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草軒雜談(十五):我做自媒體的一點感悟

小易觀 發佈 2020-01-02T13:28:27+00:00

03重新開始考試結束以後,經過短時間的調整,又開始了寫作,結果發現各自媒體平台也都發生了些變化,因為我已經不是新手了,推薦量也比剛開始的時候少了很多,但此時我的心態已經平和了很多,沒有了急功近利的想法,在此期間也出現了2篇閱讀量5W+的文章,但我並沒有感到高興,因為那只是圍繞社會

今天是2020年第一天上班,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從2019年2月接觸自媒體至今不足一年的時間,多少還是有一點想法,說出來與大家分享、討論。

01 初出茅廬

從開始想做自媒體完全出於偶然,開始並不了解自媒體是怎麼回事,只是個人在工作之餘喜歡讀一些哲學、中醫理論、養生保健之類的書籍和文章,有一些感悟與體會,產生了表達的意願,正好與自媒體的功能不謀而合,所以就想試試;一口氣註冊了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網易號、一點號、企鵝號、大魚號、大風號、快傳號、惠頭條、趣頭條等多家自媒體平台;開始並不知道這些平台對「新手」有鼓勵措施,推薦量也相對較多,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有多篇文章閱讀量達到幾萬以上,個人內心還是有一點小小的「成就感」!為了提高寫作能力和關注度,學習了網上的一些運營自媒體的技巧、策略等內容,但初步嘗試以後感覺不好,原因是感覺自己內心有點「浮」,之後乾脆停了下來。

02 停更充電

從2019年3月末至2019年10月,大約半年多的時間主要原因是要參加考試,同時也想給自己「充充電」,提高理論水平,因此就沒再發文。工作之餘更多是看書、讀文章、做題等,在備考的這段時間,感覺自己大腦完全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沒有靈感、沒有思想、更談不上創作了。

03 重新開始

考試結束以後,經過短時間的調整,又開始了寫作,結果發現各自媒體平台也都發生了些變化,因為我已經不是新手了,推薦量也比剛開始的時候少了很多,但此時我的心態已經平和了很多,沒有了急功近利的想法,在此期間也出現了2篇閱讀量5W+的文章,但我並沒有感到高興,因為那只是圍繞社會熱點撰寫的短文,也許熱鬧一會兒就過去了,沒有多大價值。所以,在寫自媒體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思考一些「自媒體」自身的問題。

04 幾點思考

1、自媒體是什麼?

我看過一個統計說:自媒體作者已達幾百萬人,未來還會不斷增長;自媒體已經成為了現代信息產業的重要基礎之一。既然它是一個基礎,那麼想在這裡一夜暴富就很難,就像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但農民賺錢最少是一個道理。那麼就引申出另一個問題:不賺錢還有人願意做嗎?

2、做自媒體的初心是什麼?

如果想在自媒體行業一夜暴富,已經很難了,所以就出現了一些「搬運工」,賺點小錢,但我認為這種做法是很難持久的,因此,在這個行當「流動性」應該是很高的,不斷地有人進來、不斷地有人出去!

堅持原創的作者,應該有相當的功底,這類人數量應該不多,但卻是自媒體的「中流砥柱」,「搬運工」們將他們的作品搬來搬去,為他們「免費」做推廣,卻樂此不疲!

所以,辛勤耕耘,堅持獨立思考,獨立原創,把自媒體平台當做一個助推自己進步的工具,才能有所收穫。

3、做「有價值」的作者,發「有用的」文章

我發現原來寫的文章,已經過了好幾個月了,還是會有人閱讀;說明這篇文章對讀者有用。換位思考一下,一些社會熱點文章,當時會看一下,過後不會再看。

所以,文章的價值在於它對讀者長期有用,讀者會收藏,收藏量的大小才是好文章的基本標準(不是唯一)。不要過分迷信推薦量,平台的推薦機制和大數據分析雖然有用,但也有問題,最終還是要靠人。例如:我在百家號發的一篇文章,大數據判定違規,扣了10分,經人工審核撤銷。

還有一篇在網易號的文章,推薦量很少但閱讀量卻多出10倍。

所以,建議平台應當重視收藏量的考核與計分。同時,建議各自媒體平台加強與作者的人工溝通渠道,畢竟「大數據」、「機器人」跟人相比差遠了,例如:我有一篇研究學習《易經》與中醫理論的分享文章,被「大數據」判定為「封建迷信」!「機器人」怎麼能看懂《易經》呢?

當然,我寫的東西還差的很遠,2020年我爭取多寫出一些對讀者有用的文章,不辜負網友的寶貴時間!【原創:佰草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