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歷經二世而亡,完全是由於秦始皇太過畏懼死亡造成的

陽春三月的牽牛花 發佈 2020-01-02T15:15:13+00:00

秦始皇嬴政,嬴姓,秦莊襄王之子,是歷史上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君王。

秦始皇嬴政,嬴姓,秦莊襄王之子,是歷史上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君王。

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第一次完成了中華民族領土的完整統一,在位期間,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於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對後繼王朝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為過。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名垂青史的皇帝,卻在晚年不能正確的面對自然法則-死亡,甚至非常的畏懼死亡,千方百計的想要長生不老,他本人忌諱死亡,自然他身邊的人也不敢隨意在他面前談l論死亡,這也就造成了秦始皇死時,沒有處理好秦朝的後繼之君的遺命,以至於給了趙高胡亥謀權亂政的機會,最後直接造成了秦朝的 滅亡。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事情為什麼會這樣,還要從秦始皇臨死前的幾年發生的三件怪事說起,站在秦始皇本人的角度,總結其生平,無非三句話:「年輕時看淡死亡,中年時排斥死亡,老年時畏懼死亡。」那麼,秦始皇為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死亡的態度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這就要從秦始皇的三段人生經歷說起

早年的秦始皇因為父親異人在趙國當人質,嬴政就出生在趙國,彼時政治秦始皇的祖父秦昭襄王和趙國大戰,因此秦始皇在趙國的日子,很不好過,及至後來祖父駕崩,秦始皇的爺爺繼位,秦始皇的父親在呂不韋的幫助下,逃回秦國爭取太子之位,倉促間無法帶走秦始皇母子,於是秦始皇就在趙國生活,一直到13歲才離開趙國,回到秦國繼位。

這段日子裡,秦國和趙國一直戰爭不斷,秦始皇生活在趙國,作為敵國的王室公子,又是寄人籬下,日子過的艱難也就可想而知了,前線士兵的生死,年幼的秦始皇估計是司空見慣的,所以直到後來秦始皇回國,這段經歷給秦始皇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前247年,13歲即王位,到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先後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全面掌權後,就像非洲的平頭哥一樣「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自前230年至前221年,一口氣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同時此時開始興建自己的驪山陵墓。

從嬴政出生到公元前221年,在一統天下的這段時間,算是嬴政人生的前半段。這一時期的嬴政,並沒有太多的生死觀,並未打算在龍椅上「賴著不走」,僅從嬴政將自己稱為「始皇帝」,也就是他是秦國第一個皇帝,所謂「始」就是第一個,所以說,嬴政是將自己作為「第一個皇帝」,而不是「唯一一個」。由此可見,後面的後繼之君會有第二,第三、、、,此時的秦始皇對待生死的態度是很平淡的。當時的嬴政,並沒有長生不老的想法。

榮華富貴享不夠,向天再借五百年

公元前219年,是嬴政心理上對待死亡的一個分水嶺,這時他40歲,人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可能由於多年的宮廷欺詐,列國戰鬥,這些崢嶸歲月,耗費了他太多的心神,然而,至高無上的皇權帶來的極致榮耀,卻有些心力不支的感覺,此時他開始排斥死亡,一種奇怪的念頭,鑽進了嬴政的心中,那就是「向天再借五百年」。於是千方百計的尋找有長生不老的藥。


這種念頭十分強烈,剛好當時秦始皇的一個臣子叫徐福,他就對秦始皇說,在東海的外面有蓬萊,方丈和祖州三大神山,這些山上到處都是仙草,但是必須要秦始皇這段時間齋戒沐浴,然後再次給他3000個童男童女,他才能為秦始皇找到神山和長生不老的藥。所以秦始皇就找來3000童男童女,然後又給了徐福很多的士兵和工匠,讓他們去找神山和仙草。當然仙草是找不到的,但從這件事有看出,在完成了一統天下之後,秦始皇對待死亡的態度已經不是看淡,而是排斥了。那麼,為何嬴政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呢?

