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都城史話·東漢卷》之二十一:號稱長者的漢章帝

野叟雜談 發佈 2020-01-07T11:16:57+00:00

漢章帝劉炟(dá)是漢明帝的第五子,賈貴人所生,但自幼就被馬皇后所撫養,在永明三年(60年)被立為太子。永明十八年(75年)漢明帝去世後,太子劉炟即位,是為漢章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政治相對比較清明,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延續了東漢前期的太平景象,史稱「明章之治」。

漢章帝劉炟(dá)是漢明帝的第五子,賈貴人所生,但自幼就被馬皇后所撫養,在永明三年(60年)被立為太子。永明十八年(75年)漢明帝去世後,太子劉炟即位,是為漢章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政治相對比較清明,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延續了東漢前期的太平景象,史稱「明章之治」。

後來魏文帝曹丕評價東漢的皇帝時曾經說:「明帝察察(專在細枝末節上顯示精明,很苛刻),章帝長者。」(《後漢書》第159頁)漢明帝性情嚴苛,在位期間多次興起大獄,很多人受到株連。漢章帝則是性情溫和,即位後就改變了漢明帝的嚴苛政風。剛即位不久,他就在詔書中表明了自己施政理念,說:「群公庶尹,各推精誠,專急人事。罪非殊死,須立秋案驗。有司明慎選舉,進柔良,退貪猾,順時令,理冤獄。『五教在寬』,帝《典》所美;『愷悌君子』,大雅所嘆。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後漢書》第132-133頁)此後,漢章帝多次告誡各級官員,不得濫用酷刑。建初五年(80年)的詔書中,漢章帝就要求對濫用刑罰者進行追究:「孔子曰:『刑罰不中,則人無所措手足。』今吏多不良,擅行喜怒,或案不以罪,迫脅無辜,致令自殺者,一歲且多於斷獄,甚非為人父母之意也!有司其議糾舉之。」(《後漢書》第140頁)對漢明帝時期一些大獄,漢章帝下令儘快結案,及時結束株連。此前因為楚王、淮陽王謀反案件被牽連流放的人,被漢章帝赦免放還的有四百多家。漢章帝還禁用酷刑,在尚書陳寵的建議下,廢除了刑罰殘酷的條文五十餘條。在元和元年(84年)的詔書中,他再次強調要禁止酷刑:「律云:『掠者唯得榜、笞、立。』又《令丙》,棰長短有數。自往者大獄已來,掠考多酷,鑽鑚之屬,慘苦無極,念其痛毒,怵然動心。書曰『鞭作官刑』,豈雲若此?宜及秋冬理獄,明為其禁。」(《後漢書》第146頁)漢章帝還下令除去以往一人犯謀逆等大罪則親屬皆受牽連的禁令。在元和元年另一份詔書中,漢章帝下令:「往者妖言大獄,所及廣遠。一人犯罪,禁至三屬,莫得垂纓仕宦王朝。如有賢才,而沒齒無用。朕甚憐之,非所謂與之更始也。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但不得在宿衛而已。」(《後漢書》第148頁)解除了對罪犯家屬的禁錮,允許他們出仕做官,只是不讓他們擔任宮廷宿衛而已。對於犯罪的人,也往往是減刑後遷到邊境地區。

吏治好壞關係政治是否清明,所以漢章帝非常看重吏治。他認為地方官在施政的時候,以清靜無為為上,儘量減少對民眾的干擾。而且一定要注意寬嚴適當。元和二年,漢章帝在詔書中說:「夫俗吏矯飾外貎,似是而非,揆(kuí,估量)之人事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朕甚饜之,甚苦之。安靜之吏,悃愊(kǔnbì,至誠)無華,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如襄城令劉方,吏人同聲謂之不煩,雖未有它異,斯亦殆近之矣。間敕二千石各尚寬明。而今富奸行賂於下,貪吏枉法於上,使有罪不論而無過被刑,甚大逆也。夫以苛為察,以刻為明,以輕為德,以重為威,四者或興,則下有怨心。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勉思舊令,稱朕意焉。」(《後漢書》第148頁)不僅表彰了無為而治、樸素無華的襄城(今河南襄城縣)縣令劉方,而且還要求地方官一定要避免出現「以苛為察,以刻為明,以輕為德,以重為威」四種現象。

