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橫掃蒙古騎兵,震懾宇內!靠的就是這個殺手鐧——三大營

仙渡zheng 發佈 2020-01-02T15:52:05+00:00

明成祖朱棣十分重視經營北方,加之自己興起於北平地區,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係。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

明成祖朱棣十分重視經營北方,加之自己興起於北平地區,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係。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永樂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永樂十四年(1416年)開工修建北京宮殿也就是紫禁城。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朱棣橫掃漠北靠的是什麼呢?明朝前期中央王朝的軍隊又是為什麼能使北部少數民族膽寒呢?

明朝前期,全國範圍內實行衛所制度。衛所制度又稱衛所制為明朝的最主要軍事制度,為明太祖朱元璋所創立,其構想來自於隋唐時代的府兵制。除了地方的衛所之外,在中央層級有一支國家級的精銳部隊,即三大營,三大營分為三千營、五軍營和神機營。

三千營之所以叫三千營,是因為組建此營時,是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的,當然後來隨著部隊的發展,實際人數當不止三千人,三千營與五軍營不同,它下屬全部都是騎兵,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朱棣手下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的角色。

五軍營由馬軍、步軍組成。明太祖時設大都督府,以節制中外諸軍,京城內外置大小二場,分教48衛卒。成祖北遷後,增為72衛。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始分步騎軍為中軍,左右掖,左右哨,稱為五軍。除在京衛所外,每年又分調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各都司兵16萬人,輪番到京師操練,稱為班軍。

神機營就不用廢話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就是明朝當時的火器部隊,神機營掌握大量的火銃、鳥槍、火箭等裝備。不誇張的說當時的神機營堪稱世界上最大規模、最正規化的火器部隊。這三大營雖然並列,不過實際上人數相差很大。基本上五軍營是基本盤,三千營是突擊先鋒,而神機營則是火力支援部隊。使用時,神機營先給對方一頓狠揍,而後三千營突擊或者包抄,五軍營則正面掩殺。

有了這樣一支部隊,明成祖五次北伐就能痛擊韃靼和瓦剌,使蒙古勢力進一削弱,解決了明朝前期的北方問題,明朝成了瓦剌和韃靼的宗主國。從此,明朝不再承認蒙元政權,具有重要轉折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