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清三國脈絡

文儒風 發佈 2020-01-07T07:12:33+00:00

真正的三國時代自220年曹丕稱帝,至280年西晉滅東吳,凡61年,這期間,中華大地主要存在三個政權:曹魏、蜀漢、東吳。而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時代」是泛三國時代,包括三國時代以及之前幾十年的混戰期間,即起自公元184年黃巾起義,至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

真正的三國時代自220年曹丕稱帝,至280年西晉滅東吳,凡61年,這期間,中華大地主要存在三個政權:曹魏、蜀漢、東吳。

而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時代」是泛三國時代,包括三國時代以及之前幾十年的混戰期間,即起自公元184年黃巾起義,至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這一時期產生了中國戲劇將近十分之一的故事材料,成為中國人最熟悉的時代。

一部著名的歷史小說——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它發行的數量遠超過司馬遷的《史記》,更把這個時代的大小事件,傳播的連兒童們都知道。

我們要想了解這個時代,與其閱讀正式史籍,不如去看這部小說。不過要特別小心的是,在羅貫中筆下,曹操被歪曲為奸惡人物,諸葛亮被神話為會呼風喚雨,能夠占卜算卦的巫師。

董卓進京引發的大混戰

董卓到了洛陽後,他的涼州兵團馬上把洛陽控制。東漢朝廷原來那些分屬於袁紹、曹操的禁衛軍,在涼州兵團面前,噤若寒蟬。袁紹、曹操知道已無能為力,先後逃走。

董卓忽然高興地發現,他控制洛陽就等於控制皇帝,控制皇帝就等於控制全國。他本來只是一個地方部隊的將領,現在成了大漢主宰。太快的形勢變化,使他把政治看的太過於簡單。認為現在什麼都有了,只缺少威望,而建立最大威望的最大妙法,莫過於把舊皇帝廢掉,另立一個新皇帝。於是,他強迫劉辯退位,另立劉辯九歲的弟弟劉協上台。公元190年,更把劉辯和他的母親何太后殺掉。

董卓沒有想到,蠻幹不但不能建立威望,反而引起強烈反感,等於把攻擊自己的刀柄授給對手。果然,正苦於沒有藉口的對手有了藉口,各地反對董卓的武力,在東方集結,推舉門第最高的袁紹當盟主,討伐董卓。

董卓對洛陽是陌生的,他的根據地在關中(陝西中部),於是下令把首都遷到長安,距他進入洛陽只六個月。

皇帝和人民,一齊踉蹌上道。為了徹底執行,董卓縱火焚燒洛陽,自公元前12世紀周公姬旦在洛陽築城以來,經營了1400年的當時世界最偉大最繁華的都市,化成一片焦土,一百公里以內,不見炊煙。

居民倉促中向西搬移,既沒有計劃,又沒有準備,像押送囚犯一樣,涼州兵團夾馳道旁,奔騰鞭策,馬蹄的踐踏和飢餓疾病,使死亡相繼。

洛陽長安相距直線500公里,沿途堆滿屍體。

一個沒有政治頭腦的人偏偏坐在非得有政治頭腦不可的座位上,不啻坐在毒蛇的牙齒上。

董卓的暴發戶日子只有三年五個月。公元192年,當東方戰爭膠著時,宰相級官員王允唆動董卓最親信的部將呂布叛變,把董卓刺死,屠滅董卓三族。

關於呂布幹掉董卓的經過,民間流傳的是一個愛情故事。故事說,王允有一位美貌絕倫的乾女兒貂蟬。他先讓呂布跟她戀愛,等呂布著迷之後,王允卻把貂蟬送給董卓,向呂布宣稱是董卓搶了去的,激起呂布的殺機。

王允只是一個謀略家,不是一個有見識的政治家。那時皇帝的威信仍在,董卓死了之後,東漢朝廷下令大赦,社會似乎又有恢復正常的可能性。董卓手下大將牛輔,駐防陝縣(河南三門峽),不接受命令,擊敗前往接收他軍權的朝廷部隊。可是,不久他就死於軍營中的一次夜驚。他屬下的三個中級軍官李傕、郭汜、樊稠,決心投降,但他們曾經在大赦令之後繼續反抗,所以要求東漢朝廷再下一次大赦令。