天降隕石,始皇帝死而地分

原來,這一年,東郡某地隕石天降,當地官員向朝廷匯報說,隕石頗為詭異,上面還刻著一段不祥的話:「始皇帝死而地分」。這段報告任誰來看,想必都會頭皮發麻,嬴政便立即派御史前往東郡調查。此時的嬴政,心中仍抱有幻想。


因為,他希望隕石上的話,是有人刻意為之,而不是「天命使然」。御史的調查,毫無進展,而當地,竟沒有一人承認隕石上的字跡乃是人為。秦始皇越想越怕,乾脆認定這件事是東郡百姓的集體創作。隨後,命人將東郡百姓集體屠殺,並將那塊隕石砸碎搗爛,挫骨揚灰。

玉璧出水,祖龍當死

同年秋,有一件更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嬴政派出的使者,途經華陰縣時,有個怪人攔住了使者問話,並說了一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批言:「今年祖龍死!」隨後,還拿出了一塊玉璧交給使者,委託其帶給滈池君。而正當使者要追問原因時,那個怪人竟憑空消失,只留下一塊玉璧在原地。


當然,所謂隕石天降,只是自然現象,而送玉璧的怪人,恐怕也是有人刻意為之。不過,對於嬴政來說,這些預兆簡直讓他如坐針氈。華陰縣的怪客,顯然研究過嬴政的生平,秦始皇以水德定天下,而怪客口中的滈池君,正是水神。

那麼,「祖龍」又是何方神聖呢?

自古以來,皇室以龍為圖騰,而秦始皇,自詡是古往今來的第一個皇帝,「祖龍」當然是嬴政的象徵。龍者,帝王也,秦始皇越是明白這個道理,越是脊背發涼。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隕石門」和「怪客門」並不神秘,而且,它們的性質也大體相同,都是盼著秦始皇早點歸天,沒準這兩起怪事,都是同一個組織所為。

躲過玉璧門,躲不過東遊路

之後,秦始皇便讓專業人士鑑定了那塊玉璧,發現那塊玉璧,竟然是早年自己巡遊時,遺落到江水中的那塊。嬴政「無意」間向算命先生請教此事,算命先生給出了破解之道:移民。聽聞此事有解,嬴政立馬命人從全國抽調三萬戶搬到北河地區。

為了補償這些遠離家鄉的百姓,秦始皇還特許每戶升爵位一級。雖說這件事讓三萬戶老百姓得到了福利,但是,秦始皇的一舉一動,都無異於在告訴天下人:「我怕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算是熬過了「玉璧門」,安全地挺過了怪客口中的「死期」。


此時,心情不錯的秦始皇,打算外出巡遊,帶著李斯、趙高,還有兒子胡亥,去南方旅遊。然而,就在回來的路上,秦始皇卻一病不起,一行人便停留在平原津休整。當時,有傳言說皇上已命不久矣,但是,誰都不敢去嬴政面前與其商討後事,生怕犯了嬴政的忌諱。

沙丘假傳聖旨,大秦亡於胡,一語成讖

因為此時的秦始皇已經不僅僅是排斥死亡了,而是畏懼死亡,一點也不想談和死亡相關的事情,正因為秦始皇對死亡的極度畏懼,所以在他彌留之際,他身邊的人也不敢提前去和他談繼位人的問題,以至於秦始皇突然暴斃,沒有處理好繼位人的問題,這就造成了英明的公子扶蘇沒有機會上位,給了胡亥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機會。

由此看來,之所以趙高、胡亥等人,在秦始皇死後有機可乘,完全是因為嬴政無法坦然面對死亡,害怕死亡,沒有來得及在死前安排好繼位人問題,讓無能的胡亥和姦臣把控了秦朝,直接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秦始皇死後,趙高採取了說服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二人在沙丘宮經過一番密謀,假傳聖旨,由胡亥繼承皇位,指責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

回到咸陽後,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趙高任郎中令,李斯依舊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權實際上落到了趙高手中。

所以,從後來發生的故事來看,完全可以說「秦亡於嬴政怕死」。

參考資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資治通鑑》、《過秦論》、《漢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