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套路要這樣練才管用?

武術人 發佈 2020-01-02T14:49:01+00:00

「非信廉仁勇者,不能傳兵論劍。中華武藝,與道同符。內可以治身,外可以應變。君子比德焉。」我個人認為,傳統武術套路,是中國武術的精華之所在,認為「武術套路無用論」者,一是他可能並沒有真正了解武術套路的實質內容,二是可能他習練武術套路的方法不對,所以導致他難以學而致用,這純粹是他自身

「非信廉仁勇者,不能傳兵論劍。中華武藝,與道同符。內可以治身,外可以應變。君子比德焉。」

——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愚聞居安思危,存不忘亡者,先聖之首務也;求體之健,防身之禍者,智者之深慮也。」

——李良根●《<劍經>註解》

作為一名武術愛好者,我很喜歡中國傳統武術。對國內外其他武術技法和現代各種搏擊技法,也有廣泛涉獵,以從中吸取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對於目前在網上熱議的「武術套路無用論」,我持有不同的看法。我個人認為,傳統武術套路,是中國武術的精華之所在,認為「武術套路無用論」者,一是他可能並沒有真正了解武術套路的實質內容,二是可能他習練武術套路的方法不對,所以導致他難以學而致用,這純粹是他自身的原因問題,而不能因此就說武術套路無用,一無是處。

那麼,武術套路要這樣練才管用?如何習練武術套路才能應用於實戰?筆者縱使自身實踐,試驗解析如下。如有異議,歡迎參與討論。

筆者認為,武術的本質,就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條件反射。如果從學理角度來解釋和認知「武功」,武功就是通過長期高強度的武術訓練,形成和提高人對外界攻擊能做出本能反應的能力和水平。

人的本質,就是動物的一種,天生就具有保護自己、與敵人作戰的能力。在平常的生活中,人的這種能力被掩蓋了。進行武術訓練,是為了恢復人的這種搏鬥本能,並在這個基礎上,追求功力,以求超越常人。人在受到極度刺激的情況下,神經反應不經過大腦做出反應,而是通過脊髓神經直接刺激身體進行相應的反應,這時,其反應速度是在正常情況下通過大腦時候所作出的反應的速度的幾倍到幾十倍。這是人類保護自身的一種本能。這也就是武術的生理學基礎。

如果一個人想要在一場搏鬥中恰如其分地果敢行動,敏銳的反應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處在實戰環境的搏鬥中,人體就會通過求助其自身更本能的肌體反應而做出相應動作。無論遇到何種情況,人體思維的第一步反應,就是搜尋其自身經歷方面的「檔案庫」,看看眼下所面臨的任務(或要求),是否與過去經歷過的某個境遇相一致,從而形成了以經驗為基礎的反應。對一個不習慣打鬥的人來說,他的腦子中就找不到打鬥的模式,於是就可能進入軟弱無力的狀態。大強度、切合實際的格鬥訓練,實際上就是賦予受訓者那種精神上的模式,此模式使其能具備大量的、精神上憑感覺就可以找得到的參考資料檔案,針對實戰形勢作出反應。

臨敵搏鬥,生死在電光火石之間,所以,具備有隨時作為肌體自身反射可以施展的、簡潔卻又有力的技藝套路,具有性命攸關的重要意義。

因此,武術實戰所講求的,一是每個招勢要簡潔有效,二是招勢的連續和組合,使用組合連擊搏殺法,將各種實用技法組合運用,連攻連殺。在實戰搏殺中,每一招發出,都是連續的招法緊隨其後,依靠一系列的殺招變化,使敵人沒有喘息、反應、思考的時間餘地,從而最終被戰勝。這種組合搏殺招法,只要研習熟練,在任何情況下,不必經過思考,就能自然做出反應,發出相應的動作。

此正所謂「以不變應萬變,以熟知打不知」。這也正是中華傳統武術實戰技擊的精奧所在。

那些確有實效的格鬥培訓,往往把目標定在給受訓者的身體注入這樣的技能。這些技能被反反覆復地多次訓練,以至於不論遇到何種搏鬥實境,這些技藝、技術都已成為受訓者身體本能自覺反應機制的一部分。