王允堅決拒絕,他說:「剛剛大赦過,不到一個月,怎麼可以再赦?」三個軍官當然不願親自把頭塞到刀口底下,只有叛變到底。他們向長安進軍,並很快攻陷。霎時間,王允成了奸臣,就在長安城下,執行死刑。三個叛徒則成了東漢朝廷的柱石,昂然地下令鎮壓反對者。

政治,有時很嚴肅很殘酷,有時也很滑稽很幽默,好像一場精彩的卡通,使人忍俊不住。

三個不成材的癟三人物,分別擔任宰相元帥,共執朝政。合作了三年,到195年,李傕、郭汜把樊稠殺掉,接著李傕、郭汜也反目成仇。李傕劫持皇帝劉協,郭汜劫持文武大臣,就在長安城中對壘攻殺,五個月中,死傷數萬人。長安成了恐怖與飢餓的鬼城。後來由另一位大將張濟從中調解,兩個小軍閥才同意釋放劉協和群臣,讓他們東返洛陽。

劉協與群臣離開長安後,長安城空40餘日,強壯的人向外逃散,老弱互相殺害煮食。之後二三十年之內,關中很少看見行人。長安緊接著洛陽,成為第二個遭到浩劫的都市。

劉協和群臣剛逃出長安,兩個小軍閥就發現自己愚不可及地放掉了護身符,二人馬上又化敵為友,聯合率軍追趕。劉協像被緝捕的盜賊一樣,拚命地逃。196年,才算逃到洛陽。

洛陽早成一堆瓦礫,沒有房屋住,也沒有東西吃,大臣們親自到野外揀柴挖菜,有些就在斷瓦殘垣間餓死。有些懷中有珠寶的,就被士兵搶劫後殺死滅口。御前會議也只能在廢墟上舉行,好像一個三流的破爛劇團,士兵們圍著觀看,臉上露著看鬧劇時的驚奇和嘻笑。

這時,東漢朝廷的權威蕩然無存,全國被大小軍閥割據,無處不在混戰。東漢王朝劃全國為13個州,除兗州(山東西部)之外,混戰遍及12個州。最主要的軍閥,有下列人物:

這些軍閥有一個共同特徵,他們並非起義領袖,而全體都是東漢官員,他們表面上對皇帝十分尊敬,即令任用小小官員,也要上奏章請求批准,但實際上恰恰相反。當劉協逃回洛陽,正狼狽不堪時,沒有一個軍閥運送一粒糧食或一文金錢。

袁紹一度考慮過迎接劉協到他的地盤,但他又想到那等於平空弄一個管轄自己的主人坐在自己頭上,只有傻子才幹。

唯一的英雄人物是曹操,劉協逃回洛陽的次月,曹操就率兵抵達洛陽。洛陽太過於殘破,無法居住,於是遷都到他的根據地許縣(河南許昌)。

等到曹操開始用皇帝名義向全國發號施令,包括下詔責備袁紹擁兵割據的時候,袁紹那漿糊腦袋才恍然覺悟到皇帝的妙用。他既失去這個機會,唯一的辦法是硬著嘴巴宣稱曹操劫持皇帝。

袁紹用對付董卓的辦法對付曹操,他發動勤王軍事行動。劉協遷都許縣後四年,即公元200年,袁紹跟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東北古鴻溝渡口)決戰。

從袁紹建議利用董卓逼何太后和拒絕迎接皇帝兩件事上,可看出他的智力商數要差一截。決戰結束,他以絕對優勢的兵力而大敗。

赤壁之戰

以曹操為宰相的東漢朝廷的統一行動,遭遇到激烈的反抗。軍閥們當然不願東漢朝廷恢復權力,他們很滿意割據的現狀。

曹操擊敗了袁紹後,把黃河以北諸州收置於控制之下。208年,再攻擊以襄陽(湖北襄樊)為大本營的劉表。恰巧劉表逝世,他的兒子劉琮投降。投靠劉表的一支流亡部隊的首領劉備,當時正駐紮樊城(與襄陽隔漢水相望的城鎮),倉促南撤,到夏口(湖北武漢)跟劉表的另一個兒子劉琦會合。

曹操的部隊尾追南下,打算一舉蕩平劉備和盤據在江東(鄱陽湖以東地區)的孫權——孫策已死,由他的弟弟孫權繼承。這時候,雙方的兵力極端懸殊,曹操有二十萬人(對外宣稱有八十萬),孫權充分動員也不過四萬人,劉備、劉琦聯軍只不過可憐兮兮的一萬人。

劉備和孫權結盟,共同抵抗曹操的攻勢。劉備進駐樊口(湖北鄂州西北樊口鎮),孫權坐鎮柴桑(江西九江),派他的大將周瑜率領他所能投入戰場的三萬人,逆流迎戰。

曹操二十萬大軍從江陵(湖北江陵)順流而下,雙方在赤壁(湖北蒲圻西北)會戰,曹操軍大敗。

這一戰役最大的影響是確定了三國割據之局,曹操主持的北方再沒有能力集結這麼大的兵力。——東漢朝廷統帥曹操以絕對優勢而失利,我們檢討它的原因:

1、軍中正流行傳染病,使他的士卒一半以上喪失戰鬥力;

2、曹操自以為天下已定的驕傲和由驕傲而產生的嚴重疏忽;

3、運氣太壞。那時正是208年的嚴冬,一向都刮西風,偏偏在會戰時忽然颳起東風,使周瑜得以順風火攻,把曹操的戰艦焚毀(民間傳說是,全靠劉備的智囊諸葛亮築台祭天,上天特地「借」給他這一場本不應該有的東風)。

遠在成都的劉璋,因為受到漢中(陝西漢中)太守張魯的威脅,異想天開的想出一個主意,邀請在赤壁戰役中獲勝的主角之一的劉備,為他抵擋張魯。

這是劉備做夢都夢不到的好運,他在大混戰前期,始終弄不到一個大本營,像流寇一樣,四方投奔,正是窮途末路,竟有人把可以得到廣大土地的良機送上大門,使他迫不及待的滿口答應。

211年,劉備率領軍隊進入益州。在跟張魯作過象徵性的若干次戰鬥之後,212年,他隨意的找到一個藉口,跟劉璋決裂,214年,攻陷成都。

220年,曹操逝世,他的兒子曹丕立即奪權,把皇帝劉協趕下寶座,立國196年的東漢王朝滅亡。曹丕稱他的政權為魏,把都城從許縣遷回已逐漸復原的洛陽。

當消息於221年傳到成都時,劉備一向以劉姓皇族的後裔自居,於是他宣稱繼承劉協的帝位,建立(蜀)漢。222年,孫權從武昌(湖北鄂州)稍後遷往建業(江蘇南京)也宣布建立吳國,但暫未稱帝。

31年改朝換代大混戰,自190年袁紹在東方起兵討伐董卓,到220年,隨著東漢王朝的覆亡,而告結束。

三國時代

三國雖然各自獨立,但消滅對方,追求統一的觀念和軍事行動,並沒有停止。他們都希望由自己統一華夏,但誰都沒有這種力量。

曹魏開國皇帝曹丕跟他的父親曹操一樣,是一個傑出的文學家,但他缺少他父親的政治軍事才能,只能維持父親遺留下來的局面,不能再開創新局。他曾數次進攻東吳,但無法渡過長江。

曹丕死後,兒子曹睿繼位,比他父親還不如,每天所關心的只是建築宮殿。他死了後,朝廷大權最終落到司馬懿之手。司馬懿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當政,曹魏遂走到末路。

蜀漢開國皇帝劉備,因他最親信的大將關羽被東吳殺掉,以及荊州被東吳占領,於是向東吳宣戰。但在猇亭(湖北枝江西北猇亭鎮)會戰中,被東吳新起的年輕將領陸遜擊敗,一氣而死,他的兒子劉禪繼位。

