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的另一面:明朝皇帝為何大多市井氣息濃厚?

講經說史 發佈 2020-01-22T09:53:25+00:00

他曾大興文字獄,對於"僧"、"賊"等一系列詞語嚴禁別人提起,哪怕是諧音同意。他血腥的打壓和屠殺造成了許多冤案與錯殺。他還規定了許多祖訓傳之於子孫,讓子孫也根據他的祖訓來辦事。某種程度上,明朝大多皇帝身上體現出一種自卑的心態,缺乏皇家氣質,甚至言行舉止非常平民化與市民化。還有一個導

作者:爛柯人


引言:

最近熱播的影視劇《大明風華》,為我們展示了明朝宮廷典雅的一面。而歷史上,很多明朝皇帝卻有很強的民間市井氣息。那麼他們身上的這些市井氣質是怎樣煉成的呢?隨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明朝皇帝的平民化傾向

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的身份曾為乞丐和和尚,或許因為這個原因,他身上的氣質相比於歷代的開國君主,缺乏一種王霸之氣,基於這種自卑的心理,朱元璋在位期間,嚴禁別人談及他的身世。他曾大興文字獄,對於"僧"、"賊"等一系列詞語嚴禁別人提起,哪怕是諧音同意。他血腥的打壓和屠殺造成了許多冤案與錯殺。他還規定了許多祖訓傳之於子孫,讓子孫也根據他的祖訓來辦事。某種程度上,明朝大多皇帝身上體現出一種自卑的心態,缺乏皇家氣質,甚至言行舉止非常平民化與市民化。

還有一個導致明朝皇帝平民化傾向的重要因素,就是明朝皇帝很多都有民間生活的經歷。永樂帝、景泰帝、嘉靖帝、崇禎帝都是由藩王入繼大統,長時間在民間生活。而宣宗朱瞻基長時期隨祖父南征北戰、英宗朱祁鎮曾被蒙古瓦剌部俘虜,也使他們了解民間疾苦。而仁宗朱高熾、隆慶帝朱載垢、光宗朱常洛都長期受父親猜忌,在王府養精蓄銳,因此也十分關心民間疾苦,以獲得同情和支持。相比於其他王朝的皇帝,明朝大多皇帝都有民間生活和成長的經歷,所以對民間情況比較了解。

我們可以拿明宣宗朱瞻基舉個例子。明宣宗朱瞻基還有一個綽號叫"促織天子"。明朝開創工作在洪武、永樂兩朝已經基本完成。朱瞻基即位後,明王朝已經結束了大規模對外的軍事活動。朱瞻基是一位文武雙全,早年曾隨爺爺南征北戰,養成好動的性格,所以貪玩也好玩。他最新喜歡的娛樂項目就是"促織",也就是鬥蛐蛐。他讓宦官和官員在全國各地選擇上好的蛐蛐,帶到宮中角斗。於是上行下效,促織之風風靡天下。朱瞻基雖然英明,但他不會想到他這個小小的愛好給人民帶來多大的負擔,皇帝以為命令地方上貢蛐蛐是小事,而地方官為討好皇帝,要千挑萬選。所以強行攤派給百姓。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就有《促織》一文來諷刺此事。講述有個小官遇到一個上好蛐蛐,用自己的愛馬換來,卻因兒子好奇偷玩而逃走,兒子因此而嚇死。隨後兒子魂魄變為一隻蛐蛐,送進宮中,戰無不勝,給家裡帶來很多好處。此文特意諷刺這位"英明君主"的"苛政"。


二、大明的平民后妃

明朝皇帝相比於其他王朝,后妃也多來自民間。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明確規定"凡天子及親王后妃宮人等,必須選擇良家女子,以禮聘娶,不拘處所,勿受大臣進送,恐有奸計,但是娟妓,不許押近"。他強調皇家挑選后妃的原則首要為"良家女子"。而為了避免強大的外戚專權和大臣有奸計,大臣特意送進的也被禁止,明代皇帝大多都從身份、地位都相對低的家族中選擇后妃。

就拿最近熱播劇《大明風華》中宣宗的兩位皇后來講,根據《明史—后妃傳》記載,宣宗寵愛孫貴妃而廢皇后胡善祥,立其為後。史書沒有記載胡皇后的出身,但記載孫皇后父親為山東鄒平一個小小的縣衙主簿。而通檢《明史—后妃傳》,后妃大多出身卑微,所以可推胡皇后門第也不會太高。一方面,正如朱元璋所警惕,后妃出身卑微的確無法形成強大的外戚集團。但另一方面,皇后出身卑微就會深受市民文化的影響,與名門閨秀接受的貴族教育有一定差別,這種氣質會直接傳遞到他們撫養長大的孩子身上,致使明朝很多皇帝帶有濃厚的平民氣息。

三、貪財的明朝皇帝

明朝皇帝還有一個很強的市井化傾向,那就是十分貪財。按理來說,皇帝富有天下,不應該關注金錢,而明朝很多皇帝卻費盡心機往自己腰包裡面撈銀子。明朝中期,隨著全球航海時代的開啟,許多北美、日本的白銀通過海路運到中國,中國市場上白銀數量劇增。萬曆皇帝以為是國內新發現了銀礦,派遣礦監稅使全國尋找銀礦,給人民帶來很大的煩擾,引起了很多地方的民變。

正德皇帝則更加過分,他以設立荒淫的豹房、喜歡帶兵打仗、給自己加將軍封號而出名。此外,他對做生意也十分感興趣。他經常在宮中進行模擬市場,即讓宮女、太監扮演店家和顧客,進行模擬交易,並且設立市正來管理市場。自己則也會開設攤點,換上商人的服裝,與"顧客"討價還價,並且樂此不疲。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天啟帝,經常派宦官上街兜售他自己製作的工藝品,上刻"御刻"二字。皇上刻的,銷路肯定很好,他為此很是洋洋得意。


爛柯人說:

明朝皇帝身上大多缺乏皇家的貴族氣質,前代皇帝縱然有不務正業,不愛處理政務者,如陳後主、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但他們感興趣的是文人詞客所愛好的吟詩作畫寫書法等相對充滿文藝氣質的愛好。但明朝皇帝愛好卻有很強的民間氣質,如宣宗鬥蛐蛐、武宗做生意、熹宗當木匠。這種強烈的民間氣息或許從朱元璋開始就奠定了,朱元璋因為乞丐、僧人出身,十分自卑,給子孫訂立祖訓嚴加限制。此外明朝很多皇帝因種種原因有民間生活經歷。同時,明朝后妃大多出身卑賤,其身上的市井氣息對於皇子教育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

許大齡、王天有《明朝十六帝》,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版。

趙秀麗:《"角色失范":明代"問題皇帝"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