培養這種反應機制的關鍵,在於培訓工作本身。首先,要選擇具有實戰價值的技術動作系統。一個以實戰搏擊為目的的習武者,應該科學選擇合適的具有實戰價值的武術套路或一招制敵及特種兵格鬥術之類的軍事武藝來習練。要說明和注意的是,招數的選擇,要貴精而不貴多。只有這樣,才較容易建立和形成人體對於武術的條件反射機制。

在學習中,要始終謹記一點,中國傳統武術的組成,是以技擊實戰為核心,以基本技術為基礎,以套路為輔助形式的完整的技術體系。套路只是傳統武術學習中的一種輔助形式,而不是傳統武術的主要內容。

武術的主要內容,是關於攻防格鬥的技擊技術,它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分為徒手武藝技術與器械武藝技術兩大類。中國傳統武術的基本技術,由武術功法、套路技術和技擊對抗三個部分構成。

中國傳統武術以實戰為核心,以功法練習為基礎,以套路為輔助訓練形式的完整體系,大約在明清時期,才最後發展完成。

武術套路,是中國武術所特有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它也是中國武術的精華之所在。套路是以技擊動作為素材,是技擊的高度提煉和藝術再現。它來源於技擊,又高於技擊,是武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武術套路的內容,就是一連串含有技擊和攻防含義的動作(招勢)組合。套路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技擊動作為素材,遵照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格律,組成套路。一個完美的套路,包含有在各種形勢下的進攻與防守方法。可以說,一個套路,就是一個完整的技擊體系,它其中均包含有基本技法,進攻方法,防守方法,防守反攻方法等內容。

武術套路具有其自身的作用與價值,它的創立和存在,一是便於記憶,以利於武術的傳承和發展。武術套路創編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存武術的技擊動作,作為武術的基本訓練需要。中國歷代武術前輩創編套路的一個目的和作用,是便於武術相關技術內容的記憶、掌握和傳承。古代武術家之所以創編套路,主要是為了把武術攻防格鬥技術的精華動作,用固定的程式形式串連起來,以鞏固其攻防經驗,以便於記憶、掌握和傳承。套路的創編和產生,對於武術的傳承和發展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和特別重要的作用。套路並緊密圍繞著攻防格鬥技術的發展而發展。二是可以培養習武者在實戰中保持技擊動作連續性,能夠做到勢勢相承,進行組合搏擊,連攻連殺。關於套路的這一作用與功能,正如程沖斗在《單刀法選》中所說的,「以前刀法,著著皆是臨敵實用,苟不以成路刀勢,演習精熟,則持刀運用,進退跳躍環轉之法不盡,雖雲招招實用,猶恐臨敵掣肘,故列成套路。」

其實,傳統武術的實戰價值還是很高的,關鍵是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吳圖南前輩說:「(劍術)套路是實戰招法編在一起構成的,它的作用有三個:一是本門精華招法的貯藏庫;二是練習手、眼、身法、步;三是練習功力。」「(劍術)套路有的好,有的不那麼好,差別很大。好的套路里,包含有非常好的招法,它是古人用血的代價換來的,不是一代人能悟出來的,這叫「傳承」。中華武術必須有傳承,所以必須練套路。這裡指優秀的傳統劍術套路。西方擊劍,因為沒有套路,所以談不上傳統,反覆練的就是簡單的幾下,把人訓練成機械。這裡,西漢劉向(魯石公劍》講得最清楚了:「感則能應,迫則能劍。」顯然把對抗雙方視為一體,這是「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西方是打散劍,你一劍,我一劍,格來刺去。」

筆者認為,古代所創編和流傳下來的傳統套路,多為一些有實戰經歷的武術家,基於實戰經驗和實戰檢驗,將其攻防經驗和其攻防格鬥技術的精華動作總結而成,其創立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實戰,因此,其套路內容的實戰內容較多,實戰價值和實戰意義較高。

而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環境的不同,現當代人所創編的套路,由於其實戰經歷欠缺,即使講到實戰,也是想當然的成分較多,特別是有些套路的創立本身目的,就在於健身和用於娛樂與表演,因此,套路內容的實戰內容要較少。這一點,也是習練者在進行學習和選擇時需要加以考慮區分和要注意的。

