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怪獸:用來發射原子彈的蘇聯巨炮,炮彈重半噸,射程25公里

科羅廖夫 發佈 2020-01-02T15:11:14+00:00

而固若金湯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如同一個難啃的硬骨頭,尤其是高爾基1號炮台,裝備有300毫米的重型岸炮,射程可達44公里,岸炮的炮塔由厚達300毫米的鋼板覆蓋,除非使用戰列艦主炮的直接命中,否則無法摧毀。

二戰期間,為了爭奪黑海艦隊的駐地,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港口和要塞,德國人甚至調來了800毫米口徑的古斯塔夫巨炮,一起被調來的還有420毫米口徑的「伽瑪」臼炮「和610毫米口徑的「卡爾」自行臼炮。每一發炮彈的重量都在1噸左右。而固若金湯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如同一個難啃的硬骨頭,尤其是高爾基1號炮台,裝備有300毫米的重型岸炮,射程可達44公里,岸炮的炮塔由厚達300毫米的鋼板覆蓋,除非使用戰列艦主炮的直接命中,否則無法摧毀。

德軍以1300門大炮猛攻高爾基1號炮台,在其它十一處碉堡全部被占領的情況下,高爾基1號炮台內的1000多名蘇軍誓死如歸,全部犧牲。這場慘烈的塞瓦斯托波爾戰役歷時250天,身處敵人後方被完全合圍的蘇軍拚死堅守,其頑強的作風與昂揚的鬥志最終被載入軍事史冊。

戰後,蘇聯軍隊對於戰爭中德國使用的巨炮印象深刻,於是也要求研製一種巨型的自行火炮,用於發射原子彈。1954年開始製造一門406毫米高功率的自行炮,目標是用常規和核武器摧毀25公里外的主要工業和軍事設施。蘇聯自行火炮「Condensator-2P」,一種重達64噸的大炮,安裝著406毫米口徑的火炮系統,可以發射570公斤的炮彈,射程為25.6公里。它沒有批量生產,只生產了4門核大炮。該系列的自行火炮於1957年在紅場閱兵上展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為了安全起見,蘇聯製造了三種核動力火炮:406毫米2А3型和420毫米2B1型自行原子大炮,以及S-103式420毫米無後坐力原子炮。這些火炮的威力比常規炮兵裝備的火炮大得多。選擇如此之大的口徑,是由於蘇聯核科學家未能研發出小型核彈藥,無法安裝於常規炮兵的203毫米火炮上。1955年,2B1「奧卡河」420毫米自行火炮(273工程)同步開發。

1955年,蘇聯格拉賓設計局在T-10坦克的底盤上完成了271工程的設計製造,大炮型號是Objeckt 271,也叫做「2A3 Kondensator 2P」。1957年至1959年,自行火炮「Condensator-2P」試驗在列寧格勒郊外的中央炮兵靶場進行,與「奧卡河」420毫米自行火炮試驗同步進行,射擊試驗非常順利。但是「Condensator-2P」自行火炮的機動性很差,火炮仰角也不夠,後坐力很大,只待一炮發射,60多噸的坦克能被震的後退七八米。 上面也說過,這種自行火炮沒有批量生產,只在1957年的紅場閱兵上展示過,因為當時就是為了震懾美國生產的M65型原子炮。蘇聯裝B夠了,就要考慮現實的問題了,當時冷戰,美蘇雙方都在拚命建造飛彈,因此這個笨重的「Condensator-2P」自行火炮來打擊核彈實在雞肋,於是停止了整個項目,Kondensator-2P自行火炮短暫又奇異的一生就這樣終結了,現在只能在博物館裡瞻仰它人類歷史上製造過的口徑最大的自行火炮的霸王氣勢了。

蘇聯還研製了一種無後坐力的史前怪獸——S-103式420毫米原子炮,曾經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無後坐力炮,該炮研製於1955年,以406毫米2А3型和420毫米2Б1型自行原子大炮為基礎發展而來,發射火箭助推的原子彈,為減輕後坐力,該炮採用了無後坐力炮原理,一部分火藥氣體從火炮尾部的拉瓦爾噴管向後噴射出,以抵消420毫米口徑巨炮所產生的恐怖的後坐力。

1955年11月,首門樣炮組裝完畢,隨後被送往國家炮兵靶場進行測試。該炮的結果很悲劇,1956年1月18日,總共只發射了六發炮彈的樣炮發生了炸膛事故,5月份第二門樣炮重新投入試驗,悲劇的是,1956年底又一次發生了炸膛,這一次連坦克底盤都被炸成了零件狀態。於是蘇聯人決定放棄研發巨型原子炮,轉而全力研製地對地飛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