官吏的選拔是吏治的一個重要方面,漢章帝十分看重賢才的選拔任用。建初元年(76年)曾經發生過一次地震,漢章帝認為導致地震的原因之一就是官吏選拔不當。他在詔書中說:「選舉乖(違背)實,俗吏傷人,官職耗亂,刑罰不中,可不憂與?昔仲弓,季氏之家臣,子游,武城之小宰,孔子猶誨以賢才,問以得人。明政無大小,以得人為本。夫鄉舉里選,必累功勞。今刺史守相,不明真偽,茂才孝廉,歲以百數,既非能顯,而當授之政事,甚無謂也。每尋前世舉人貢士,或起畎畝,不系閥閱(門第)。敷奏以言,則文章可采;明試以功,則政有異跡。文質彬彬,朕甚嘉之。其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國守相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各一人。」(《後漢書》第133頁)在此,他不僅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而且還要求有關高級官員向朝廷舉薦賢良。建初五年(80年),漢章帝再次強調了要加強地方官員的提拔任用。他下詔說:「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其先至者,各以發憤吐懣,略聞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於左右,顧問省納。建武詔書又曰:『堯試臣以職,不直以言語筆札。』今外官多曠,並可以補任。」(《後漢書》第140頁)

漢章帝即位後,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繼續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在他即位的次年,建初元年(76年)他就下令將上林苑等皇家苑囿給予貧民耕種。在元和元年(84年)的詔書中說得更為明白:「王者八政,以食為本。故古者急耕稼之業,致耒耜之勤,節用儲蓄,以備凶災。是以歲雖不登,而人無飢色。自牛疫已來,穀食連少,良由吏教未至,刺史、二千石不以為負。其令郡國募人無田欲徙它界就肥饒者,恣聽之。到在所,賜給公田,為雇耕傭,賃種餉,貰(shì,出租)與田器,勿收租五歲,除算三年。其後欲還本鄉者,勿禁。」(《後漢書》第145頁)不僅政府撥給公田,而且還提供種子、農具,連續五年內不用繳納田租,三年內免除算賦(成人人頭稅)。將來想回歸自己的故鄉,政府也不干涉。

遇到水旱災害就會出現流民,對於社會安定構成嚴重威脅。漢章帝一再下令對流民進行安撫。建初元年正月,漢章帝就下詔要求各郡國詳細核實需要救濟的貧民數量,如果流民願意回原籍的,要給予物資保障,讓他們能夠回到家,沿途允許流民到政府機構中住宿。他還要求地方長官一定要把事情落到實處,他說:「其各實核尤貧者,計所貸並與之。流人慾歸本者,郡縣其實稟,令足還到,聽過止官亭,無雇舍宿。長吏親躬,無使貧弱遺脫,小吏豪右得容奸妄。」(《後漢書》第132頁)在以後的詔書中,他多次強調了對於流民問題的關注。

相對而言,東漢前期的帝王都比較注重節儉,漢章帝也是如此。建初二年,漢章帝在詔書中深切表達了對京師權貴們奢靡之風的不滿,要求有關部門一定要嚴加督查,切實改變洛陽城的風氣。他說:「而今貴戚近親,奢縱無度,嫁娶送終,尤為僭(jiàn,超越名分)侈。有司廢典,莫肯舉察。《春秋》之義,以貴理賤。今自三公,並宜明糾非法,宣振威風。朕在弱冠,未知稼穡(種莊稼)之艱難,區區管窺,豈能照一隅哉?其科條制度所宜施行,在事者備為之禁。先京師而後諸夏。」(《後漢書》第134-135頁)同年,漢章帝還下令山東地區停止向朝廷貢獻精美的絲織品。建初七年,漢章帝曾經到河內(治今河南武陟縣西南)一帶巡視,在下詔禁止地方官驚擾百姓的同時,說自己出宮沒有帶多少隨從,不需要地方額外供奉,而且自己出宮巡視就是要「動務省約」,甚至恨不得能如晏子那樣「脫粟瓢飲」,希望這次巡視「所過欲令貧弱有利」。(《後漢書》第143頁)