在武林中,素有「少林棍,武當劍,形意槍,八卦刀」之說,其內涵,據我的理解,應該是說各家在這些器械方面有獨到之處。由於「少林棍,形意槍,八卦刀」我沒有練過,因此,沒有發言權。我只練過滄州郭長生老師所傳下的「二路苗刀」、焦建國老師所傳下的「達摩劍」、武當已故游明生老師所傳下的「武當白虹劍」「武當短棍」、趙戰軍老師所傳的「四門雙手刀」,個人感覺,這是幾個很好的兵器套路,均有教學視頻在網上有流傳,教學和實用講解很詳細,很有實戰價值,是幾個很不錯的兵器套路。

套路架構的幾點規律:萬籟聲前輩在其名著《武術匯宗》中說:「(單刀)有有譜者,有無譜者。如有譜,即須讀熟,以求一名一式之真,是為最要。凡有譜者,均須如此!練時,變如拳術,不可低頭牟腰,以刀剁伸為度,意存有一敵人在前,與之抗搏。諺謂:『有形剁形,無形剁影』;。。。。。大凡無論是何器械,均以破槍為法式,即一刀一槍,皆以能進槍為目的也!是以練時,即須知此一刀之用法,以求甚解,緣槍為器械之王,必以能破此為的爾!」武術的書譜記錄形式,有的是以單個勢法分別敘述的形式存在,而更多的,是以套路的形式存在。要想讀懂這些武術書譜,首先就要學會看懂武術圖解知識。正確掌握武術的圖解知識,對於提高自修能力的培養和較好地理解技術動作,提高技術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武術圖解,是記載武術動作和套路的重要方式。武術圖解由插圖和文字說明兩部分組成。插圖是描繪動作姿態和身體各部位的運動路線和方向的。文字說明,是講解動作的詳細過程、方法和要領的,有些,還有勢有法,即詳細講述了招勢的對敵運用方法。圖解中的運動方位,是以圖中人的軀幹為準,並且隨著軀幹姿勢及其所處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圖中的胸前為前,背後為後,左側為左,右側為右,向地心為下,離地心為上;另外,還有左前、左後、右前、右後之分。身體轉動後,方位也隨之發生改變,但是,仍以身體軀幹正面所對的方向為前,不受頭部和視線的影響。圖例。武術書籍中插圖所描繪的動作,分為動勢圖和定勢圖兩個部分。定勢圖,是指插圖所描繪的上一個動作的末圖和下一動作的末圖,都是定勢圖。動勢圖,是指兩個定勢圖之間的,用來描述動作姿勢的插圖。一個動作名稱,只有一個定勢。不要把分解動作當作定勢,也不可把兩個動作變成一個動作去完成。兩個定勢圖之間的過程動作,圖解無論有多少,都要不停頓地連接起來,一氣呵成,連貫完成。一般的武術套路,基本上都是遵循著單趟向左,雙趟或第二段則轉回原來的右側方向。換句話來說,就是:武術套路各個段落的劃分,是依據該段動作的前進方向來劃分的。弄清每段的前進方向之後,即使在前進中有轉身的動作變化,轉身後仍然要朝著原來的方向前進。這樣,每段的方向就不容易搞錯。套路的起勢和收勢,應在同一方向,並且在同一方位,即起勢和收勢位置接近。如果在練習中出現方向相反或不能基本還原,則說明在練習中運動方向出現了錯誤,則應對照圖解,逐一檢查和糾正。因此,在學習武術時,不光要看懂圖例,還要仔細閱讀文字說明和要領要求,認真領會。只有掌握了要領並反覆練習,才能正確地完成該動作。在選擇好套路後,在練習和使技藝「上身」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下列問題:

1.注重基本技法的練習。古人在創編套路時,都有一定的使用意義,也就是說每一招數都有具體的攻防內容,使用目的非常明確。這樣,就逐漸形成了兵器的一些常規的技法(基本技法)。這些技法都是通過招法來顯現的。在練習某一種兵器時,了解和認識這種兵器的一些基本技法,有助於對這種兵器練習的認識,也有利於練好這種兵器。

