囑託,他先在沙遜銀行附近的便宜旅館住下後便決定按計劃前往洋行碰運氣。

那日,當穿著極其簡陋的哈同拿著父親的介紹信站到沙遜洋行管事面前時,管事有些錯愕。但隨後,管事還是將他帶到了頭幾乎禿頂的洋行大班跟前。大班漫不經心地斜眼看了下哈同後便帶著鄙夷神色問到:「讀過書沒有?」

「沒有正經進過學校,父親教我識過字,也會說普通阿拉伯話。」哈同欠著身子答道。

「那有什麼用,這裡是需要說中國話的。你曾做過些什麼事?」大班有點不耐煩地繼續問到。哈同聽出大班口氣中的不屑,他趕緊接到:「我雖然沒有正式進過洋行,可我父親忙不開手時,曾叫我跑跑街,和一些當地的商店聯絡點生意。」

大班聽完後「哼」了一聲,拿起一張紙說:「把你的履歷簡單寫出來。」接過管事遞來的紙後,哈同心裡總算鬆了一口氣,看來自己最後那句話起作用了,他們有可能要用他了。

寫履歷對哈同這種沒上過什麼學的人來說簡直太難了,所以,哈同寫得滿頭大汗才憋出了半張紙。大班看了一眼他遞上來的履歷鼻子裡用力「哼」了一聲,顯然他並不滿意。管事見狀忙上前道:「人倒是老實的!」

最後,或許是礙於管事的面子,大班決定將哈同安排在洋行里當個看門的。只是,在下這決定前大班說了:「讓他試一個月,如果能勝任就一個月給他五兩銀子。」

就這樣,哈同拿到了他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洋行看門人。當時的沙遜洋行大班絕對想不到,他的這個決定竟會在未來給洋行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

哈同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他腦子活,畢竟身體里流淌著猶太人的血液。

哈同來上海時,上海「開埠」已三四年了,這裡已經開始有了繁華熱鬧的跡象。哈同由此斷定,這裡會有他期待的機會。於是,即使面對這麼一份低微的工作,他也使出了渾身的解數。

人在做事時,如果只看到事情本身,他往往可以「完成」,但也僅此而已;而若他能看到事情本身以外的東西,那他做事產生的效果將是截然不同的。

與同在沙遜洋行其他看門人不同的是,其他人在看門,而哈同卻是在做事業。看門的只需做好份內,可做事業的卻必須努力尋找機會並且把一切做好。

很快,一心想尋找機會做好的哈同逮到了機會。

哈同通過觀察發現很多煙土商因為急於成交把「黑貨」載運出去,總是非常著急地請求哈同讓他們通融一下早點進入洋行。哈同還發現做這種生意的人都財大氣粗,知道這層後,哈同便決定在門口將每天人山人海、欲進入洋行辦事的人進行編號。

這種小紙條的操作和今天銀行排隊拿號的道理是一樣的,但在上上世紀的上海灘這還是首創。這樣一來,洋行門口不僅秩序井然而且還增加了一項收入:很多急著辦事的都會給哈同塞銀元以便早點辦事。

洋行負責人知道哈同的小紙條創舉後對他大加讚賞,很快,被認為頭腦機智的哈同便開始得到重用。

也正是在這期間,哈同結識了後來的妻子羅迦陵。說起哈同與羅迦陵的過往,還真真讓人稱奇。

哈同初識羅迦陵是在大街上,當時的哈同正處於事業發展的瓶頸期,他的人生也剛好進入35歲這個不尷不尬的年紀。那天,正當他正思考未來將如何規劃時,一個女人的甜美聲音從後面響起:「先生,您要買花嗎?」

哈同回頭後整個人都怔住了,他本以為這個說英語的會是個白皮膚、藍眼睛的女人,可在他跟前的卻是一個有著東方面孔卻又有西方女子神韻的年輕女人。而這個女人,正是擁有中法混血的中國福建籍女子羅迦陵。

不知怎的,哈同竟就這麼被這個女人迷住了,他呆呆地看著她,他本想問花怎麼賣開口竟不自主變成了:「姑娘,你怎麼賣?」羅迦陵聽完一愣,待搞明白他是說錯話了後她便哈哈大笑起來。就是這一笑間,羅迦陵對這個洋人的印象便迅速好了起來。

或許是為了沒話找話,或許是心裡的疑惑太重,哈同竟在第一次見到賣花女羅迦陵時衝口說出了埋藏在心裡很久的念想,他說:「你知道嗎,我有個瘋狂的想法,我想在這片土地上成為比誰都富有的人!」

