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樂活 期盼——記吉水縣八都鎮中村村民的心聲

井岡山報融媒體 發佈 2020-01-22T09:42:40+00:00

□本報記者吳廣城「一開始聽說要搬遷,故土難離的我們大都接受不了,不管移民幹部怎麼做工作,換回的都是我們的冷嘲熱諷。」日前,記者走進吉水縣八都鎮中村移民新村,村民們紛紛敘述著他們對移民前後的回顧、樂活和期盼。

□本報記者 吳廣城

「一開始聽說要搬遷,故土難離的我們大都接受不了,不管移民幹部怎麼做工作,換回的都是我們的冷嘲熱諷。」

「現在好了,我們搬到了這麼漂亮的移民新村:整齊劃一的房舍,一流的綠化亮化,整潔的村容村貌,便捷的出行條件,過上了既舒心又快樂的愉悅生活。」

……

日前,記者走進吉水縣八都鎮中村移民新村,村民們紛紛敘述著他們對移民前後的回顧、樂活和期盼。

移民幹部是我們永遠的親人

中村村是2011年建設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時整體搬遷安置的移民村。該村曾是有名的窮村,常遭水淹,基礎設施薄弱,環境衛生髒亂差現象突出,「遠看青山綠水,近看垃圾成堆」便是當年該村的真實寫照。即便如此,聽說要搬遷,故土難離的村民們一時還是難以接受。翻白眼、吐口水、罵髒話……移民幹部經常受到群眾的冷待,許多同志委屈到偷抹眼淚,可擦乾了眼淚,轉身又撲到工作中。

人手一個筆記本,專門記錄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及時協調解決;隨身一本算帳本,對照移民政策,哪家哪戶能補償多少,一分一厘算得清楚明白;哪家建房缺勞力,主動上門幫忙挖牆腳、砌牆基、挑水泥……剛進村時,沒在農村生活過的工作組成員彭軍還是個白凈書生,一段時間下來彭軍變了,臉曬黑了、手長繭了,還學了一口像模像樣的土話,村民們都心疼地說他變成「中村人」了。

移民群眾的心就這樣一點一點被暖化。從「臉難看、話難聽、水都喝不到一口」,到後來把工作組的同志當親戚朋友,工作組的真情付出贏得了村民的信任與支持,中村村的移民工作順利推進。

移民新村是我們樂活的棲所

2012年1月動工建設移民搬遷安置房;2013年6月前完成全部225棟安置房建設,移民全部搬遷入住;2013年8月底完成學校、村部、公園及水、電、道路硬化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工作。中村移民新村建設速度快、設施配套完整,是吉水縣94個移民新村中最好的示範點之一。

目前,高標準規劃、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的美麗移民新中村已全面建成。

眼前的中村移民新村讓記者耳目一新:遠望,幾排整齊劃一的連體別墅掩映在鬱鬱蔥蔥的樹林間;近看,錯落有致的村居,白色外牆、青灰瓦頂與周邊自然景色渾然一體。村裡的路面全部水泥硬化,自來水龍頭、綠化小景觀、大理石圍欄隨處可見;一座休閒廊亭建在山間瀑布旁,三兩村民坐在廊亭里聽水閒談……好一幅新農村新生活的畫面!

進村的水泥路兩旁開闢了綠地,種上了羅漢松和紅楓樹等顏色各異的樹,讓人仿佛走進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城市小區里。

「以前我們住的地方一下大雨就漲水,住的都不安生,想不到今天能住上小洋樓,政府還貼補村民不少錢養豬養牛。」中村村黨支部書記朱秋根介紹,中村村不但全面完成了環村公路、巷道硬化和給排水、供電、學校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還開通了公交車,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乘坐公交往返縣城。

期盼移民新村更美好的未來

回顧過往,當「要我搬」轉變成移民內心的「我要搬」、「要我建」轉變成「我要建」,美麗家園的夢想正迅速從紙上落到中村村的現實里。

謀劃移民長遠發展,培植新村產業發展。近年來,中村村策應吉水縣大力實施的「雙十雙百計劃」,重點打造培植產業示範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和產業發展能手,進一步加大移民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培訓效果。同時,與「雙學雙用雙服務」活動相結合,大力培養移民實用技能,有效促進村兩委幹部和村民學技能,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美好的藍圖,加上正在一步步將這些藍圖變為現實的建設工程,高高地吊起了村民們的胃口。

「作為村支部書記,我要竭盡全力引導村民發展井岡蜜柚、高產油茶、花卉苗木、水產養殖、楠木以及休閒觀光農業等增收致富產業。」朱秋根說,村民們對於目前的生活環境和水準還比較滿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抱有更大的期盼,他們期盼國家出台更多更好的移民新政和鄉村振興好政策,把中村打造得更加美麗富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