2.認識、理解兵器每個招式的攻防內容和含意。習練兵器,必須要有兵器的使用意識。武術兵器套路的創造、設計,在過去冷兵器的時代,都是為了對抗使用的,一招一式都有明顯的攻防含義。兵器的每個招式,都有實在的攻防內容,都有明確的攻防含義。如果不知道兵器招數的意義,要練好兵器是不可能的。只有認識、理解了兵器每個招式都有的實在的攻防內容和它的含意,才能更好地將兵器的練好。

3.是要練好每一招勢。要練好武術並能應用於實戰,首先要掌握好招勢。在傳統武術中,在套路練習初期,多是分開來一招一式練習,讓學習者體會運氣使力、攻防技擊的含義。而這種練習反覆不斷地進行,正是為了在實戰中,能夠條件反射式地使出相應的招式,也可以仔細體會招式的功效。

4.套路練習的禁忌事項。一忌「停」。練習拳械,要到成勢時止住。不到成勢時止住,是為將勁打斷,名曰「停」。犯此,無論如何鍛鍊,勁不連接,終無致用。二忌「流水」。到每一招勢成勢時,要稍稍止住,勢勢分明。每招到成時一頓,意貫下招,是為勢斷意不斷。練習時,勢與勢之間的動作,要分明,要似停非停,不能一味地連接下去。如不停頓,一混做去,謂之「流水」。犯此,到發勁時,因勢無節制,勁無定位,必致勁無從發。

兵器練習,必須符合這些拳理,做到招招清楚,勢勢分明。每一勢的兵器動作,都要規範、準確、到位,到位後稍有一頓,但動作要勁斷意不斷,使兵器的演練節奏清楚,用意分清,一定要避免那種招不到位和招勢不清,從頭到尾一氣打完的含糊不清的練法。

5.要堅持不輟。學習武術,必須要保證訓練不間斷地長期進行。初學者掌握技、戰術,實質上是暫時性神經聯繫的建立,是條件反射和動力定型的形成。訓練中斷,就會使建立起來的暫時性神經聯繫逐漸減弱、中斷,條件反射減退,使技、戰術生疏,以致接連失誤,影響技、戰術水平的提高。「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反覆練習,是鞏固民已掌握的技術的一種重要手段。每練習一遍,就應有一遍的效果。通過不斷複習,鞏固已學會的動作和套路,使已經掌握的技術規格形成正確定型,逐漸形成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然後在鞏固的基礎上提高。在學練過程中,不斷揣摩總結,熟悉套路動作後,進一步提高動作水平。

6.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套路與散招的關係。中國傳統武術有套路和對抗格鬥兩種運動表現形式。套路是由招勢構成的。武術套路,就是一連串含有技擊和攻防含義的動作(招勢)組合。其中,套路主要為武術的學習、訓練和演練形式,散招則是對抗格鬥為武術的實戰運用形式。吳圖南前輩曾經明確指出:「套路中的招法要單獨反覆操練,叫「單操」,單操須二人對抗實戰演練,有危險性,僅練套路是不成的。」換句話說,武術學習訓練,用套路;實戰,則用散招。對抗格鬥,以散招為實用表現形式。以上是我對傳統武術習練的一點兒體會和研究心得.哪位朋友對習武和套路練習有研究,還請能不吝賜教。

