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真是混血兒嗎?

歷史這些事兒 發佈 2020-01-07T08:50:52+00:00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君明王,他在位23年,政治清明,國家安定,人民安康,史稱「貞觀之治」,為後來唐王朝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位英主,自然會引起人們的關注,自古以來,研究唐太宗的人很多,在他的血統問題上,也發生了較大爭議。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君明王,他在位23年,政治清明,國家安定,人民安康,史稱「貞觀之治」,為後來唐王朝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位英主,自然會引起人們的關注,自古以來,研究唐太宗的人很多,在他的血統問題上,也發生了較大爭議。傳統觀點認為李世民為漢族血統,證據是新、舊《唐書》中李氏自言其為西涼王李暠後代的記載。 按李暠為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的建立者,世稱涼武昭王,他出身於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北)李氏望族,是漢代將軍李廣的後裔。既然李世民為李廣、李暠的後人,理所當然是漢族人。但是正史中的記載並不一定準確。

早在唐代,就有人敢冒殺頭的危險提出異議。據唐代僧人彥悰《唐護李世民像法沙門法琳別傳》記載,高僧法琳曾直言駁斥李世民的出身,他說.「琳聞拓跋達閣,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共苗,非柱下隴西之流地'認為李氏實出鮮卑族拓跋達閽宗族,而不是隴河望族宇民之後,法琳的說法比較可信。.一則僧人不打狂語,不會無端提出這樣重大的問題,二則沒有確切證據,他是不敢拿自已生命開玩笑的。

(宋書·柳元景傳)《新唐書·宗室世系表》對李氏一族另有相關記載。李淵祖父李虎有兄名「起頭」,有弟名「乞豆」,李起頭之子名「達摩」這些名字顯然帶有異族色彩,並非為漢族人所常用。而李氏的先祖在北魏時,做過弘農太守,名叫李初古拔,四字姓名在漢族中陳複姓外極其少見,由此不難推斷,唐宗室李氏應出白鬍族。

對新舊唐記載的李氏家族淵源,經現代學者考證,存在疏漏。李淵自稱出自隴西李氏望族,其祖父李虎因為這個原因被封為隴西郡公,而李淵四世祖李熙、曾祖李天錫卻出白河北趙郡李氏。隴西李氏與趙郡李氏本來沒有必然聯繫,北魏時,以趙郡李氏為望族,西魏時改封隴西李氏為望族,宗族郡望應是固定不變的,李氏家族卻頻繁更換郡望,可見,他們並不是真正的漢族血統出身.,隨意更改郡望,無非是想要獲得較高的政治地位.,他們的這種行為徹底暴露了其胡族的真實身份。

傳世的唐代畫家閻立本《步輦圖》,細緻描繪了李世民的容貌。他身姿豐偉,神態安詳,兩頰和下巴的鬍鬚捲曲著,與西城胡族男子有著近似的相貌特徵。從生理學來看,這多少與其胡族血統有點關係,.除此,李世民的性格、行為、擅長,噌好等,也集中體現了其胡族出身,首先,他貴為一代明君,卻在「玄武門之變」中殘忍殺害親兄弟,這與胡人的「喈血成性」一脈相承。顯然是繼承了寒外民族的優良傳統。其次,他嗜愛駿馬,生前有良駒萬匹,死後也要在墓前設立「昭陵六駿」陪特左右,一定程度上顯露了遊牧民族所共有的「戀馬」情結。

種種跡象都表明了李世民的胡族身份,另外,還可以找到一些旁證來證明李世民出自胡族。據《舊唐書·李元嚶傳》載,李世民侄孫膝王李涉「狀貌類胡面豐碩」,明顯具有異族人的特徵。又唐代劉梀《隋唐嘉話》說,隋末王世充部將單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為「胡兒」,這不應是諷刺挖苦之語,而是揭了李世民家族的老底兒,令他特別惱火。最突出的例證是李氏家族中部分人的婚姻,顯著地帶有胡人婚俗遺風。如唐高宗李治在太宗死後,納其父才人武則天為昭儀。

進號宸妃。唐明皇也不顧眾人反對,公然納其兒媳楊玉環為貴妃。 這些行為,用漢族的禮儀來看有違倫理,不符合道德規範,但以胡人眼光觀之,並無不妥之處。南宋理學家朱熹曾批評說:「唐源流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道明了此中緣由。 還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據學者考證也帶有胡族的痕跡。陵前原有的14個「番西」雕像雖已不知去向,但也應該與墓主有一定聯繫。昭陵的駿馬石刻為中國歷代帝陵所獨有,它代表了一種特定的陪葬習俗,這種習俗只能來自於塞外民族。綜上言之,這此旁證進一步證明了唐太宗的身上確實流淌著胡族人的血液,他的民族屬性應該是胡族而不是漢族。

