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不到一萬五 韓國頂級博士後紛紛「跳槽」國外

紅星新聞 發佈 2020-01-07T10:26:41+00:00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如今,韓國科研第一線出現了一種現象:本該是該國科學研究主幹力量的新人博士們,竟然紛紛把韓國拋在了身後。據韓國科學技術企劃評價院(KISTEP)的調查發現,韓國每年畢業的5600餘名理工科博士裡面,有28.5%的人希望去外國工作。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如今,韓國科研第一線出現了一種現象:本該是該國科學研究主幹力量的新人博士們,竟然紛紛把韓國拋在了身後。據韓國科學技術企劃評價院(KISTEP)的調查發現,韓國每年畢業的5600餘名理工科博士裡面,有28.5%的人希望去外國工作。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KBSI)的統計數據也顯示,該國每4名新畢業的博士里就有1人去海外工作。

圖源:《科學》雜誌

韓國博士後月薪連1.5萬都達不到

2017年從首爾某私立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博士畢業的尹鳳准(音)已經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工作了2年多,如今,他在該校做博士後研究。在接受採訪時,尹鳳准表示很無奈:「要成為獨立的研究者,博士後是必須經歷的階段。但在韓國,博士後一個月的收入連25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4974元)都達不到,根本沒有辦法集中精力搞研究。」

報導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韓國科研在項目經費、設備硬體等方面一直處於國際落後地位。經過韓國政府的不斷投入,現在韓國的科技工作者們普遍認為,「韓國在提升硬體水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留住人才,尤其是那些具有「最高生產性」的博士後。一個尷尬的現狀是,跟10年前相比,韓國理工科的新人博士有一大半都在海外研究機構工作。

博士後:集體研究效果更好

談及博士後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不妨看一看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研究室的人員構成。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的安德烈·蓋姆教授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憑藉將「夢幻新材料」石墨烯從黑鉛里成功分離而獲得了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研究團隊一共有8名博士後,以及另外8名在讀的博士研究生。另外,在發現石墨烯的當時,諾沃肖洛夫教授也是蓋姆教授研究室的一名博士後。

安德烈·蓋姆教授(左)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在實驗室。圖源:《時代》周刊

韓國木浦大學物理系教授宋素錕(音)曾經是上述兩位教授研究室的博士後。在接受採訪時宋素錕表示:「跟許多有研究能力的博士後在一起並行研究,可以同時取得許多成果。這種相乘的效果非常大。」

哈佛大學物理專業的金·菲利普教授幾乎和蓋姆教授團隊在同一時間發現石墨烯,有觀點認為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應該有他的一份。金教授的研究室現在有12名博士後以及14名在讀博士研究生。

首爾大學化學專業的洪秉鉉教授是韓國在石墨烯研究領域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的研究室里,一共有3名博士後和11名在讀博士研究生。雖然在讀博士研究生的數量與前兩個團隊相差不大,但博士後的數量明顯少了許多。更誇張的是,韓國學術界還有聲音表示:「其他研究室連一個博士後都沒有。」

去國外收入是韓國國內的兩倍

待遇差,是造成韓國科學研究第一線沒有博士後的最主要原因。據尹鳳准透露:「同樣專業的博士後,在美國的收入比韓國國內高2-3倍。」在美國,除了那些學術研究領域的帶頭人之外,大學及旗下研究所都可以直接雇用博士後為其服務。

在美國,博士後第一年的收入至少有5萬美元,之後會隨著服務年限的增加而上漲。在德國,除了保障博士後6年的僱傭期之外,如果在此期間生孩子,還會相應延長2年。這些優厚條件就是為了確保研究的長期性和穩定性。

韓國的現有體制在博士後的僱傭與薪酬方面沒有明確規定。韓國一位生物學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韓國,博士後主要是受僱於有研究項目的教授。每個教授給出的待遇各不相同,有高有低。另外,博士後也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問題——身份不穩定,因為既不是在校生,也不是教授。」

日本跟韓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事實上,韓國的研究文化也導致了大量的人才向海外流失。韓國沒有5-10年的長期性研究項目,即便存在類似的項目,基本上也是以1年為單位,而且要求課題達成率必須為100%。一位在韓國取得博士學位、現在在美國一所大學進行研究的博士後表示:「韓國在聘用教授的時候,也不會考慮應聘者是否具有海外博士後的經歷。而這一點,在西方國家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優勢。」

日本的情況正好和韓國形成了鮮明對比。日本的科研人才大多數都留在國內進行科學研究。在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些科學家里,有不少人甚至沒有海外留學經歷,完全是徹頭徹尾的「國產品牌」。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益川敏英教授在領獎的時候,甚至都還沒有辦護照。有意思的是,由於日本不少科學家都沒有出國經驗,還曾一度在日本國內引發廣泛擔憂:「日本的科技水平遲早會落後於世界其他先進國家。」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羅天編譯報導

編輯 李彬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