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影帝之爭張國榮輸給「酒劍仙」,直到看完電影才真正明白

香港電影懷舊 發佈 2020-01-02T13:08:19+00:00

1997年,張國榮的《春光乍泄》輸給了「酒劍仙」謝君豪的《南海十三郎》,曾幾何時還為張國榮沒得影帝耿耿於懷,直到看完電影才真正明白過來,張國榮輸得不冤。

1997年,張國榮的《春光乍泄》輸給了「酒劍仙」謝君豪的《南海十三郎》,曾幾何時還為張國榮沒得影帝耿耿於懷,直到看完電影才真正明白過來,張國榮輸得不冤。

《南海十三郎》是由高志森導演,杜國威編劇,謝君豪、潘燦良、蘇玉華、吳綺莉等主演的劇情電影。影片主要根據人物南海十三郎事跡改編,講述了南海十三郎的一生。影片於1997年5月15日在香港上映,7月30日下映,足足上映了77天,最後卻只賣了380萬港幣,豆瓣9.2分的好片終究是沒有多少人懂得欣賞。

一個好的影視作品的靈魂是劇本,劇本是編劇的才情和智慧以及價值觀的映射。好的劇本如果得到較好的表演,能夠給觀眾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和洗滌。要重視影視中價值觀念的傳達,文化不是消遣,即使是出於消遣,也不能毫無營養甚至傷風敗俗。

我們大多數處於一個和平穩定的年代,沒有經歷過國破家亡、群狼瓜分、新舊思潮衝突的歷史。我只想說,在那樣一個年代,一個編劇寫的東西才是真真正正能夠極大影響國人價值觀甚至國家的命運的。可是由於世俗的麻木不仁,尋歡作樂,只顧私利讓那一抹救贖的光奄奄一息。那一抹光正是中國偉大的編劇"南海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真名江譽鏐,因出生在南海家中排行十三故取名"南海十三郎"。他的身份與他的志向大相逕庭。一個清末太史公之子,封建名流,卻學習新思想,打擊封建勢力,唾棄上流社會的尋歡作樂。

即使是整天不學不術,甚至被香港大學開除學籍,他仍然精通下棋以及英語、法語、俄語等多國語言,並且對戲曲有著頗深的研究,這也為他的編劇之路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的誕生註定是編劇史上的一個傳奇。

那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因為戰爭以及時代的更迭,很多世俗的人們為了金錢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完全不顧對國家和社會的惡劣影響。江譽鏐正是那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人。他的古怪讓他對自己劇本價值觀的堅守成為了別人對他高傲的嘲笑。他沒有錯,錯的是世人的麻木。

"南海十三郎"想通過自己編的劇本來改變世人的思想。他雖然在外人看來瘋瘋癲癲,但是確實是先進思想者。他是一個思想純正的人,他的做人方式與那些世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的一生只愛一人,那就是在大學舞會上遇到的一見傾心的女神莉莉,他對莉莉的愛純潔又熱烈。

為了她,他獨自追隨她到上海,但是莉莉最終還是沒能跟他在一起。只是因為她的一句對他眼鏡的誇讚,他在之後的歲月里從未摘下眼鏡。即使在他最落魄潦倒的時候命運開玩笑一樣讓他們再次相遇,莉莉甚至沒認出他。

對待知己唐滌生,他賞識阿唐的天賦,所以在戰爭將要波及廣州的時候,戲班都解散了,他的伯樂薛覺先回到家鄉,唐滌生也到達了香港,只有他留在了廣州,他為了唐滌生的前程故意用言語刺激他,他說他不配做阿唐的師傅。

他說過:"你要有自己的東西,不要一味得模仿我,我的終究是我的,你學不來,只有有自己獨特的東西才能名揚天下。"他還說:"整天想著出名是寫不出好劇本的。"一句句道盡了他真心。

"南海十三郎"有一棵強烈的愛國心,甚至他的劇本都在呼籲大家勿忘國恥。1937年8月23日日本鬼子轟炸上海市區,廣州市也危在旦夕,他從軍保國。

任惜花用女色擾亂軍心,他抗議卻被用暴力制止,即使是被迫要求給任惜花認錯,他也絕不低頭。堅持自己是對的。的確,任惜花表面上是在用文藝振奮軍心,實際上是在滿足自己的慾望,絲毫不顧軍心萎靡。這和漢奸又有什麼區別。

抗戰後也因此沒人找他寫劇本,他堅守自己原則,不改劇本,他已經對世俗失望了,但依然保持著自己的高傲。

他要的不是自己過得有多好,而是他的思想能通過作品表達出來。之後的他生活很潦倒,他最後對世俗抱有希望的是他的侄女梅仙。

他的侄女也是當紅女星梅仙想要拉他一把,前提是他寫什麼就演什麼,但是他寫的電影劇本卻被改得面目全非,他生氣地要求停播,完全體現不出了抗戰的將士戰死沙場的歷史事實,可是國人絕對不能忘記這樣艱難和屈辱的時刻。這樣的結果就是他被所有的劇院排擠,

在他人生最落魄的時候,他再次遇到了自己深愛的女人莉莉,他被當成乞丐轟走。

後來他跳火車失憶,之後的他瘋瘋癲癲,幾次進入精神病院,之後家破人亡,知己去世。他最終選擇糊塗地不看清世俗,拒絕他親朋好友的救助,最後凍死在街上。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善意的,在他最落魄的時候,薛老五、梅仙、唐滌生都要幫他,但都被他拒絕了,因為他對這個世俗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留下的只是心底的善良。

他也是個普通人,卻家破人亡,嘗遍人間離合悲苦。請我們向這位愛國的編劇致敬。

江譽鏐對戲劇如醉直至瘋傻的結局令很多觀眾久久難以平靜,有人猜測其傻非真傻,有人認為其痴狂反而是種解脫。"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何處覓殘塘。紅綃夜盜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這幾句詩道盡了南海十三郎的一生。為情痴心、為愛執著、為知己如伯牙與子期、為伯樂是永不背叛。

他是真正的正直的人,歷史已經定格,可能這就是歷史的選擇,總會有人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犧牲,即使他們善良真誠甚至掌握著真理,但是僅有一個南海十三郎是無法改變那股世俗的惡流的,他太過自我,表面太過高傲。

南海十三郎一生並無多少好友,但能成為他的好友的必然是君子,必然是畢生之交。我們需要的是更多有思想有正確價值觀的編劇。(撰文:傑瑞很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