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如何講好一個悲劇看,大火的《小丑》可能還比不上《駱駝祥子》

青年日記 發佈 2020-01-02T15:24:18+00:00

如果說起近期最火的電影,那麼毫無疑問就是由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了。最後總結,我認為《小丑》仍舊是近年來美國最成功的漫改電影之一,影片中主演的演技還有導演對布景與鏡頭的把控都是極為優秀的,但是就像從來沒有完美的事物一樣,可能受限於類型、題材、劇本等因素的影響,其在對悲劇故事

如果說起近期最火的電影,那麼毫無疑問就是由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了。

豆瓣9.1,IMDB8.8,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它讓無數上映前呼喊著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的觀眾們也不得不承認這部作品的優秀,甚至作為一部R級影片的它在失去中國票倉後仍舊在全球市場狂收10億美金。

「一部會改變影史的作品」

「黑暗的趣味,激動人心,悲情動人」

「這是一部無可比擬的電影,它值得每一個獎項」

作為一部漫改電影,它史無前例的收穫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影片上映後無數媒體與觀眾都給了這部電影最高的評價,而當它的熱度褪去,筆者本人真正有機會觀看了這部影片時,才發現這部影片似乎並沒有那麼值得期待。

當然,不得不承認它仍舊是一部優秀的院線電影,但是它好像並沒有網上說的那般讓人能夠對小丑感同身受,產生共鳴,甚至如果剔除傑昆精湛的演技與影片中嫻熟的光影應用之後,單純從故事角度來看,它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悲劇故事,甚至對我的觸動還比不上老舍的《駱駝祥子》。

當然,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並不是說去評判這部電影的優劣,我只是想通過這部電影做一個例子,來分析下究竟如何才算講述好一個「悲劇」故事。

悲劇不是單純的悲傷故事

許多人可能對悲劇有誤解,認為不圓滿的結局、能夠讓人悲傷的故事就是悲劇,但是悲劇的定義並沒有這麼簡單,它更多強調的是主人公與現實之間存在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並且矛盾最終使故事產生了不圓滿的結局

並且悲劇也不是偏要去給讀者帶去不適感和增添負面情緒的東西,最早產生於古希臘的悲劇它在當時的作用更大的用於「凈化」公民的心靈。人生本來就是在沙灘上建造城堡,終有一刻人生的一切都會隨著時間與生命的逝去而永遠消失,從這裡來看悲劇更像是寫實的藝術,它通過對人生的隱喻來使觀眾從中得到對人生的深刻認識。

說完悲劇的定義,我們再來看《小丑》這個故事,小丑究竟是怎樣成為小丑的。

1、自己無故被老闆剋扣工資。

2、因為帶槍被老闆炒掉。

3、社會福利被裁減導致不能繼續接受心理治療

4、自己不被關注,甚至被自己的偶像嘲笑

5、母親有妄想症讓他誤以為自己有個富豪父親

6、從小被虐待導致的精神疾病


總結來看故事就是這樣,在所有觀眾的準備之下,主角一步一個台階的走下黑暗的地下室,最後在融入黑暗之前留給所有人一個病態的笑容,但是就像前面說的,悲劇的關鍵在於解釋主角與現實命運的矛盾,但是這種矛盾的不可調和性是需要通過給出矛盾化解的可能性然後再否定來實現的,簡單來說,悲劇就是要讓觀眾看到命運的無常性,而《小丑》這部影片單從故事來看,它實在是有些平淡。

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一部悲劇如果想要想要變得優秀,就不能只沉浸在對悲慘的堆疊上,它還應努力實現悲傷與悲壯,而悲傷與悲壯的實現則是要依靠對美好的毀滅來實現的。