開創大唐基業的李世民,竟然是胡人血統,似乎令人不可思議,因此招致了一些人的反駁。他們認為,《步輦圖》中李世民的肖像,儘管鬍鬚有此捲曲,但這是畫家的誇飾之筆,不一定是真實情形。以此來判定李世民為胡族血統,未免太武斷。唐太宗弒兄奪位,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這種殘忍手段並非他所獨創,早在春秋時期,就已有了殺父弒兄、奪占王位的醜行,而兩漢、魏晉南北朝時為了搶奪皇位,父子相殘、兄弟互戕之事也時有發生。這些人中,既有漢人,也有胡人,如果僅以奪位者所用手段的毒辣兇殘來斷定其族屬,那難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因此,也不能用「玄武門」之變中唐太宗的所作所為來認定他是少數民族後裔。歷代開國君主在未取得帝位之前,大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如東漢光武帝劉秀、晉武帝司馬炎等。騎馬作戰是他們應具備的本領,唐太宗自然也不例外。 李世民出身於豪門,其父兄皆能騎射,作為胸有大志的李家二公子,注重學習兵法,喜歡騎馬射箭,所以,根據李世民擅長騎射而臆斷他足胡人也是不足取的。愛馬並非遊牧民族的獨特風俗,在漢族中也不乏其例,如項羽有馬名「騅」,項羽視之如生命,即使在他兵敗烏江時,也不忍心將其殺害,而將它送給了烏江亭長。 漢武帝也酷愛名馬,當李廣利在攻火大宛向其進奉「汗血」寶馬時,他驚呼其為「天馬」。可見,「昭陵六駿」陪葬石刻也不能充分證明唐太宗為塞外民族後裔。 至於李世民後代的亂倫行為,這在性關係比較自由的唐代算不上醜聞,而且也很少提到倫理的高度認識這點。往往倒是人的情慾戰勝了倫理,李治、李隆基均為美色所迷。全然忘記了道德人倫,才做出令後人恥笑的荒唐事來,這與其胡族血統沒有必然聯繫。

由此可見,唐太宗李世民根本不是什麼胡人後裔,他就是徹頭徹尾的漢族人。然而,結合魏晉南北朝時的史實,完全認定李世民是漢族人,似有不妥之處,因而有人提出了一種折衷的觀點,認為他是漢族與胡族的混血兒。其一,李世民先祖並非涼武昭王李暠之後,因而也就不是西漢「飛將軍」李廣的後人,他的真正祖籍應在今河北趙縣。唐高租李淵自稱祖居隴西狄道是為了抬高自己的門第,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 目北魏孝文帝改革以來,其統治地區允許胡漢通婚,李氏又與鮮卑族雜居在一起,因此李世民身上應流淌著胡人的血液。 還有人認為,北魏時期,太行山以東地區有五大望族王、李、崔、鄭、盧,其中李姓為鮮卑族中一大姓氏,是漢化後取的漢姓。

《舊唐書·高祖本紀》也有李淵祖父李虎在北魏時被賜姓大野氏的記載,由此推斷李氏先祖應為鮮卑貴族大野部的姓氏。《舊唐書》故弄玄虛,畫蛇添足,無意中漏了馬腳。 這麼來看,李世民成了胡族血統,但根據北魏異族可以通婚的法令,他的身上又涌動著漢族人的血液。其二,對於李淵的血統,學術界仍存在著三種觀點;河北趙郡破落貴族、鮮卑族大野部和老子李耳後裔。目前尚沒有足夠證據說明他不是漢族。即使是漢族,李淵也不是純種,他身上仍有胡人血統。 其母獨孤氏為鮮卑族,顯然李淵是混血兒。 他又娶妻竇氏,據竇氏言,其父竇毅託言是東漢竇章之後,漢末章子亡奔匈奴部落封為部落大人,實際上是匈奴人,最起碼也是匈奴化的漢人。竇毅妻宇文氏系出匈奴,那麼竇氏必然具有胡族血統,她與李淵生的兒子李世民當然是混血兒了,這不是虛妄之談,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其三,唐太宗李世民的言行舉止也表明丁其作為混血兒的特徵,他曾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畢依朕如父母。"

倘若他沒有胡族血統,是絕不會呪田如此英明果敢的話的。 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說:「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顏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 這也明確說明李世民是混血兒。

李世民究竟是不是混血兒,至此已有了較為清晰的眉目,他的身上確實流淌著胡漢兩族的血液。 出身不能由自己選擇,這不能視為李世民的「短處」。應當看到,這與社會大環境有直接關係,是北朝至隋唐時期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促成了這一事實。 或許是他深受胡族與漢族兩種文明的影響,才形成了勇猛善戰、做事果斷、胸襟開闊、大度容人而又善於聽取不同意見的豪爽開放的性格,從而開創了國家鼎盛、各民族友好相處的貞觀盛世。後人在評論李世民時,說的多是這位明君的豐功偉績,看的是他對歷史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對於他身上帶有什麼血統,則不必過多計較。中華民族本來就是眾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李世民無論是否為混血兒,都是值得肯定和讚揚的一代英主。

參考資料《新唐書》《新唐書·宗室世系表》《資治通鑑》《金明館叢稿》《舊唐書·高祖本紀》《步輦圖》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