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聽工資就走人?薪酬保密制度不是開除員工的藉口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0-01-07T10:03:20+00:00

近日,一起「員工詢問工資被開除」的案例,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據人民網報導,有不少公司將「禁止私下交流工資獎金」寫入用人合同,甚至有公司讓員工簽訂收入保密協議,明確違反者將被開除。有媒體調查發現,多數網友認為薪酬屬於個人隱私,可以保密,但打聽別人薪酬就被開除,未免太過分。

近日,一起「員工詢問工資被開除」的案例,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據人民網報導,有不少公司將「禁止私下交流工資獎金」寫入用人合同,甚至有公司讓員工簽訂收入保密協議,明確違反者將被開除。有媒體調查發現,多數網友認為薪酬屬於個人隱私,可以保密,但打聽別人薪酬就被開除,未免太過分。

在很多公司里,薪酬保密制度都是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也有個別公司會把它寫進公司章程。一方面,我國的相關法律並未明文禁止企業實行這一制度,但另一方面,也有法律人士認為,為了落實勞動法中「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的規定,企業對員工薪酬不得保密。為此,企業能否執行薪酬保密制度,一直以來都處於法律的爭議地帶。

一般情況下,薪酬保密制度都只會在公司內部管理中發揮效力。因此,只要公司沒有直接違反法律規定的同工同酬原則,司法機構一般不會幹涉公司行為。但是,一旦有員工因為違反薪酬保密制度被公司開除,選擇通過法律手段維權,司法機關在實踐中往往會站在勞動者一邊,認定公司制度違背了員工的知情權與同工同酬的法律精神。據媒體報導,曾在一家商貿公司做銷售的何某,不久之前因詢問過同事工資而被開除,她向法院提起訴訟後,法院認為該公司規章制度中「對員工個人收入情況實行保密」的做法違背了法律中的同工同酬規定,因此認為公司的行為構成違法,並判令公司向何某支付了經濟賠償金。

這樣的案例說明,儘管薪酬保密制度並未被法律明文禁止,但在實踐中,倘若有企業以此為依據侵犯員工權益,很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不過,想要徹底解決相關爭議,明確判定薪酬保密制度是否合理,依然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畢竟,我國並不奉行判例法,僅憑已有判例,無法實現「一錘定音」的作用。只有確保法律準繩的恆定與清晰,才能更好地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一些企業將薪酬保密制度寫入公司章程中,可能是為了減少員工之間的攀比,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與工作效率。這樣的初衷或許情有可原,但無論如何,企業都不能濫用相關規定,甚至把這種規定當成無理裁員的藉口。

合理的薪酬制度,理應給予員工充分的尊重與理解,並保證收入分配與績效考核公開、透明。事實上,許多員工之所以熱衷於打聽同事工資,就是因為他們對工資的評定與發放機制有所懷疑。比如在之前提到的案例中,維權者何某就是在發現與她從事相同工作內容、業績不相上下的8位同事比自己掙得多之後,才開始到處打聽工資的。企業的薪酬制度,不僅涉及員工的實際利益,也與企業的凝聚力與經營前景息息相關。隨著這個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企業在面對「員工打聽工資」問題時,還需更加審慎地加以處理。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