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偏癱康復,注意六大誤區

當代名醫大家 發佈 2020-01-02T17:54:40+00:00

殊不知,中風偏癱有別於周圍神經損害所致的肌無力,它不僅存在肌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其運動模式發生了改變,單純的肌力訓練根本不足以恢復其功能,因此中風偏癱康復的目的不能以是否恢復肌力為標誌,過早開始肌力訓練不僅無益於康復,有時反而會加重痙攣影響康復進程。


誤區1:過早開始肌力訓練

不少患者家屬認為,中風偏癱就是肌無力,可以通過在家或去健身房自己練握力器或拉力器來恢復肌力和功能。殊不知,中風偏癱有別於周圍神經損害所致的肌無力,它不僅存在肌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其運動模式發生了改變,單純的肌力訓練根本不足以恢復其功能,因此中風偏癱康復的目的不能以是否恢復肌力為標誌,過早開始肌力訓練不僅無益於康復,有時反而會加重痙攣影響康復進程。

誤區2:期望有靈丹妙藥

不少患者曾幻想:要是有一種藥,一吃就好,那多好啊。可是很遺憾,任何想憑藉"靈丹妙藥"而康復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其實發生中風後,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加強康復鍛鍊,進行包括肢體功能、言語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也只有憑藉努力訓練和堅強的毅力,中風患者才有可能康復,才有可能實現生活自理。

誤區3:康復是後期工作

有一部分患者由於對康復了解不夠,認為康復是後期的工作,可有可無,認為只有待患者神志清醒,能夠坐起、進食後,才能開始康復訓練。其實偏癱的康復宜儘早開始,應在患者生命體徵(如呼吸、血壓、脈搏、瞳孔改變等)平穩、神經症狀不再發展48小時後。一般來說腦梗發病後2~3天(腦出血可稍推遲至7~10天左右),在神經內、外科病房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就可以而且應該循序漸進地對患者進行早期、科學、合理的床邊康復治療。

誤區4:康復跟家屬關係不大

不少患者家屬錯誤地認為康復是醫生的事,只要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就萬事大吉了,與自己關係不大。其實在偏癱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家庭或者說家屬擔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家庭的溫馨、家人的親情以及督促訓練是偏癱患者戰勝殘疾最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偏癱患者的穿衣、進食、如廁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在家庭中不僅可行,而且還極有成效。

誤區5:宜靜養不宜動

中風急性期康復是中風治療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常被忽視,而僅將重點放在藥物治療上,強調靜臥不動。其實即便是大面積腦出血、重度腦梗塞及偏癱合併嚴重肺部感染的昏迷不醒患者,也可以進行諸如偏癱肢體位置的正確擺放、體位的被動變換、關節的被動活動等康復治療,以預防褥瘡,避免或減少痙攣的發生,消除"廢用綜合徵"出現的可能,為以後全面的功能康復打下良好基礎。

誤區6:在患側上肢靜脈輸液

有的患者和家屬認為患肢反正不會動,用來靜脈輸液正好合適。殊不知這樣做,健側肢體是自由了,卻給患肢的康復帶來了不良影響。由於患肢血液回流本來就差,加之滲液和活動受限,易引起手臂水腫和組織粘連,增加肩手綜合徵(指在肩部發生疼痛性活動障礙時,同時或隨後發生手部和手指疼痛、腫脹以及血管舒縮變化)發生的危險性。

關鍵字: