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法國共和史:為什麼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

知行路上話歷史 發佈 2020-01-02T13:31:25+00:00

法國,一直被我們認為是現代共和制的故鄉,雖然共和國並不是法國人的獨創,共和制度並非法國的發明,但的正是法國將現代的民主和革命思想傳播開來。

法國,一直被我們認為是現代共和制的故鄉,雖然共和國並不是法國人的獨創,共和制度並非法國的發明,但的正是法國將現代的民主和革命思想傳播開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更是影響深遠,成為整個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點,它沉重打擊了中世紀以來歐洲君主制的統治根基,使共和思想在法國紮下了根基。

然而,正是法國這樣一個共和思想如此深厚的國家,在構建共和制度歷史上反反覆復,經歷了5個共和國,多個政府時期,政治不穩定成為歐洲之最。那麼為什麼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這之中又有著怎樣的歷史曲折,筆者將在下文中帶你一探究竟。

一、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崛起:法國共和制的確立

革命往往源自於一場深刻的社會危機,著名的法國大革命也是如此。1774年,年輕的路易十六繼承皇位,此時的法國早已不是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長期的對外擴張與戰事使得、法國國庫空虛,經濟崩潰,民生凋敝,法國王室的中央王權也日益受到貴族和地方的挑戰。

面對危如累卵的法國經濟,法王路易十六不但沒有及時調減免稅收緩和經濟,反而進一步加贈了稅負,並將貴族和神職人員也納入到了徵稅的範疇。法王的種種行為最終惹怒了人民,1789年法國大革命最終在三級議會中爆發。

三級議會是法國王國時期的傳統制度,議會由神職人員、貴族和平民三個階層組成,用以監督和平衡法王的權力。隨著法王專制的逐漸加強,三級議會曾一度停開,直至1789年恢復。

法國大革命首先在第三階層爆發,普通民眾在網球場上確定國民議會的《網球場宣言》,攻占巴士底獄。轟轟烈烈的革命活動曾一度導致社會混亂,但革命最終誕生了法國的第一個共和國。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誕生,法國的君主制宣告終結,法王被宣布成為「普通公民」路易·卡佩,並於次年被送上斷頭台處決。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並沒有它名字那般美好,共和國建立沒有帶來所謂的民主和共和,反而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動盪與政治清算。

共和國建立之初,權力轉移到了國民公會手,國民公會頒布了《1793年憲法》,宣言共和制度與自由思想,但這部憲法從未得到實行,國民公會很快成了雅各賓派實行專制統治的工具,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俱樂部是革命的激進派,它清算王室和支持王室的舊貴族,抵制基督教信仰,並將一切反對者定義為共和國的敵人並送上斷頭台。

這種極端的恐怖統治必然難以為繼,1794年羅布斯比爾倒台,相對溫和的吉倫特派掌權,建立了緩和且相對民主的統治,法國第一共和國進入了督政府統治時期。

督政府的統治是脆弱的,它的維繫僅僅是依靠拿破崙在軍事上取得的各種勝利,各種政治腐敗和金融問題時刻威脅著政權的穩定,而督政府最可靠的支持者——拿破崙的背叛則直接導致了督政府的垮台。1799年,拿破崙在部分督政府官員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史稱霧月政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權力轉移到了新的執政府手中。

執政府制定了為拿破崙量身制定了新憲法,宣布拿破崙為首席執政官,集國家大權於一身。執政府重新加強中央集權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社會穩定,政府開始重新有效運作,法國的經濟問題也開始緩解。然而在戰場上攻城略地戰功卓越的拿破崙並不滿足於執政者的稱謂,1804年,大權在握的拿破崙在法國重新恢復了君主制,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短命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就此終結。

二、從第二共和到第五共和:法國共和制的演進與反覆

第一共和國和第二共和國之間間隔了44年,期間經歷了第一帝國時期(1804-1814、1815)和法蘭西王國復辟時期(1814-1815、1815-1848),共和制在法國的艱辛和反覆可見一斑,而1848年二月革命所建立的第二共和國同樣命運坎坷,它存在的時間更為短暫,前後僅僅存在了不到4年時間。

第二共和國是在反對舊王朝統治的基礎上成立的。拿破崙戰爭後,反法聯盟鑒於遏制共和革命的擴張,保證法國秩序的穩定,強調「正統主義」原則,恢復了法國的舊王朝。但是舊王朝的建立在戰敗的基礎之上,被外國人扶植恢復,並且在統治政策等方面也不得民心。

19世紀40年代,整個歐洲革命浪潮的推動下,法國爆發了二月革命,人們推翻了法國復辟的舊王朝,建立了第二共和國。人民對拿破崙的懷念促使拿破崙的侄子拿破崙三世被民眾選為總統。共和國成立之初,政府運作架構被嚴格按照權力制衡來設計,男性的普選權得到了確認,而奴隸制也被正式廢除。

此外,為了應對逐漸崛起的社會主義聲浪,新政府還試圖在社會主義者和資產階級間實現協調,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兩者的關係不但沒有協調,反而日趨尖銳,社會又重新陷入動盪之中,人們逐漸寄希望於強勢的統治者之上,拿破崙三世也藉此不斷集中權力,最終,1852年,拿破崙三世也追求其叔叔的步伐加冕稱帝,重新建立君主制,這也使得法國進入了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

拿破崙三世,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唯一的總統,法蘭西第二帝國唯一的皇帝,同時也是法國第一位民選總統和最後一位君主。

拿破崙三世建立的第二帝國最終於普法戰爭中下台,事實證明,拿破崙三世並沒有他叔叔的雄才偉略,卻和他叔叔有著同樣短暫的帝王氣運。1871年,在第二帝國的廢墟上,第三共和國建立了起來,這是法國第一個長期穩定的共和國政權,從1871年至1940年共存在了長達70年,法國穩定的共和制度也是在此期間奠定的。

在第三共和建政之初,共和制度並不穩固,圍繞是否恢復君主制,共和派和保皇派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強烈支持恢復君主制的麥克馬洪公爵曾一度當選總統,但共和派挾民意掌握了國會的多數,並逐漸在政治中占據上風,1879年,麥克馬洪辭職,共和派取得了最終勝利,共和製成為了毋庸置疑的政治主流。

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在制度建設上並不健全,總統的權力的弱勢以及國會中紛亂的派系爭鬥使得法國沒有形成相對強勢的政黨,這導致法國長期缺乏具有領導力的政府,內閣頻繁更迭。直至1940年,德國對法國發動閃電戰,法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投降,第三共和國宣告終結,流亡英國的戴高樂建立自由法國流亡政府,而德國則在法國建立維希法國的傀儡政權。

在二戰期間戴高樂組建的自由法國最初只是一個不被廣泛承認的流亡政府,各國普遍承認維希法國政權,但隨著反法西斯戰爭的逐漸深入,自由法國逐漸為世界上主要的反法西斯國家承認,1944年,盟軍從德軍手中解放巴黎,自由法國改組為法蘭西臨時政府接管法國。

1946年,戴高樂領導的臨時政府辭職,圍繞戰後國家建設,法國重新召開立憲會議並通過《1946年憲法》,法蘭西第四共和國誕生。

與法蘭西第四共和國類似,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建立了一套以議會為中心的權力運作機制,然而政治多元是法國的傳統,這在議會中就表現為議會缺乏明確多數,這對傾向議會制的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是致命的,這使得第四共和國和第三共和國如出一轍,內閣頻繁更迭,政事難以順暢,政府極度不穩定。

這種不穩定使得新政府的執政和危機處理能力十分有限,1958年,由阿爾及爾引發的騷亂最終使得第四共和國倒台,法國在戴高樂的帶領下建立了第五共和國。

第五共和國也就是現在的法國政權,它基於戴高樂主導的《第五共和國憲法》建立並運作,第五共和國削弱了議會的權力,增強了總統的權力,確立了獨特卻適合法國的半總統制制度(或者說是雙首長制)。由選民選出的總統和議會產生的總理分享權力,總統主理外交、總理主理內政。這保證了之後法國的經濟高度發展和政局的穩定。

三、「共和試驗場」:為什麼法國有五個共和國?

通過對法國近代共和史的回顧,我們不難發現,法國的共和制度經歷了一個漫長、反覆而艱辛的演進過程,這之中法國經歷了革命、暴動、戰爭,付出了沉重的社會代價,最終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政權。但為什麼法國會像是「共和試驗場」一般前前後後出現5個共和國政權呢?

首先,這「歸功」於法國共和制的早熟,甚至說是早產。法國是近代歐洲最早建立共和制度的大國,共和國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源於法國濃厚的共和主義氛圍,但當時的法國卻沒有培育共和制度的土壤,這在第一共和國時期尤為明顯,很多法國人對共和制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使得共和國不斷成為各種獨裁者包裝自己野心圖謀的外衣,共和制度往往最終重新演變為獨裁統治。

此外,由於早產,使得法國在確立自己共和制時,並沒有多少可以參考的對象,法國只能更多自己去實踐和探索,而探索必然會導致失敗的出現。

其次,也是由於第一個原因,使得相對「異端」的共和政權為各歐洲君主國和傳統階級所敵視。共和制宣揚主權在民,人民主權的思想,這同傳統的歐洲封建社會的主權在君,君權神授思想所牴觸,更嚴重危及各歐洲君主的統治根基,而作為應對,這些國家的君主對法國的共和制採取圍剿和敵視的策略,使得新生的共和政權岌岌可危。

除此之外,法國內部的貴族、教會階層也普遍敵視共和政權,他們往往伺機而動,隨時準備在共和國政權脆弱的時候進行反撲,保皇勢力的強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法國有著多元主義的政治文化傳統,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國的政治制度不斷更迭,法國人崇尚共和自由的浪漫主義精神最終導致法國人在政治上更傾向於多元主義。包括激進共和派、社會主義派、保守派、自由派等各種思想主張都在法國有一點的支持基礎,這使得法國政黨政治相對多變。

各種政治觀點和政黨你方唱罷我登場,不斷利用議會進行角力,使得法國的政府經常產生困難,不夠穩定,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國前幾個共和國最終垮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