套路是中國傳統武術獨具的的特色科學的優勢訓練形式。大約在明清時期,中國傳統武術「以技擊實戰為核心,以基本技術為基礎,以套路為輔助形式」的完整技術體系,才最後發展形成。武術套路,是中國武術所特有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時,它也是中國武術的精華之所在。套路是以技擊動作為素材,是技擊的高度提煉和藝術再現。它來源於技擊,又高於技擊,是武術的最高表現形式。一個套路,即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技法體系。套路的內容,即是招法的體系和動作連接過渡技巧、方法。實戰中所能運用到的各種招法,基本上都儘可能地包含在套路之中。換句話來說,在實戰中所可能面對的各種攻防形勢的應對方法,基本上都可以包含在一個套路之中。武術套路具有其自身的作用與價值,它的創立和存在,一是便於學習和記憶,以利於武術的傳承和發展。古代武術家創編套路的根本目的,主要是為了保存武術的技擊動作,把武術攻防格鬥技術的精華動作,用固定的程式形式串連起來,以鞏固其攻防經驗,以便於記憶、掌握和傳承。二是便於學習者個人在一個人單獨練習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系統練習和複習。三是可以培養習武者招式轉換連接技巧,以便在實戰中保持技擊動作連續性,能夠做到勢勢相承,連攻連殺。套路的創編和產生,對於武術的傳承和發展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別重要的積極作用。對此,吳圖南前輩曾經明確指出:「(劍術)套路是實戰招法編在一起構成的,它的作用有三個:一是本門精華招法的貯藏庫;二是練習手、眼、身法、步;三是練習功力。」李紫劍老師說:「為了方便記憶,前人才依『聯想記憶』的模式把相關動作編成長串,於是就有了套路。」「套路事實上就是一本書。書上有好多知識,並且肯定都有用,但是臨到具體運用時,必須審時度勢,該用啥用啥,決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所以,古人才說:習武是『整學、單練、亂用』。也就是說,先學會整個套路,然後一招一式地分開進行強化練習,到實戰時適合用什麼就用什麼。」六。招數與功法,是武術的核心之一體兩面。國內外各流派武術的核心內容,基本上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招法,即攻防技術。攻,即如何擊中敵人;防,即用格擋或閃避方法,克制敵人進攻。二是功法,即發勁方法,即如何訓練提高殺傷敵方的能力。招法與功力的關係,相當於槍和彈的關係。招法,猶如好槍法;功力,猶如好彈藥。招,是功的載體;功,是招的作用。好槍法必配好彈,好彈離不開好槍法。好槍手,指哪兒打哪兒,彈無虛發;差的槍手,打哪兒指哪兒,徒耗彈藥。如果缺少二者其中之一,即難成其為高手。中國武語說:「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功不練拳,終究藝不高」。七。實做與冥想的訓練方法。武術的本質,是科學合理的條件反射。武術的作用,是和人打鬥的,其價值,在於有效應對實戰搏擊,滿足克敵制勝的需要。因此,在習練武術時,學習各種招法,練習的最好的形式,就是與別人對練,在模擬實戰中,掌握距離感等要素,以更好地適應實戰情境,更好地形成應激反應能力,更好建立和形成條件反射。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具有對練的學習條件。因此,可以在不具備對練的條件下,以空練虛打形式來進行彌補。個人單獨演練和複習套路,複習、單操套路中包含的單個招勢,也是傳統武術學習和訓練中的中的一個有效方法。中國傳統武術強調:要「練時無人似有人,打時有人似無人」。「練時無人似有人」,這是有其科學道理的。科學研究表明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從人的生理原理來講,人的大腦的機能,無法分清你通過實際的演練練習、對練和實際打鬥等實際練習所獲得的現實行為模式和打鬥經驗,和你通過只是在頭腦中進行的冥想、假想所獲得的虛擬動作行為模式,它們二者之間的區別。因此,大腦把它們二者同樣都納入你頭腦中關於打鬥模式的參考資料檔案資料庫,在臨戰時,同樣被不分區別地加以檢索。因此,這種假想訓練的功用,堪比實戰和習練動作經驗。它們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中國古人很聰明,在實踐中,根據經驗,早就知道這個道理,因此,這也是中國古代武者的一項重要訓練方法。通過這種冥想訓練,時間長了,習慣成自然,你也同樣可以在臨敵時,以條件反射的形式,作出迅速反應。這也就是武術的一個生理學基礎。因此,在武術學習訓練中,你可以採取冥想與實練這兩種方法。需要說明的是,冥想方法,只是一種輔助訓練方法,最好還是以實練和對練為主,冥想只可以作為在不方便實練情況下的一種複習和鞏固對招勢的記憶的方法,例如,可以在乘車時和睡覺前進行運用。至於「打時有人似無人」,是說的實戰時應該具有的一種中性心態,要「目中無人」,不要設想對方是比你強大的對手,你要在心中把他「不當人看」,只是把他視為你在平時用來訓練所用的標靶,按照你平時所學,全力以赴進行攻打就是了。

套路的正確學習和練習方法。

1.注重基本技法的練習。古人在創編套路時,都有一定的使用意義,也就是說每一招數都有具體的攻防內容,使用目的非常明確。這樣,就逐漸形成了兵器的一些常規的技法(基本技法)。這些技法都是通過招法來顯現的。在練習某一種兵器時,了解和認識這種兵器的一些基本技法,有助於對這種兵器練習的認識,也有利於練好這種兵器。

