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女護士救人遭同行質疑不專業,「業務探討」不可吹毛求疵

封面新聞 發佈 2020-01-07T07:02:04+00:00

□ 蔣璟璟近日,雲南昆明,一男孩在路上突然倒地,沒有呼吸心臟驟停。女護士楊昆娥正好路過,立即跪地對其進行胸外心臟按壓。經過近2分鐘的按壓後,男孩終於恢復心跳。隨後,男孩被送醫經治療已無大礙,網友紛紛點讚。

□ 蔣璟璟

近日,雲南昆明,一男孩在路上突然倒地,沒有呼吸心臟驟停。女護士楊昆娥正好路過,立即跪地對其進行胸外心臟按壓。經過近2分鐘的按壓後,男孩終於恢復心跳。隨後,男孩被送醫經治療已無大礙,網友紛紛點讚。隨後,有微博認證為急救專業人士的網友發聲質疑,「該護士急救方法存在錯誤」,稱其沒有判斷病人是否有反應和呼吸,按壓也不規範。(中新社)

「救人成功」「方法錯誤」,這兩個事實是完全可以同時成立的。並且,「道德激賞」與「業務商榷」,原本也是能夠並行不悖的。只是很遺憾,在解讀這一事件時,不少網友還是陷入了「二選一」「挑邊站」的偏執。

必須承認的是,「心臟按壓」等急救手法是否正確,的確屬於「同行評議」的範疇,一般人因為不懂實則是無從評價的。女護士救人是不是得當,就該由並且只能由醫護同行來評判。有醫生能夠直言不諱地指出其「欠妥之處」,是值得肯定的。至於說,該舉動到底是為了「蹭流量」還是出於「職業公心」,並沒有那麼重要。當然,「發聲質疑」是一回事,「說得對不對」「態度好不好」則是另一回事。

公允來看,此事中「同行人士」的質疑,儘管不無道理,可還是不免有些誤會和苛刻。比如說,「沒有判斷病人是否有反應和呼吸」,就屬於視頻不完整所導致的誤解;再比如說,「按壓的速度、深度、頻率不對」,這顯然是相較於教科書上的「完美操作」而言的……事實上,心肺復甦等急救技巧,是要在長期實踐基礎上才能夠熟能生巧的。女護士楊昆娥雖然是醫護人員,接受過相關訓練,但日常實戰中心臟按壓的機會或許也不多,臨時上陣的「手感生疏」是難免的。

「大體成功」與「細節瑕疵」並存,理應是我們評價「女護士救人」的兩個基本判斷。置於「街頭緊急救人」的場景下,楊昆娥的「道義勇氣」,以及「心理慌亂」和「技能缺陷」,都毫無保留地呈現了出來——恰恰因為「不完美」,才顯得更真實、更可貴。女護士楊昆娥既不是「專業典範」也不是「道德偶像」,她只是一位普通的醫護人員。對她「過度追捧」或「吹毛求疵」,都是不公平、不友好的。

醫者仁心,殊為難得;醫術精湛,更是可遇不可求。對於一場不完美的街頭急救,我們還是應當抱以最大程度的認可,然而這同樣並不妨礙以善意的「業務探討」,來推動知識科普和技能精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