我為什麼會想到要拿出《駱駝祥子》這部作品跟《小丑》進行比較呢?因為我認為老舍在這部作品裡對悲劇的塑造絕對是精彩絕倫的。

《駱駝祥子》的主線是什麼呢?祥子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淳樸青年,滿身都是美好的品質,他努力地攢錢買車,但卻因為被抓苦力車丟了,之後他又努力賺錢,結果第二次又被孫偵探給勒索走,最後他被迫與虎妞在一起以為可以繼承車場,結果虎妞難產死了,他又不得不把車給賣了安葬虎妞,並且在他打定主意要跟小福子在一起時,小福子也自殺了,因此祥子就墮落成了一具行屍走肉般的無賴,而悲劇也油然而生。

這就是《駱駝祥子》精彩的地方,欲想使其毀滅,必先給他豐厚的希望,讓讀者覺得他的生活似乎還能搶救一下,而一旦他真的要翻過身來時,又給他重重一擊,這樣的悲劇才會給人以深刻的體驗。

悲劇為何要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呢?因為唯有這樣才能打破我們自以為是的認知,好的東西就應該被供奉起來,壞的東西就應該丟進垃圾堆,但是這樣很難將悲劇的核心——命運的無常性體現出來的。

換句話說,用《小丑》這個故事做例子,一個沒有希望的精神病的墮落並不是讓觀眾感覺到有多惋惜,真正讓人惋惜的是誠實的人被迫說謊;正直的人被迫彎腰『痴情的人變得薄情冷漠;理想主義者親眼見證理想的破碎,如此將美好的東西毀滅,才能創造出優秀的悲劇。

悲劇對讀者的打動應來源於對現實的貼合

《駱駝祥子》之所以是一部優秀的悲劇,很大原因就來源於老舍故事的真實性上,當然,這不是說老舍寫的故事一定是真實發生的,而是說老舍作為「京味小說」的典型代表,他筆下的老北平就是舊社會的「典型」重現,而駱駝祥子的苦難也是舊北平百姓的典型縮影,老舍書中涉及道德素材都是老捨去青島車場實地考察過的,所以顯得那樣能夠打動了。

而《小丑》中亞瑟所遭遇的苦難呢?

老闆因為我帶槍去給孩子表演把我開除了所以社會在壓迫我,政府削減醫療福利讓我不能免費治療所以社會在壓迫我,上脫口秀我的偶像嘲笑我所以社會在壓迫我,但是這些真的足夠一個人墮落到隨意殘害別人生命的地步嗎?

甚至與通篇烘托的社會對小丑的壓迫與不公相比,我認為電影中的哥譚已經對亞瑟不要太好了。

有著屬於自己的靠近地鐵站的大房子,女鄰居溫柔善良,政府提供了長時間免費的心理治療,母親發病也不用為了巨額的醫療費發愁,這與在中國為了生活而拼搏奮鬥的年輕人的生活已經好了太多了,而通篇對苦難的敘述則更像是導演與編劇何不食肉糜式的「西式痛處」,似乎並不能讓普通人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時代周刊》也曾指出,「這部電影實際上充斥著虛偽的哲學。小丑這種人物的黑暗,只會出現在中二的青春期,但是卻故作高深地想讓所有人認為它是在傳授什麼微妙的政治智慧」

導演與編劇努力的想讓《小丑》成為帶有批判現實色彩的電影,但又吝嗇於將矛盾的核心聚焦到社會矛盾或者底層人民的真正苦難上來,最後只能將小丑墮落的原因歸結於童年所遭受的虐待所產生的精神疾病上,所以《小丑》很難讓所有觀眾都對影片中的苦難感同身受。

與影片中被社會壓迫墮落的小丑相比,《當幸福來敲門》中沒錢只能帶著兒子住衛生間的威爾史密斯會更讓我覺得飽滿與理解,而好的悲劇也該是如此,磨難與生活應該是一種有共性的東西,它能讓觀眾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而不是生硬的去講述的東西。

最後總結,我認為《小丑》仍舊是近年來美國最成功的漫改電影之一,影片中主演的演技還有導演對布景與鏡頭的把控都是極為優秀的,但是就像從來沒有完美的事物一樣,可能受限於類型、題材、劇本等因素的影響,其在對悲劇故事的敘述上仍有不足,而我們通過對其的分析比較,應該就能更深刻的理解如何才能講好一個悲劇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