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抑鬱自殺傾向的少女|經典案例分享

心陪伴心理 發佈 2020-01-07T06:09:15+00:00

門診案例琪琪,女孩,高一,由於長期的情緒問題及親子關係問題導致嚴重抑鬱,多次嘗試自殺未遂,無法正常上學。2019年10月份,焦慮的家長帶著琪琪來到了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核心地段的北京醫童康心理診所進行治療。

門診案例

琪琪,女孩,高一,由於長期的情緒問題及親子關係問題導致嚴重抑鬱,多次嘗試自殺未遂,無法正常上學。2019年10月份,焦慮的家長帶著琪琪來到了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核心地段的北京醫童康心理診所進行治療。


主要症狀表現

身體症狀:食欲不振、睡眠質量低下(常伴有噩夢且易驚醒)

行為症狀:易哭、易走神、對一切事物提不起興趣、不與人交流、不想出門,多次嘗試自殺。


醫生診斷

診斷結果:重度抑鬱、焦慮、親子關係不良

治療建議:建議藥物治療結合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療


治療經過

首次為評估診斷,醫生分別與家長和琪琪本人溝通,了解了孩子的大致情況和需求,嘗試跟孩子建立治療關係。期間根據家長和琪琪本人的反饋,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和藥量,對其進行長期的持續跟蹤治療。

[第一次治療]

關鍵詞:情緒低落、興趣低下、愧疚感、內心衝突劇烈、無力感

A. 孩子狀態:

琪琪情緒低落,注意力渙散,一開始不願與醫生多溝通,只表示自己近期情緒比較崩潰,什麼事都不想做。後來在醫生的引導下,琪琪還說自己也嘗試著集中注意力聽講,卻怎麼也做不到;只想一個人呆在房間裡,但又覺得自己這樣愧對父母、有內疚感。琪琪並非不想好好學習,以積極的心態生活,只是內心理性與感性的衝突使她非常矛盾,想要解決問題但又覺得無力改變。

B. 醫生建議:

建議琪琪回去後思考自己這種矛盾的來源以及為什麼覺得無法改變現狀,並約定了下周治療時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第二次治療]

關鍵詞父母管教苛刻、不信任、吼叫孩子、班主任體罰

A. 孩子狀態

第二次治療一開始,琪琪就主動向醫生吐露出了更多的內心想法。她表示,從小父母對她非常嚴格,經常為了一點小事苛責她、沖她大吼。在學校,班主任經常體罰琪琪,回家後跟父母說,父母卻不相信她,認為她是為了不去學校在撒謊。久而久之,琪琪就真的不想去學校了,並且愈發不想與父母溝通。琪琪還說,每當她生病,媽媽就會變得非常溫柔,而當病一好,媽媽便立馬判若兩人,導致她經常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媽媽這種飄忽不定的情緒。琪琪也跟父母說過自己情緒上的問題,而父親不僅不安慰她,還責怪她太矯情。

醫生也跟家長進行了溝通,了解到琪琪的父母年紀比較大才有的琪琪,所以對她期望極高。父母給琪琪的壓力使琪琪感到自己只是為了父母而活著,自己一旦做不好就會辜負父母期望。

B. 醫生建議

建議家長改變跟孩子的溝通方式,不要急於否定孩子,而是多給予些信任和關懷。並且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定要重視,不要認為是在無病呻吟。醫生還建議,等琪琪的情緒有所好轉後,可以進行家庭治療,大家共同努力改變現狀。

[第三次至第五次治療]

關鍵詞父母經常發火、成績不好、童年陰影、自傷及自殺行為

A. 孩子狀態

醫生問琪琪上一次回去後是否嘗試與父母溝通,琪琪表示她跟父母表達了自己想要努力學習卻又做不到的困境,父母表面上表示理解,卻還是經常忍不住沖她無端發火。醫生問琪琪是否認真思考了自己無法學習的原因,琪琪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說出了原因:小學三年級時,老師也經常因為成績不好而打罵她,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直到現在,每當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還會很崩潰,並且忍不住想往桌子底下鑽,不想讓任何人找到她。醫生還察覺了琪琪似乎有自殘行為,琪琪也承認自己從初一就開始有自殘、自殺的行為,近兩年尤其頻繁。

醫生跟家長講述了琪琪小學時的經歷對她造成的嚴重影響,以及孩子持續性的自傷行為。父母表示琪琪小學時是有一段時間堅決不去上學,但當時以為是孩子懶、貪玩,沒太在意,對於琪琪的自傷行為也認為是青春期叛逆導致的。

B. 醫生建議

醫生再次跟父母強調了溝通方法的重要性和過往不幸經歷對孩子的影響。好在經過幾次的治療琪琪的情緒稍見穩定,但依舊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以免自傷行為再次發生。


[第六次治療]

關鍵詞:情緒崩潰、安眠藥、自殺

A. 孩子狀態

本次治療的前兩天,琪琪再一次嘗試自殺。那天琪琪獨自在家,情緒突然崩潰,服用了大量安眠藥。父母回家後及時發現並送往醫院洗胃,琪琪才得救。醫生問琪琪重返人間有什麼感想,琪琪表示,以前認為自己的痛苦都是父母造成的,現在只希望父母都能平安健康,希望自己能賺很多錢,給他們最好的照顧。

B. 醫生建議

醫生告訴琪琪的家長,琪琪是個非常善良且孝順的孩子,一定要多給予她關心和鼓勵,杜絕謾罵和苛責,尤其是在這段敏感時期,這對孩子能否被治癒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家長也終於意識到了自己過去的問題,表示為了孩子一定會努力配合。


第七次至第八次治療]

關鍵詞:噩夢、欺凌、無助、社交恐懼

A. 孩子狀態

在第七次治療結束後,琪琪重新回到學校上學。琪琪表示晚上還是會做噩夢,經常夢到被人欺負、指責的畫面,感到孤立無援;在學校也總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只能以討好的態度與同學交往,感到很累,不想與人接觸。不過最近沒有自殺的想法了。

B. 醫生建議

醫生針對琪琪做噩夢的內容和人際交往上的焦慮,列出了恐懼等級表,並指導琪琪和家長如何遞進式地克服這些恐懼。


[第九次治療至目前]

關鍵詞:情緒好轉、主動交朋友、父母態度好轉、看到希望

A. 孩子狀態

琪琪這次來訪時的情緒較好,表示沒有自傷的想法了。琪琪主動跟醫生提到,她在學校交到了一個好朋友,兩人性格相投 ,最近總一起做作業、放學一同回家。在家裡,父母最近對她的態度也有所好轉,這些讓她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 但琪琪擔心對方發現自己過去的不堪和內心的恐懼,會因此嫌棄她、拋棄她。

B. 醫生建議

肯定了琪琪願意主動交朋友的行為,並鼓勵琪琪她做得很棒,要有自信。家長也欣喜地跟醫生說最近一段時間琪琪會主動跟他們說起學校里的事情了,不再像之前那樣獨自待在房間裡不出來。琪琪的家長也在醫生的建議下,決定採取家庭治療,共同創建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


案例總結

近年來青少年抑鬱頻發,由此導致青少年輟學、自傷甚至自殺的行為也越來越多。在此呼籲老師和家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及時向專業醫療機構求助,進行治療。

本案例為北京醫童康心理診所門診實際案例總結而成(出於保護孩子隱私的目的,不違背治療過程原貌的前提下,信息做了保密性處理),希望更多的家長和老師,發現孩子有問題時,及時聯繫我們尋求專業化治療,少走彎路,早日幫助孩子恢復心理健康,避免損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