漢章帝對民眾的關心,還體現在他對孕產婦的體恤以及對孤兒的關愛方面。人口的增長往往被看成是國家太平的標誌。政府為了鼓勵生育,規定婦女產子可以三年不用服勞役。漢章帝在此基礎上,出台了進一步的體恤措施。元和二年,漢章帝下詔說:「令云:『人有產子者復,勿算三歲。』今諸懷妊者,賜胎養穀人三斛,復其夫,勿算一歲,著以為令。」(《後漢書》第148頁)給予懷孕的婦女每人三斛「胎養谷」,還允許她丈夫一年不用服勞役。元和三年,漢章帝還在詔書中對孤兒問題給予了關注,他下詔說:「蓋君人者,視民如父母,有憯怛(cǎndá,憂傷,悲痛)之憂,有忠和之教,匍匐之救。其嬰兒無父母親屬,及有子不能養食者,稟(bǐng,賞賜穀物)給如律。」(《後漢書》第154頁)要求對孤兒,以及養育有困難的家庭給予補助。

經歷了光武帝、漢明帝兩代的積累,到漢章帝時,東漢的國力有了很大的上升。在漢章帝的支持下,班超在西域驅逐了匈奴的勢力,逐漸取得了對西域的控制權。當時很多人都向漢章帝建議放棄西域,但漢章帝看了班超對西域局勢的分析以後,知道他能夠成功。對於那些誣陷班超、說班超壞話的人,漢章帝下詔痛斥,還把誣陷班超的人派到班超軍前效力。可以說,班超在西域的成功,與漢章帝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同時,在對北匈奴方面,也取得了明顯的優勢,漢章帝在位期間,北匈奴大批民眾投奔漢朝,其實力大為削弱。

漢章帝本人具有較高的儒學素養,即位後對於文化建設也比較重視。建初四年(79年),漢章帝下令在洛陽白虎觀召開會議,討論儒家經典。關於白虎觀會議,我們在後面將會詳細介紹。白虎觀會議對於東漢王朝的意識形態建設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漢章帝不僅注重對於朝廷太學中的今文經學進行整理,而且也注重對流傳於民間的古文經學進行扶持。建初八年,漢章帝下詔選派高材生學習《左傳》等古文經典,他說:「五經剖判,去聖彌遠,章句遺辭,乖疑難正。恐先師微言將遂廢絕,非所以重稽古,求道真也。其令群儒選高才生,受學《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以扶微學,廣異義焉。」(《後漢書》第145頁)在漢章帝的扶持鼓勵之下,這一時期湧現出大批知名學者,如賈逵、班固等人。班固的《漢書》也大體在這一時期完成。

不過漢章帝的寬容,也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豪強勢力的發展。雖然漢章帝對豪強勢力有一定的警覺,在詔書中多次對豪強勢力進行警告,但並沒有採取切實的措施來阻止豪強勢力的發展。比如外戚竇憲在漢章帝時已經開始張揚,欺壓良善,巧取豪奪。漢章帝雖然對他進行了嚴厲的警告,說「國家棄憲,如孤雛腐鼠耳」(《後漢書》第812頁),但最終也沒有什麼實際的舉措來限制竇氏外戚的勢力。

章和二年(88年),年僅三十三歲的漢章帝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太子。隨著漢章帝的去世,東漢也開始走向下坡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