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鄒城市籍曹魏六大名士:一位躋身建安七子,一位跨越魏晉兩朝

燦爛海灘 發佈 2020-01-02T15:49:53+00:00

如今的鄒城市,有「千年古縣」之稱,是一個由山東省濟寧市代管的縣級市,戰國時期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就出生在這裡。

如今的鄒城市,有「千年古縣」之稱,是一個由山東省濟寧市代管的縣級市,戰國時期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就出生在這裡。漢末三國時期,曹魏集團有六位名臣來自於該市。其中,一人是位列「建安七子」之中,一位橫跨魏、晉兩朝。

第一位:王粲。王粲,字仲宣,漢末名士,曹魏早期名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出身於世家名門,曾祖、祖父都位居東漢朝廷三公之列,其父王謙曾任漢末大將軍帳下長史。受家世影響,王粲自幼聰慧過人、思維敏捷、博學多識,尤其善於記憶,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少年時便已遠近聞名。漢末名士蔡邕只跟王粲見了一面,就對他做出了一個發自內心的評價, 「(王粲)有異才,吾不如也」。

王粲甚有才學,但早期的仕途卻極為不順。王粲早年被朝廷徵召其為黃門侍郎,但王粲認為朝中權臣當道、局勢混亂,便沒有赴任,而是投靠了荊州劉表。王粲在荊州時,劉表以貌取人,終日對其不聞不問,從未加以重用,只是借用他的才學寫了幾篇討賊檄文和勸和袁紹兩個兒子的文章。王粲就在這樣的境況中熬了好多年,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進入荊州時才得以改變。

王粲起初在曹操帳下任丞相掾,因協助平定荊州有功,被賜爵關內侯,後又遷升為軍謀祭酒。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公並建立了魏國,王粲被任命為侍中。王粲在職期間,受到了曹氏父子的器重與敬重,他不僅參與了魏國新典章的編撰,而且,憑著記憶製作出來的王室玉佩等器件一直沿用到西晉時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王粲隨同曹操南征,在返回鄴城的途中身染重病,最終不治而終,逝時只有四十一歲。

第二位:王凱。王凱是王粲的同族兄長,雖然才識不如王粲,但因其長相俊朗,倒是撿了一個大便宜。王凱早年跟隨王粲一同避難至荊州,劉表本來有意把女兒嫁給王粲,但是,因為王粲長得又矮又丑且不拘小節,所以,劉表最終改了主意,把女兒嫁給了王凱。曹操平定荊州時,王凱跟隨王粲一同加入了曹魏集團。不過,由於史料中對王凱未做記載,故其生平及主要事跡均不得而知。

第三位:王業。王業,字長緒,是王凱之子。王業在曹魏出仕帶有一點偶然性。王粲病逝之後,他的兩個兒子因為魏諷事件受到了牽連,被曹丕給全部斬殺了。這樣一來,王粲一族便斷了香火。不過,曹丕非常敬重王粲,也不忍心看到王粲因此絕後,便把王凱之子王業過繼到王粲族下,作為王粲的後人沿襲了爵位,繼續為曹魏集團效力。王業在曹魏官至謁者僕射,主要事跡與結局不詳。

第四位:王宏。王宏,字正宗,王業之子。王宏的仕途經歷了兩朝,在曹魏時任尚書郎、給事中。曹魏滅亡後,王宏在西晉集團官至司隸校尉。由於史料中對其生平未做記載,故其主要事跡不得而知。

第五位:王弼。王弼,字輔嗣,王業之子,王粲的繼孫,曹魏集團的名士,哲學家、經濟家、玄學創始人。王業甚有其繼祖王粲的風範,自幼聰慧、才識過人,少年時已經是曹魏集團的風雲人物,與曹魏後期名臣鍾會齊名。王弼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口才非常了得,當時善於應辯的吏部尚書何晏,每次與其交談,都會被王弼卓越的口才與學識所折服。不過,王弼也算是命運不濟,二十三歲就英年早逝了,逝前官至尚書郎。

第六位:仲長統。仲長統,字公理,東漢末期名士。仲長統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少年時以博學多才、善文筆而遠近聞名。仲長統早年遊歷各州郡,與各地名士交往甚密,但卻從不熱衷出仕,州郡屢次徵召時都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時任尚書令的荀彧舉薦仲長統為尚書郎,後又跟隨曹操四處征戰。仲長統在曹操帳下效力期間,因其性格怪異且不拘小節,曹操對其不勝其煩,最終將其調回朝廷擔任閒職。其主要事跡及結局不詳。

參考書籍:《三國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