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三個關鍵,陪伴、閱讀和習慣!(建議收藏)

藍天50506854 發佈 2020-01-02T12:53:45+00:00

著名校長李鎮西說過: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一個孩子能否成才,和父母有著直接關係。「優生」不全是老師教出來的,「差生」也不全是學校培養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做好家庭教育,比一切都重要。1.


著名校長李鎮西說過: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一個孩子能否成才,和父母有著直接關係。

「優生」不全是老師教出來的,「差生」也不全是學校培養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做好家庭教育,比一切都重要。

1.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陪伴的重要性,哪怕我們強調一千次、一萬次,依然有家長忽視。

很多人會問:

天天都說陪孩子,可如果我不去掙錢,拿什麼養孩子?

比起陪伴,有人覺得掙錢更重要,因為有了錢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彌補缺失的教育。

然而,孩子對於父母教育的渴求,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孩子的良好品質,不是從書上學來的,而是來源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老師說了他就會學好,而是根植於日復一日對父母的模仿與學習。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歐巴馬說過:「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要做一輩子的好父親。」

他最驕傲的一件事是,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陪伴孩子確實很累,也占用了父母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可這難道不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嗎?

再多的金錢與物質,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

再多的理由與藉口,也比不過孩子教育失敗的遺憾。

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董卿說過: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父母千萬不要給孩子留下終生的遺憾。

前段時間,一對雙胞胎被保送清華、中科院讀博後,去了工廠陪媽媽打工。

雙胞胎出身寒門,父母一直打工供孩子讀書,可從來沒落下過對孩子的教育。

從小開始,兩兄弟的生活就跟其他同學無異,不但有父母的督促陪伴,報輔導班、增加伙食開支等也會得到滿足。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和量力而行的付出,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2.再不重視閱讀,孩子將無緣上大學

有調查顯示:

47%的孩子平均每天花1小時閱讀,45%的孩子平均每天花10分鐘或更少的時間閱讀。

孩子現在的閱讀時間,似乎越來越少了。

不管我們如何強調閱讀很重要,很多父母依然不認同閱讀的「功利性」。

確實,比起投入大、見效快的補習班,閱讀看起來確實是「無用功」。

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說過:語文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將來至少有15%的考生做不完試卷。

而這15%的考生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不閱讀。

高考語文命題最明顯的變化是考閱讀量和閱讀速度,讀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

所有科目都考察閱讀水平,「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不是口號,孩子不閱讀,中高考會很吃虧。


一個不能不承認的事實是:

語文已經成為「拉分王」,閱讀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教育專家認為,不同學齡期的孩子,有著不一樣的閱讀量要求。

一至二年級,每年起碼讀100萬字;

三至四年級,每年起碼讀200萬字;

五至六年級,每年起碼讀300萬字。

先有閱讀,再有學習,然後才會有成績。

如果孩子只學習教科書,只應付做作業,那麼他對世界的了解僅限於方寸之地,他所吸收的知識也僅限於課本知識。

通過海量閱讀,涉獵百科,博覽群書,孩子的智慧才能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強大的自我發展能力。

白岩松有句話說得特別好:「閱讀,讓我沒有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怎樣才能讓孩子自信、理性、平和、樂觀,「除了讀書,別無他法」。

3.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

好習慣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不僅關係到學習成績,還影響到今後的工作與生活。

巴金先生也說:「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孩子成績的好壞,不僅與智力有關,更受到平時習慣的影響。

好習慣,才是支撐一個孩子走得更遠的根本。

培養孩子這5個好習慣,是每個父母都應做好的事情。

自覺學習的習慣

先明確要求,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才是自覺,做不好會有哪些危害。

幫助孩子制定計劃,讓孩子根據計劃執行學習任務,學得更有條理。

尊師重教的習慣

教育興國,尊師重教,重視家教,是國家促進孩子發展的最根本要求。

良好習慣必須從尊師做起。先尊重老師,然後尊重課堂,尊重知識,尊重自己的未來。

珍惜時間的習慣

孩子之間真正的差距不在於智力,不在於努力程度,而在於時間管理。

鼓勵孩子做時間的主人,平時不能拖拉懶散,學習時要高度集中精神,珍惜時間去學更多知識。

自理生活的習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父母,不依賴老師,哪怕離開父母也能自理生活。

獨立的孩子動手能力更強,適應能力也更強,不管去到哪裡都能表現出色。

認真負責的習慣

做對了要表揚,做錯了要批評,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學會承擔責任。

放手讓孩子做決定,提高孩子的抉擇能力,培養責任感,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

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就要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

久而久之,一條小路就踩出來了!

家庭教育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父母的每一個選擇都在改變孩子人生的道路,請務必慎之又慎,正視家庭教育,重視孩子的成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