2.認識、理解兵器每個招式的攻防內容和含意。習練兵器,必須要有兵器的使用意識。武術兵器套路的創造、設計,在過去冷兵器的時代,都是為了對抗使用的,一招一式都有明顯的攻防含義。兵器的每個招式,都有實在的攻防內容,都有明確的攻防含義。如果不知道兵器招數的意義,要練好兵器是不可能的。只有認識、理解了兵器每個招式都有的實在的攻防內容和它的含意,才能更好地將兵器的練好。

3.套路的傳統學習方法,可以分為兩種:「先總後分」,「先分後總」。要練好武術並能應用於實戰,必須要掌握好套路中所包含的各個單獨的招勢及其實戰用法。「先總後分」學習方法,即先總體把握,後摳細節。先把套路整體精略學習掌握下來,然後,再細部雕琢。此如李紫劍老師所說:「我接觸過不少傳統武術流派,過去大家的練法基本上都是先從大樣(大形)開始,比劃得差不多了,再「捏架子」——規範動作。接下來在單式強化練習時,才進行局部雕琢,基本功也就自然而然,貫穿始終了。」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可以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加速學習進度。需要說明的是,學習者因此容易形成在實踐中下意識的套路動作使用程式化的運動慣性,需要學習者在學習中加以避免。「先分後總」學習方法,即先分別練好每一招勢,然後再把單招串聯成整體。在傳統武術中,在套路練習初期,多是先分開來一招一式練習,讓學習者體會運氣使力、攻防技擊的含義。而這種練習反覆不斷地進行,正是為了在實戰中,能夠條件反射式地使出相應的招式,也可以仔細體會招式的功效。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可以儘快提高學習者對招勢運用技巧的掌握,只是學習進度比前者要慢,不利於儘快把握套路體系。

4.套路練習的禁忌事項。一忌「停」。練習拳械,要到成勢時止住。不到成勢時止住,是為將勁打斷,名曰「停」。犯此,無論如何鍛鍊,勁不連接,終無致用。二忌「流水」。到每一招勢成勢時,要稍稍止住,勢勢分明。每招到成時一頓,意貫下招,是為勢斷意不斷。練習時,勢與勢之間的動作,要分明,要似停非停,不能一味地連接下去。如不停頓,一混做去,謂之「流水」。犯此,到發勁時,因勢無節制,勁無定位,必致勁無從發。

兵器練習,必須符合這些拳理,做到招招清楚,勢勢分明。每一勢的兵器動作,都要規範、準確、到位,到位後稍有一頓,但動作要勁斷意不斷,使兵器的演練節奏清楚,用意分清,一定要避免那種招不到位和招勢不清,從頭到尾一氣打完的含糊不清的練法。

5.要堅持不輟。學習武術,必須要保證訓練不間斷地長期進行。初學者掌握技、戰術,實質上是暫時性神經聯繫的建立,是條件反射和動力定型的形成。訓練中斷,就會使建立起來的暫時性神經聯繫逐漸減弱、中斷,條件反射減退,使技、戰術生疏,以致接連失誤,影響技、戰術水平的提高。「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反覆練習,是鞏固民已掌握的技術的一種重要手段。每練習一遍,就應有一遍的效果。通過不斷複習,鞏固已學會的動作和套路,使已經掌握的技術規格形成正確定型,逐漸形成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然後在鞏固的基礎上提高。在學練過程中,不斷揣摩總結,熟悉套路動作後,進一步提高動作水平。

6.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套路與散招的關係。中國傳統武術有套路和對抗格鬥兩種運動表現形式。套路是由招勢構成的。武術套路,就是一連串含有技擊和攻防含義的動作(招勢)組合。其中,套路主要為武術的學習、訓練和演練形式,散招則是對抗格鬥為武術的實戰運用形式。換句話說,武術學習訓練,用套路;實戰,則用散招。對抗格鬥,以散招為實用表現形式。對此,吳圖南前輩曾經明確指出:「套路中的招法要單獨反覆操練,叫「單操」,單操須二人對抗實戰演練,有危險性,僅練套路是不成的。」(文:侯忠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