哈同說完後,羅迦陵的一句話讓他確定這個女人會是她一生的貴人,她說:「我正在等一個有這種想法的男人,我能幫他實現他想要的!」

哈同絕想不到一個街邊賣花女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他當時就震驚了。而接下來兩人開始長談後,哈同簡直要被驚呆了:他發現這個女人不僅是個佛教徒,還很懂得經商之道,並且對上海的人情世故瞭若指掌。而這些,恰是哈同所欠缺的。

哈同不知道,羅迦陵之所以懂這些與她過早失去父母后的坎坷經歷有關,為了生存,她曾做過無數種工作,這其中就包括外僑女傭等等,她甚至還曾做過富人的情婦。也正因此,她才學會了法語和英語。

這次邂逅後,哈同經常拜訪這位閱歷豐富的奇女子,一來二往間,兩人漸漸相熟。之後,他們還以超乎尋常的發展速度戀愛了。幾個月後的1886年,哈同便與羅迦陵舉行了婚禮。

哈同之所以單身到35歲卻突然下決心結束單身,乃是因為他在幾次得到羅迦陵指導後更加確定:這個女人是他一生的貴人。他對於羅迦陵能讓自己實現成為上海首富理想的話,絲毫未有懷疑。

話說,羅迦陵與哈同的這場婚禮在當時真真轟動啊,這不僅因為他們是中國人和洋人的組合,還因為他們舉行的竟是中式婚禮。想想,100多年前的上海,一個白皮高鼻闊嘴的洋人穿著中國傳統新郎紅裝,戴著新郎帽與中國姑娘拜堂,這場面得多具震撼力。

哈同與羅迦陵的結合是有開創意義的,當時的洋人覺得中國人比他們低一等,這點從租界的很多對華人有侮辱性的牌子便可見一斑。而英國人哈同主動迎娶中國姑娘且大張旗鼓按中式婚禮辦,這無疑讓當時的人們很感驚異。

當時圍觀這場婚禮的人大概也想不到,兩人結婚後,被認為身份高人一等的哈同竟在婚後:成了一個唯妻子之命是從的男人。

哈同平日省吃儉用可妻子羅迦陵卻花錢大手大腳,對此,哈同不僅不氣惱還說妻子是個和自己很搭的人,他甚至說:「我會掙錢她會花錢,這不就很搭嘛!」

說來也真真奇怪,自打哈同娶了羅迦陵後,他的事業竟真的就此蒸蒸日上了。結婚的第二年,哈同就擔任了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的董事,第三年,即1898年,他又改任更重要的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董事。

在哈同的事業即將做到天花板之際,他的妻子羅迦陵竟跑出來對他說:「你現在要趕緊脫離現在的事業,因為在洋行長期做賣煙土生意畢竟是害人的事,做多了把德行的風水都破了,風水破了財就守不住了。」

哈同在與羅迦陵結婚後受到了很多東方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響,他深信人的德行是最大的風水。聽到這兒,他立馬緊張地問:「那依夫人之見,我該怎麼辦呢?」

羅迦陵聽完並不動聲色只說:「你別急,明日我去廟裡求個簽再做打算!」

羅迦陵口中的「廟」,正是位於南京路和福建路口的虹廟,羅迦陵經常到那裡燒香,她和該廟主持關係良好。第二天,從廟裡回來後,羅迦陵便告訴丈夫:他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房地產上。而且,還非得做些對百姓有利的事才好。

聽了妻子羅迦陵的話後,哈同決定依據妻子的建議辭掉了沙遜洋行的工作開始單幹。1901年,他創辦的哈同洋行上線。同時,他也開始多多購進南京路兩側的地產。手裡的資本多了以後,他還本著做好事的心態出資60萬兩,用名貴的鐵藜木鋪設南京路的路面,使這條馬路成為上海最為平整和奢華的道路。

讓哈同怎麼也沒想到的是,自己這個看起來完全是虧本的修路行動竟為他帶來了極大的好運。因為哈同修築的南京路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百姓對做善事的哈同印象極好,這在無形中提升了哈同的商業形象。放在今天,這便是絕好的廣告!

南京路成為上海最平整的路面後,百姓們為感謝哈同還編了一首響亮的歌謠傳頌他,歌詞是:"哈同哈同,與眾不同。看守門戶,省吃儉用;攢錢鋪路,造福大眾。築路,築路,財源亨通。"

哈同的名聲漸漸高漲後,他創辦的哈同銀行越來越得到百姓的認可,而隨著南京路交通的便利和商業的發達,他先前在南京路購置的房地產也大為增值。

回頭看,哈同的巨大成功背後的一個重要行動便是對南京路的開發。而這個建議,恰恰來自妻子羅迦陵。依此,哈同怎會不更加確信妻子是他實現首富理想的貴人呢!

