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反轉!美軍撤離伊拉克鬧了一出大烏龍

人民日報海外網 發佈 2020-01-07T06:10:02+00:00

來源:海外網戒備森嚴的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圖源:人民網)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1月6日,美軍駐伊拉克指揮官威廉·西利致信伊拉克國防部,信中內容表示為尊重伊拉克主權,美國將在數周內撤出伊拉克,還言及將使用大量直升機協助撤軍。

來源:海外網

戒備森嚴的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圖源:人民網)

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1月6日,美軍駐伊拉克指揮官威廉·西利致信伊拉克國防部,信中內容表示為尊重伊拉克主權,美國將在數周內撤出伊拉克,還言及將使用大量直升機協助撤軍。然而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立刻出面否認該傳聞,稱目前並沒有決定從伊拉克撤軍。與此同時,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麥利證實了該信件真實性,卻向媒體表示「我們不該現在發出這封信」。

這一出反轉大烏龍,暴露出近期美國內部政治決策系統的混亂。在伊拉克國會投票決議驅逐美軍駐紮後幾小時,美國總統川普就明確表示除非償還數十億美元的空軍基地建設費用,否則美國不會離開伊拉克;而前線指揮官在同時卻把撤退通告都寫好了。聯想到川普上任後多次「開除」決策層高官,而2019年末連續7天內又有5名國防部高官宣布辭職,導致五角大樓里出現大量臨時代理和空缺崗,在撤退問題上總統、國防部、前線指揮官口徑難以統一,似乎也不難理解。

噪音太多,表面上是源於指揮系統「紊亂失調」,其背後反映的卻是美國在中東政策上既不願承擔責任,又不願放棄地區影響力的矛盾心理。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劉中民教授表示,與抱有在伊拉克進行「國家建設」宏大目標的小布希和強調人權的歐巴馬都不同,川普政府在中東政策上更加任性,其政策單邊主義色彩更突出,對地區也有著更消極的影響。劉中民認為,川普在中東政策上意圖減少投入,總體是收縮性的,但卻在局部問題處理上卻顯得更加激進。剛從敘利亞撤軍不久,美伊關係又因暗殺蘇萊曼尼事件而極度惡化,不得不增派部隊,這使得美國現在落得「想走不能走,走也走不掉」的尷尬境地。

可以說,當下中東的混亂局勢,美國難辭其咎。2003年,小布希政府聲稱薩達姆政府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顧國際社會反對、繞開聯合國對伊拉克發動單邊軍事打擊,占領了巴格達後又宣布「沒有發現目標武器」;之後又不顧伊拉克內部民族、宗教固有矛盾,強行推進美式民主選舉,導致伊拉克國內各派對立尖銳化、暴力襲擊頻發。

而在伊拉克局勢尚未完全穩定、重建國家秩序仍需時日的情況下,2009年歐巴馬宣布從伊拉克撤軍,突然的權力真空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崛起製造了機會,將伊拉克和敘利亞拖入戰爭泥潭,也迫使美國重新向這一地區增兵。

川普政府上台後,在中東事務上極端偏袒以色列等盟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對伊朗展開「極限施壓」,再度激化了中東本就存在的民族、宗教矛盾,並不斷放大中東地緣風險。事實上,美國才是中東地區秩序中的「攪局者」。不管是在以色列問題、伊朗問題還是伊拉克問題上,當今美國在中東地區都貫徹了其單邊主義性質的短線操作模式,激化了中東各國之間的衝突。

美國這種不負國際責任,又期望能持續保持地區影響力的幻想將最終扼住美國自己的脖子:在中東秩序被美國越攪越亂後,美國要麼黯然離場,要麼在戰爭泥沼中越陷越深。(海外網評論員 任天擇)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