劉禪乳名「阿斗」,是一個老實人,任用諸葛亮當宰相,把國家整個交給他。諸葛亮在安定好蜀國南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形下,對曹魏先後發動了五次進攻。可是五次軍事行動中,卻有四次失敗。

第一次於227年出發,於228年在街亭(甘肅莊浪)會戰中大潰。——就在這次戰役中,大將魏延曾經建議:由子午谷(秦嶺峽谷之一)奇襲長安。可是這種冒險的軍事行動,超出了諸葛亮謹慎穩健的性格,他不會不知道軍事行動有時是必須冒險的,但他不敢嘗試。之後曹魏有了戒備,也就永遠失去這個機會。

第二次仍是228年,諸葛亮在街亭失敗後,集結兵力,進攻陳倉(陝西寶雞),不能攻克,而糧食已盡,只好撤退。

第三次是229年,唯一的一次,把曹魏所屬武都(甘肅成縣)、陰平(甘肅文縣)兩郡民眾,全部遷入蜀漢屯墾,這對人口稀少的蜀漢國力,是一大幫助。

第四次是231年,進攻上邦(甘肅天水),而糧食又盡,敗還。

諸葛亮最大的困難是萬山叢中,糧運不繼,所以他決定改用屯墾政策。於是在第五次,即234年攻擊時,進到郿縣(陝西眉縣),沿渭水南岸,開墾耕種,作長期打算。

然而,就在郿縣近郊五丈原,諸葛亮逝世。這對人才缺乏的蜀漢是一個致命的損失,他的軍事職務由大將姜維接任,但宦官黃皓在劉禪身旁掌握大權,姜維的威望及能力又遠遜諸葛亮,維持殘局已很吃力,不能再有超過諸葛亮的發展,蜀漢也走到末路。

東吳開國皇帝孫權,當權時間最長,死的那一年(252年)已71歲,距他接替哥哥孫策的位置,有52年之久。

52年是一個漫長的日子,使他由英明而轉入昏庸,所以東吳內部一直亂的像一堆麥秸。經過多次政變,最後一任皇帝孫皓,又是一位標準型的殘暴亡國之君。

三國歸晉

三國時代迅速結束。

首先滅亡的是蜀漢。263年,司馬昭當權的曹魏派遣大將鍾會南征蜀漢。蜀漢大將姜維據守劍門關(四川劍閣北),戰事膠著。可是曹魏的另一位大將鄧艾卻從陰平郡(甘肅文縣),深入萬山,開闢一條小道,直趨蜀漢邊境重鎮江油(四川江油)。

這是從沒有人走過的原始山區,除了毒蛇猛獸外,沒有人類足跡。鄧艾兵團鑿山開洞,遇到斷崖絕壁,即身裹毛氈,翻滾而下,曲折盤旋,凡150公里(魏延出子午谷奇襲長安之計,也不過這般困難)。

占領江油後,即進入成都平原。劉禪聽說敵軍已距成都不遠,根本沒有想到抵抗,也沒有想到姜維大軍仍完整的屯在前方,就迫不及待的投降了。

蜀漢建立只有43年。

其次滅亡的是曹魏。征服蜀漢後的第二年(265年),司馬昭逝世,他的兒子司馬炎立即下令給曹魏最後一任皇帝曹奐,教他禪讓,建立晉政權。

曹魏建立只46年。司馬炎和曹丕,都是先由老爹奠定了基礎。他們在表面上雖然是開國皇帝,卻只是坐享其成的花花公子,沒有多少治國能力。

最後滅亡的是東吳,在殘暴皇帝孫皓統治下,人人都知道非亡不可,只有孫皓不知道,而且還雄心勃勃地想消滅新興的晉。曾有一位奇異的星象家為他卜了一卦:「庚子年,青蓋入洛陽。」

庚子,280年;青蓋,皇帝用的太陽傘。孫皓高興地跳起來,因為這分明指出那一年他就可以征服他的敵人。結果卻是晉於280年攻陷建業(江蘇南京),把孫皓活捉而去,果然連同他的青蓋,一齊被送到洛陽。

東吳建立59年,在三個國家中壽命最長。

就這樣,中華大地在晉王朝統治下,又歸於一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