如果南京路的開發讓哈同更加確信妻子是他的貴人,那麼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則徹底讓他將妻子認定為他心目中完全意義上的貴人。

1904年,就在哈同面臨人生另一個瓶頸時,他的妻子又一次幫了他大忙。這一年,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大富翁的他面臨一個困惑:他雖然已經有相當的財富,可充其量也只是個土豪,相比同時在上海出現的其他富人,沒多少學識的他在身份上、地位上總差人一等。

就在哈同苦思冥想如何讓自己由「富」而「貴」,成為真正一樣上的富貴人時,他的妻子突然提出要花70萬打造一個上海灘最大的私家花園。

羅迦陵說出想法那天,哈同在家裡的地板上來回踱步,他的皮鞋踩在木地板上發出一陣陣的「吱吱聲」。而此時的羅迦陵則呆呆地望著手裡的設計圖紙,沒錯,這正是她想建的私家花園的設計圖紙。

「70萬兩啊,夫人!」哈同突然停下腳步並偷看了一眼妻子後喃喃道,而羅迦陵似乎沒聽到丈夫的話一般只繼續盯著設計圖紙。

這張設計圖紙是一個通曉園林設計的佛教高僧給的,這位高僧乃烏目山僧人黃宗仰。當今世上也只有他,才能設計出如此精巧的園林。

見妻子沒反應,哈同只得搓著手繼續踱步。他平日省吃儉用慣了,為了省錢,即便再冷的冬天,哈同開辦的哈同洋行也一直堅持不開暖氣。最冷的日子,哈同就披著一條毛毯在如冰窖般的辦公室辦公。

讓這樣的哈同花錢鋪路說得過去,可讓這樣的哈同把錢純粹花在享樂上,他怎會不心疼呢!可心疼歸心疼,只要是妻子喜歡,就是10個70萬,該花的他也得花。見妻子心意已決,哈同便咬牙同意了妻子的奢侈要求。

幾年後的1910年,整個民國最大的私人花園建成,這座花園的名字便取自羅迦陵的名字,名為「愛儷園」。這座重金打造的私人花園園內亭台樓閣、假山湖沼,完全是典型的中國式園林設計。園中有部分甚至還仿造了《紅樓夢》中大觀園的設計,因而號稱海上大觀園。

而園中的幾十個景點則都有別致精巧的名字,如駕鶴亭、引泉橋、侯秋吟館、西爽軒、聽風亭、涵虛樓等。

人說「築巢能引鳳」,這愛儷園竟也真真引來了龍鳳。某種程度上,愛儷園竟成了當時名流匯聚的最佳場地。愛儷園建成後,民國大總統孫中山、蔡元培等政要都曾在園中小住;護國運動的功臣蔡鍔將軍還曾專程在愛儷園養病;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婚禮竟也是在愛儷園的天演界舉行。此外,王國維、徐悲鴻等人,也都曾入住愛儷園。

這些龍鳳齊聚愛儷園,自然讓愛儷園的主人哈同與羅迦陵之身份迅速得到了拔高,一時間,他們竟成了當時名流爭相結交的對象。

而後來,中國最早佛教大學華嚴大學和另一所聖倉明智大學在愛儷園的創辦,更是直接讓羅迦陵與哈同成功躋身到了頂級名流的行列。

無疑,愛儷園這個原本是滿足妻子奢侈享樂的存在,最終也成了突破哈同瓶頸的關鍵所在。行至此,羅迦陵便也徹底實現了她在第一次見哈同時許下的承諾。

自這以後,哈同更加聽信妻子的話,凡是妻子說的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用「百依百順」形容哈同對羅迦陵,當不為過。

當然,哈同對羅迦陵百依百順並非僅僅因為「她是他的貴人」。他對她幾十年如一日地奉若珍寶,這絕非憑藉任何世俗的理由便可輕易做到,要做到如此,非男女間最真摯的情愛不可。換言之,哈同終是因為愛羅迦陵,才能做到這所有。

一個男人最看重的從來是資產,尤其如哈同這般吝嗇的首富,他更是把錢看得比什麼都重。這樣的男人自然應得了那句「錢在哪兒,愛在哪兒」,哈同之將全部遺產留給妻子一人,便是他對她真愛的最大體現。

除了這種愛的表達,哈同與羅迦陵在一起的幾十年里,幾乎從不放過任何能向妻子表達「愛」的機會。他的哈同洋行開業,選的是妻子的生日七月初七;他的愛儷園命名取自妻子,建成典禮也是選在妻子生日這天;就連做壽,哈同竟也選擇和妻子同一天合做……

只是,哈同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死後,繼承自己全部財產的羅迦陵心也跟著丈夫死去了。丈夫死後,她再也無心任何事務,只一心研究佛法。十年後,年78歲的羅迦陵因病追隨哈同而去了……

自此,這段曾名震上海的中外愛情傳奇才終於落下了帷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